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世名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上的讲话





引言:

     

2021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旨在高质量回应时代命题,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一年来,美丽中国研究院积极打造城乡发展的多元艺术智库、构建公共美学的培育高地、策动社会创新的核心现场,使“美丽中国”更加微观、更具温度、更富深情。


2022年6月25日,美丽中国研究院“A-C-Tion 2022年度行动志”系列活动启幕。活动在联合主办方“澎湃新闻”上专栏呈现,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四十余家主流媒体的支持,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逾160万。


以下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于“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启幕的致辞暨“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前言和“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人物演讲”总结发言。










让百姓日用而知
——“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人物演讲”总结
/ 高世名



     
今天演讲嘉宾讲的内容都特别的鲜活,特别的真切,特别的接地气,特别的可爱,很人性。
三位建筑师的实践让我特别感动,唤起了我一个长期的坚持。我一直觉得文学的历史,掩盖了写作的历史;建筑的历史,掩盖了建造的历史;而音乐的历史,掩盖了声音的历史;文化的历史,掩盖了生活的历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年的毕业季叫‘生活力’。今天在各位的讲演中,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建筑、设计这些实践跟生活力的一种接通。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从生活中,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东西。艺术的生命在社会、在生活、在人和人的生命的真实交往之中,这一点特别重要。美学是可以协商的,创造力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价值从来都不是普世的,而是共通的,它是可以协商,可以斗争的。
从今天12位讲演者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12个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落地生根。我们过去一年经过各种调研,最后决定要把今年的美丽中国年度行动志主题确定为“一己之力”。美丽中国的建设不只是需要高屋建瓴的洞见和顶层设计的宏大进程,它更需要无数人的身体力行。一件小事造福一方,一己之力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局部,它可以真实地回馈生活,回馈给生活中的人们。


 12位演讲嘉宾 




我们经常讨论“日用即道”,日用就是道,道就是在日用之中。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这是我们以前的理解。而我们从事教育,做艺术,真正想做到的就是“百姓日用而知”。100年的中国乡建,无论是陶行知、梁漱溟还是晏阳初,这些所有的乡建人士前仆后继,无一例外都希望让百姓“日用而知”,希望能够让百姓做到自我开启,自我创造。我们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很大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学科。我给他们界定了的目标:重新发明日常,重建设计人文。这些年我一直提倡以乡土为学院,不是送文化下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乡建,而是到乡村中去学习,去感受另外一种生活的逻辑,另外一种交往的伦理,另外一种对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乡土中,到吾乡吾土、吾土吾民之中是当学生,而不是当先生,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我们从这12位实践者的讲演中感受到,在我们的乡村建设中,比人的自我赋权更重要的是自我赋能,是一种能力的获得。这种能力是用感受力去洞察世界和理解自我的能力,用想象力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力,生活的能力。小河的“寻谣”让我们非常快乐,看得出他非常的幸福。“一次身体的返乡”让我非常感动,这里有一种神圣感,一万多天的回乡其实是一种自我生命的印证。所以我一直相信我们要做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社会的艺术、解放的艺术,人人的艺术。
最后向我们今天讲演的所有这些行动者们致敬,感谢他们。同时也要感谢今天不在现场的所有一百多位的行动者们。




点滴之功,一己之力


——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启幕仪式”上的讲话
/ 高世名





各位同仁,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所在的这栋建筑,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中,目前主要有三个展览:第一个是包豪斯百年纪念特展,中国美院有亚洲最大规模的包豪斯收藏;第二个展览在三楼,是“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设计大展”。100年前,一代先锋主义艺术家、建筑师、诗人和哲学家们在不同社会基体和历史愿景中建立了包豪斯与呼捷玛斯,开启了现代艺术学院和现代设计的“双生花”。这里展示的是这两所伟大学院面向现代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艺术实践。一百年来,这是世界现代史上两所开端性的学院第一次同场展出。第三个展览,就是今天开幕的“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文献展,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联动全国文化界的一系列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设计案例。这三个展览的内容跨度横亘一个世纪,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语境中的艺术行动和学院精神,为我们理解艺术的创生意志、学院的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充满历史张力的现场。


“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现场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我校开学式上明确提出,建立国立艺术院,是为了“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在中西文明冲突之中、在民族危难之际,蔡元培先生将目光聚焦到新人的养成,聚焦到人之生活的建设。在百年前的新文化学人们看来,解决中国问题之关键,乃是从生活世界的重建开始,实现中国人的自觉、自立与自为。
近百年过去了,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发展和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也为人文艺术工作者赋予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任务书。当然,与蔡元培先生的时代相比,今天的艺术早已不再是文人的风花雪月,它甚至已经超出了涵养人心的修养之学,它成为一种身心发动、感物兴怀的操演,一种启智开蒙、自我创造的路径,一种改造社会、发明日常的行动,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知行之道、有为之学。
今天的美院是一所“无墙的学院”,具有巨大的社会能量。刚刚结束的国美毕业季,我们在四年前把它升级为“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3500多件作品,八个展场,满城绽放,线下观展人数超过20万,全网点击阅读量6.25亿。





一年前,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旨在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文化、生态各领域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研究院的成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响应。因为大家都意识到,“美丽中国”建设所涵盖的,不只是低碳节能、环境保护,而且牵动着生产、生态、生活各个领域,涉及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是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总和。而这些,恰恰是新时代人文艺术工作者当仁不让的使命。正如生态文明所指涉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是一个社会有机体的生命特质,蕴含着人文、伦理、情义的丰富内涵;“美丽中国”建设也不仅在于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物质生产这些“物”的层面,也在于情理关系、伦理秩序、民风民俗这些“人”的层面——从区域发展到基层治理、从城乡规划到社区营造、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再到每个人的身心安顿,均涵括其中。所以,研究院所要做的,就是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人文艺术的新能量。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A-C-Tion 2022年度行动志”现场嘉宾合影




一年来,我们围绕艺术乡建、城乡美学、社会美育三大主题,对全国范围内推动美丽中国社会创新的艺术文化实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收集了数以百计的艺术设计和社会参与的案例,以各类微观视角展现中国艺术界的同仁们对于“美丽中国”的具体思考与切身实践。这个文献展所做的是一个小小的开端,是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呈现出美丽中国的一个个动人瞬间与特写。这个展览,只是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的无数艺术实践的一份简要索引。


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展览,我们得以将各方行动力量联结起来,构造美丽中国的“行动网络”,以形形色色的文化实践和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自新之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为创造更美更好的中国凝聚实践智慧。


各位同仁,美丽中国是系统工程,需要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发展,需要人文、科技、艺术的跨界协作。美丽中国又是一个点滴工程,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具体而微的落地实践,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默默耕耘、久久为功。聚沙成塔,涓滴成河,我们以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特写,作为我们工作的起点,它以微观视角,呈现出百余位艺术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呈现出他们旷日持久的点滴之功和一己之力。


最后,让我们感谢所有支持美丽中国研究院的各界同仁,让我们致敬为美丽中国无私奉献的行动者们!让我们祝福美丽中国,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延展阅读 









 直播回放 



  • 《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
    一系列学术活动启幕及美丽中国年度人物演讲

打开以下观看链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27840 


  • 美丽中国城乡发展论坛
扫描二维码观看:








编辑丨 王瑾雯   于   粒审核丨 汪   莎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ims to respond to the nee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our times and inject art energy into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It will also pool the wisdo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in art,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culture, ecology to establish a trinity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latforms that functions as an art think tank, a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public aesthetics and a platform for social innovation. This trinity of platforms can promote urban renewa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empowers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