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入局养老理财市场,首批产品有多大吸引力

财经五月花 财经五月花 2023-01-31



摘    要

首批试点的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5%-8%之间,期限均为5年,1元起购,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上限为300万元


文|严沁雯 张颖馨
编辑|袁满

“养老理财今日发售,额度稀缺,预购从速!”还未到上午发售时间,几家银行理财经理便在朋友圈刷屏产品海报,并提醒用户要及时“尝鲜”。

 

12月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发售。


 

“大家都在对比,不想先告诉别人我们的收益是多少。”在确定正式发售日之前,一位深圳的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大家都在看对方什么时候发,如果可以,想先看看对方的情况,后续再跟上。比如看能否把收益做得更高一些,以便吸引到更多客户。

 

但这位深圳的银行理财经理没有如愿,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开售时间最终统一定于12月6日。《财经》记者注意到,首批试点的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5%-8%之间,期限均为5年,1元起购,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上限为300万元。

 

市场关注,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有何差异化优势?“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更加突出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特点。”12月3日,在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媒体通气会上,银保监会创新部资管一处处长宋敏杰表示。同日,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完成产品申报,中国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开启。

 

更早前的9月10日,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伴随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揭开“面纱”,银行加足马力揽客。发售当日,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便备受关注,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其所在网点有不少当地居民前往购买。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不能简单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待养老理财产品,它的推出对即将来到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方面对于培养居民商业养老意识,将投资观念由短期转向长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将推动商业养老市场的发展。

 

1元起购,理财经理争相揽客

 

“预计销售会比较火爆,买的话赶紧提前找我预约。”在产品发售前夕,工行成都某支行理财经理向《财经》记者表示“预购从速”。

 

“这是我们行第一顺位的产品。”招商银行深圳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记者,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免认购费、免销售费,免超额业绩报酬(产品收益超过以及比较基准收取一定费用),想买的投资者很多。

 

图源:《财经》记者根据产品说明书整理

 

据《财经》记者了解,本次四家试点机构均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投资者可选择前往对应银行的营业网点,或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进行购买。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地户口在四座试点城市的居民才能“尝鲜”。

 

市场关注,相较一般理财产品,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有何不同?据了解,试点养老理财产品真正具有“养老”属性,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凸显。

 

宋敏杰表示,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都是5年期以上,有利于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引入平滑基金机制,保障产品稳健运行;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养老属性,投资策略和理念更加稳健,投资标的选择更加审慎,更符合投资者生命周期特点。同时,产品费率比其他理财产品更加优惠。

 

《财经》记者注意到,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均为1元起购,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全部养老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上限为300万元。收益率方面,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工银理财首只养老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在5%-7%,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为5.8%-8%,光大理财则是5.8%。

 

在资产配置方面,首批养老理财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根据银保监会的要求,养老理财产品的资金将积极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期限均在五年,但为了给予投资者一定流动性支持,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配有分红机制。根据理财经理给《财经》记者提供的测算表,招银理财从第六个月起以年化3.5%按季分红;建信理财则是在一年后以年化3%按月分红。

 

赎回机制方面,产品说明书显示,在罹患重大疾病或有购房需要等情况下,部分产品可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申请赎回。需要注意,除工银理财,其余三家机构的试点产品在赎回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图源:《财经》记者根据产品说明书整理

 

另一方面,此前市场上已有养老保险及养老基金。相较而言,养老理财产品又有何优势?

 

有财富管理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保险产品基本为长期投资,在保障性方面具有优势。与之对比,养老理财的期限较短,收益较高。养老基金的差异则在于投资,公募基金配置的权益类产品可能会使其在收益率上更显优势,与之对比,养老理财可能收益较低,不过会更加稳健。

 

筹备数月,谁会买单?

 

据《财经》记者了解,为了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推出,机构已筹备多时。

 

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在获得养老理财试点资格以来,建信理财和深圳分行共同成立养老产品专项工作小组,加快试点工作推进落实。持续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投资策略、资产储备、风险保障、系统功能、制度建设和投研队伍等重点方面推进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已经设计完成了类型丰富、策略多样的养老理财产品储备。

 

在深圳获得试点资格的另一家机构——招银理财亦为试点产品的发行准备数月。

 

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第一只试点产品,招银理财首先配备了精悍的投资团队;其次,储备了各类优质资产;再者,做了完备的产品细节设计,包含收益平滑基金等风险保障措施、定期分红机制等。同时,参考国外养老投资经验,招银理财一共储备了三类试点策略,包括固收策略、多资产策略(目标风险、目标日期)。

 

机构准备充分,但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获得普通投资者认可?

 

在一位具有长期投资经验的金融从业者看来,这款产品的吸引力并不算大,“锁定5年这点我不喜欢,年轻人喜欢自己折腾,炒股收益还高点。”

 

一位长期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阿姨则表示,理财产品大同小异,出于对稳定性和风险的考虑,自己若有闲钱可能会考虑投资。

 

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记者,不同投资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代发工资的客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客户,以及一些老人会特别喜欢。那些爱炒股票、爱买基金的客户,他们就不是很喜欢,因为收益太慢,他们更喜欢高风险的。”

 

“目标人群方面,主要是面向未来具有养老需求,在满足养老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以追求养老资金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群体:

 

老年养老客群。老年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且养老理财分红机制可弥补老年客户日常养老开销,具体体现为退休金入账客群,55岁以上投资理财客群等。

 

企事业单位员工客群。该客群具体体现为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医疗系统、教育系统、互联网企业等单位员工。

 

有潜在养老需求的年轻或中年客群。该客群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或是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有较为明确的以养老为财富管理目标的个人客群。

 

居民商业养老意识待启

 

在更多金融业人士看来,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推出意义重大,并不仅限于投资角度。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简单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待养老理财产品。当下养老理财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除了将推动市场的发展,也将逐渐启发居民的商业养老意识。

 

“客观来说,在其他发达国家,商业养老金是居民部门金融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超过银行存款。但在中国,很多人还没有商业养老的意识,需要逐步培养。要真正想实现所谓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托底的制度。”曾刚表示。

 

而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首款养老理财产品推出标志着“真”养老理财产品市场的起步,为市场树立了产品“样板”。

 

事实上,在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面市之前,市场曾经历一段探索期。

 

2019年6月,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为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

 

这意味着,市场化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其中。

 

伴随机遇而来,一些“伪”养老理财产品相继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业银行率先设计并发行以“养老”为主题、具有部分“养老”特征、或老年人专享的养老理财产品,但在产品特色、投资策略、底层资产等方面与普通理财产品差异较小,特点不够鲜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运用需求。

 

基于此,监管开始出手规范市场。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9月,监管对银行进行指导:不得误导公众强调银行理财的养老属性,产品宣传不得违规使用“养老”字样。

 

另一方面,基于发展第三支柱的迫切性,监管人士频频就养老金融改革发声。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6日,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

 

由于养老产品具有投资期限长、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业界普遍认为,理财公司参与养老金投资具有先天优势。直到今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标志着国内养老理财产品市场规范发展正式起步。

 

群雄逐鹿万亿元市场

 

伴随养老理财市场正式起航,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养老市场未来至少有几十万亿元到百万亿元的空间。

 

显然,未来的竞争或不仅仅在产品间展开。

 

曾刚表示,从长远看,不论是保险、公募基金还是银行,未来的市场参与者将形成差异化竞争、合作发展的格局。公募基金、保险未来可能都会是养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同机构的核心能力不一样,更多机构的参与会促使不同产品满足市场不同需要,促进商业养老市场的更好发展。

 

“所有都是刚刚开始。”在曾刚看来,养老理财是一个探索,银行应当依靠自身优势以养老理财产品为连接点打造养老生态场景。未来养老领域的竞争不光是产品的竞争,还有养老场景和养老生态搭建能力方面的竞争。除了产品风险收益,以及赎回、流动性支持等产品特征,可能还将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生态或场景,形成全方位、综合化的养老服务。

 

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建信理财将根据试点情况,从多角度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量:首先,对投资者进行客户画像,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加工,为养老金融发展探索提供数据支撑。其次,优化产品结构和适用场景,对青、中、老年客群充分覆盖。再者,针对高代发、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定制服务,探索与企业、社区、政府机构联合开展养老投教工作。最后,发挥银行理财的特色与优势,助力人民群众长期资金或养老资金转化成养老产品。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公众号提供版面编辑 | 周斌 

为答谢各位读者对财经五月花的支持,即日起,参与文末评论区【写留言】互动,就有机会获得精美“盲盒”小礼品(咖啡券、杂志、畅销书、影视会员卡....)

后台将每周抽选2-3条优质留言,抽奖结果锁定每周一推送评论区,我们不见不散!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