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 涓滴成河|“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开幕
左中一、吴丰昌、范迪安、徐和建、陆军、马峰、左亦、金一斌共同推杆为2024美丽中国案例/提案征集暨“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启幕
冯燕、韩敬霞、季楠分别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华世纪坛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签署合作意向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将联手,共享教学及专家资源库,共创城乡美学课程体系,在地方文旅特色管理人才培养、优秀文化创意项目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文创、文教、文旅三大实践领域,协同发挥专业的文化干部培训和公共美学服务优势。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作为首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与中国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共享专家资源,拟围绕社会美育学术研究与实践、全国优秀案例展示推介展开持续的深度合作。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两年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
本次展览展出了近百个实践案例,有开创“全球合伙人”乡建模式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也有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松阳实践”;有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守护三江源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有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还有从造福非洲贫困家庭的“蜡烛消灭者”计划,到与埃塞俄比亚连线将“一带一路”两端的社区相连接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等遍布中国大地的实践行动。
展览分“生态”、“乡村”、“社区”、“数字”四个内容板块。展品涵盖⽂献资料、影像视频、装置等,展厅空间营造出象征调查旅程的“车厢”与“站台”意向,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在行进中的列车,带领着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一个个车厢以及一个个抽屉,承载的是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一页页田野工作笔记本提炼出众多实践的行动策略。历史的列车串联时空,带我们目睹现代化掀起的巨变,穿越实践者的“田野”,也同时将当下与未来,此方与彼方互相联通。
每一个案例都折射出划时代的社会性创造力,这些力量既不是出自刻板计划的集体行为,也不是出自放任自流的散沙状态,而往往来自被共同的信念和危机感驱动而开展的多样竞争、自觉能动、开源互联的群体性实践。
「生态」——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
这一板块体现了“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所展示的案例,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乡村经济带动生态保护,合作共治维护绿色环境;将现代建造和自然材料的融合,唤醒下一代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平衡”;倡导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探索“循环”利用之道;以“修复”文化与精神上的断裂之能,让生活状态和文化意识重新和自然融为一体。——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
「乡村」——寻找文化根源,重建乡土家园。
这一板块展陈的案例挖掘和记录了真实乡土的民俗艺术,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再创造,打造新民艺;营造乡村日常美育,点亮孩子的艺术梦,将美融入乡村的日常场景;以综合多元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建立系统方法并创立平台激励乡村创业;通过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地的环境条件,着眼城乡互动下的乡村经济。
「社区」——新话邻里之间,焕发日常活力。
这一板块打造了新话邻里之间,焕发日常活力的“生活圈”。实践者们以创新的方式寻找重新联结社区关系的独特切入点,试图开创多元立体的公共空间模式,增强邻里情感关系,从而唤醒共同生活记忆,保住生活中最真实的烟火气,也为老旧场所和物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对社区在尺度和角度上进行新模式的探索。—新话邻里之间,焕发日常活力。
「数字」——人机智能交融,科技动力赋能。
这一板块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带来的全新可能,同时诞生了新的美学探索,“人机智能交融,科技动力赋能”得以体现。数字升级融合了设计制造,让科技可以为弱势群体赋力,以设计“智造”改变生活;“更新”创作思维方式,达成全新的情境与体验,建构新情景,催生数字新视觉;发挥“聚能”功效,通过数字平台连接都市与乡村,促进乡村发展;数字辅助梳理、记录历史遗存,活化非物质人文资源,促进从古到今的资源“转化”。
这些正在发生着的一个又一个实践,铺陈着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纪事”。真实地反映如何以文化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这些致力于真切地体察当地,真正地改变生活,坚持真诚的美学,直面现实的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谱写成了一曲动人的“大地之歌”。
展览以案例与提案为媒介,引入了“九宫格”和“四象限”研究工具,从媒介、手段、目标和影响四个方面,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快速直接地将每个案例的面貌传递给观众,是一套服务于沟通的外向系统,同时多维度地呈现了“美丽中国”实践的丰富面貌。
面向社会发展的“未来提案”,形成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
本次展览以中华世纪坛为枢纽,邀请每个人向未来的美丽中国“提案”,借助“纪事”行动的网络,把想象和希望的“行李箱”带到更远处,共同编织不断生长的“智联体”。
在世纪大厅,过去几十年来的“美丽中国建设大事记”铺陈出社会的进程,而行李箱中则装载了由实践者和公众共同贡献的“未来提案”。“美丽中国”的未来,不是一个人的未来,是一群热爱这片土地、在不同的领域孜孜努力的可爱的人们所共同建构的未来。我们邀请了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群体,共同为未来“美丽中国”献计献策。在多样化的社会语境下,这些“未来提案”为“美丽中国”未来而作,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想法。有的提案科学严谨,如吴及(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的“医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张俊波(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打造互相兼容的、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旨在提高创作新内容效率。
有的提案则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情: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加严峻,社会焦点逐渐转变为人文关怀,林存真(北京冬奥会设计总监)提出了“肌力计划——智能肌肉训练外骨骼”,希冀为社会生活减轻减负;汤彬的“共建认知症友好社区”有利于帮助认知障碍人士,而任钢(二十年家庭影像创作者)提出的“家庭影像创作实践”则链接起了现代家庭成员间情感纽带。
提案中当然也不乏奇思妙想,如文那(神仙画家)提出编撰“创造属于中国的新的神仙系统”并结合不同的创作手段如壁画、雕塑、文学等方式加以多方向呈现;张海涛(策展人)提案“倡建未来艺术学与高端科技危害设计的监督及应对机构——以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太空领域为重”以避免和应对各种人为力量带来的灾难;辛子俊(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技术总监)设计“虚拟时间地图”将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具象化以引领社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与改善,产生激发新的思想。有的提案则充满了战略思考,如罗晴秋(悟空研究院院长)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增强大国韧性”,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在能力保全、动员优势、再供给能力等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
不少“未来提案”是学者与普通群众携手提出的,如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携手菜市场摊主,提出打造生长的“菜市场美术馆”重新联接起当地社区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创造可以持续参与的社区公共空间;王波(资深城市交通规划师)与深圳公交车师傅郑青魁认真商议,共同提出“‘公交巴士+生活场景’营造移动体验空间”重新定义出行体验,更新未来公交巴士的功能与体验。
这些面向社会发展的近百个“未来提案”将会是一个精彩的思想链条,串联起一个或多个“智联体”,携手畅想一个共同的未来。
著名眼科医生陶勇、顶流农业up主华农兄弟刘苏良、胡跃清、著名摄影家尔冬强、Unity China CEO张俊波、腾讯纽约实验室pixel lab主任&哥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郑昌熙、“黄河今流”著名歌手苏阳、B站百大up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导演小策、住建部建设处处长鞠宇平、北京冬奥会设计总监林存真、神仙画家文那、著名教育家钱志龙、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临床大数据中心主任吴及、熊猫和朋友们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韩凯、侗族大歌保护者歌手吴虹飞、春晚视觉总导演费俊、 镜朗生态创始人闻丞、当代艺术家冰逸、著名建筑与城市研究学者周榕、城市棕地与废弃地改造专家郑晓笛、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李迪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轻量化引擎“老子云”创始人李韬、适老建筑专家周燕珉、养老认知症剪爱公益汤彬、帝都绘创始人宋壮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边境研究艺术家梁琛、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腾讯研究院WeCityX负责人王鹏、科幻作家顾适、纪录片《大河唱》导演柯永权、天体物理学者刘博洋、斯坦福人工智能博后吴尚哲、可持续材料设计先锋雷雨霫、深圳市政院智数中心资深城市规划师王波、深圳公交司机郑青魁、Mapping工作坊何志森、菜市场摊主祁红艳、黄月香、悟空研究院院长罗晴秋、大湾区虚拟现实实验室负责人辛子俊、北建大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浦剑涛、策展人张海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刘晔、工业设计专家吕忠园、绘画图书知名译者黄朝贵、国风手工传奇雁鸿、大遗址保护建筑师刘克成、城市中积极实践的建筑师王辉、俞挺、张佳晶、廉毅锐、庄子玉、阮文韬、臧峰、赵崇新,在乡村中深耕探索的卢健松、王求安、孔祥伟、傅英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于乐宁、村民义工组织发起人韩春光书记、自然造物创始人仲文、想象园林的建筑师曾仁臻、乡居未来实验室创始人闵冠、“绘长沙”凡益工作室王蔚、“菜筐漂流计划”北林园林学院副院长李倞、盲童纪录片《喂喂喂足球队》制片人苏逸琰、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黄彬凌、易于歆、建筑设计团体mad、复杂问题研究所谢雯、剪纸艺术家了了、作家简平、残障关怀社会企业LiLi Time咖啡馆主理张莉莉、京剧选段改编者陶俊驰、二十余年家庭影像导演任钢、青年作曲家周天歌、数字创作者张昊天&李天颖、城市更新影像单帧映画王子睿、Ż-Studio覃斯之、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研究员闵嘉剑&于博柔、扎根凉山十余年的博士金珺、清华美院毕业扎根果城卖柑橘的白丰一、乡村戏剧节发起人牟昌非、未来农业光合未来创始人石俊峰、平面设计师张烁、刘钊、摄影美育作者吴晓隆、北建大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徐跃家、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于朕、北建大副教授刘平浩、SMART创始人王旭、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董丹、跨媒介国美教师胡沂佳、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亚洲区主席胡俊、太阳公社陈浩如、既下山赖国平、再造衣银行张娜、旧物仓杨函憬、首钢园设计师薄宏涛、CAP社区艺术计划一介、新媒体音乐家亓梦婕、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创始人一岸、联邦走马恶鸟、AI机械花园团队、宿集营造社召集人夏雨清、数字体验设计倪镔、西海艺术湾创始人孟宪伟、社区花园发起人刘悦来、归柳杨宅建筑师陈国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东周群培、火星营地创始人高峻岭、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作家许崧、艺乡建陈炯、《在洛阳》出品人王晓鸽、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理事彭军、乡村笔记汪星宇、教育公益星野学社洪鑫诚、战马时代刘钊、了不起的匠人李武望、麓湖社群褚云、慢闪公园郑铮、一夕餐桌亮子、摩登大自然倪镔、走走植高冶、国美创新设计学院教师刘益红、一本造李豪、策展人卢涛……(一张共享表单开始的提名,嘉宾持续增加中)
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牵动着生态、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从区域发展到基层治理、从城乡规划到社区营造、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再到每个人的身心安顿,均涵括其中。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坚持“以乡土为学院”,在城、乡、村、镇设立了百余个“乡土学院”工作站,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十年来,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开展面向人民生活的美术实践,以艺术劳作参与社会进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国社会的感知力和认同感,提升他们的社会关怀与家国情怀。2021年,中国美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艺术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
“乡土学院”和“美丽中国”是一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双螺旋”结构——美丽中国聚焦社会现场,以人成就事;乡土学院承载育人之道,以事磨炼人,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展览期间还将集结各界专家学者、联动各大媒体,围绕“生态环境”、“文旅振兴”、“艺术乡建”、“民艺复兴”、“文学影像”、“公共美育”等方向,举行“下一站NEXT STATION·美丽中国系列论坛”活动,意在立足中国大地,聚焦人民生活世界的修复、激活与再造,探索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的创新思路,共同探讨美丽中国的建设之路。
观展现场
展览信息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
SONGS OF THE EARTH: Artistic Documentary for a Better China
展览时间 2023年2月28日-2023年3月27日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二层(北京)[ 主 办 ]中国美术学院
[ 联合主办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承 办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总策划 ]高世名
[ 总统筹 ]陈坚、梁宇
[ 策 划 ]汪莎
[ 策展人 ]张春艳
[ 策展团队 ]
吕珮瑄、俞洲、刘艺璇、周嘉鸿、徐欣怡、唐麟、张真予、宋山杉、张可然、赖俊杰、范美珍、朱恺奕、张傲妮
[ "携手的未来"单元联合策展 ]全球知识雷锋|李思遥、连晓刚、张婉琳、蔡诗瑜、南川、吴祺琳、舒荷、高笙、 谢斯圆、许嘉琪、黄瑞楠、孙旖旎、冀途、李聪雪、何政、孟禹彤、万耀璘、刘芷含、刘瞻远、武素素、温梓苓、洪喆恒、任钢、任栢何、郑雨凡、段忻妍、李思源、孔晓萌、郭佳茹等
[ 策展辅助 ]刘义伟、秦诗雨、雷舒媛、薛雅丽、高祎聪、何瑜曼、郝悦颖、占文丽、孙之惠、杨雨桐、张博文、梁智涵、王蔷、凌俊、樊欣悦
[ 媒介团队 ]叶洁、裘竹如、王瑾雯、陈铄、魏丹丹、李一楠、沈茗之、戴玥
[ 展览宣传 ]徐元、高初、刘杨、胡心云、潘玉珊、沈佳琪
[ 展览及活动平面设计 ]杭州形而上设计机构|周峰、王曙光、林震 、郑弘颖、徐茜雅、文沭二、柯泓伟、张晖、宋俊杰
[ 展陈设计 ]杭州镜雨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高雯、王振宇、方艳苹、范东方
[ 视频剪辑 ]杭州光能合成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杨晨曦、葛瑶、蔡展威、王勤博、殷琦凡、卢建文、顾芊
[ 互动设计 ]
偏飞设计事务所|刘益红、陈商引
[ 声音设计 ]马晟配音团队:配音部落 制作团队:声无界
[ 摄影摄像 ]李银银、枫雨过后
[ 运输商 ]浙江华宸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
[ 展陈制作商 ]浙江金展桥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活动筹备商 ]众信博睿(北京)国际商务会议展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