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记(洋河年度工作大会,对估值方法的再思考)20240303

西部家园 西部家园
2024-09-22

本周交易


本周买入零星腾讯。


截至当前:

本年度账户收益为-4.35%,

沪深300指数年度涨幅3.11%

沪深300基金510310涨幅3.11%


本年度落后大盘不少了。看了下,除了主仓位的茅台、腾讯不给力外,其他的洋河与医疗股依旧是拖后腿的角色。


不过也不心急,投资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收益水平就可以了,也有信心长期跑赢指数。不用去眼热别人的高收益。


关注事项


本周相关公司基本没有什么关注事项。就一个洋河召开年度工作大会,有些信息也还是从自媒体公众号上看到的

01

洋河年度工作大会的一些信息

2024年2月28日,洋河股份召开了年度工作大会,主要是回顾和总结2023,然后展望和部署2024工作。


从公众号“知德说”上看到的主要信息有:


1、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表示,2023年度总体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公司经营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2024年全国业绩增速目标双位数。


由于洋河一些风波的影响,股价低迷,也让人很担心其业绩是否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如果按照所表述的"2023年完成目标"来看,洋河2022年年报中提到“2023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所以2023年的营收增长基本就是15%左右了。2022年营收为301亿,那么增长15%就到了346亿,按照31%的净利率来计算则有107亿的净利润,基本符合前期自己预估的105亿左右净利润的结果。


2024年按照管理层的期望营收达到最低10%的增速,则有380.6亿元,按照31%的净利率计算则有118亿的净利润。相对于如今不到1600亿的市值,2024年市盈率13倍。


可以说市场已经反映了洋河的悲观预期,目前的洋河是否符合你的预期,或者说你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看每个人的判断了。自己目前洋河仓位还比较低,有钱的情况下依然会考虑买入。


另一个与洋河相关的新闻是前元老刘化霜的新闻:刘在去年2月离开洋河后,以创办酒类行业咨询公司“不染楼”重出江湖。在公众号“不染楼品牌官”上的首篇文章解密洋河关键先生:孤芳致洁刘化霜详细介绍了刘化霜创立蓝色经典案例过程以及成立不染楼的缘由。


读罢也不禁唏嘘,尤其是想到洋河现在所遇到的一些波折。曾有传闻说刘去了其他酒业公司,从现在来看,他还是放不下对洋河的感情,从公司取名“不染楼”也能看出他希望跳出是非之争,继续自己的梦想。不知道洋河是否还能够以另一种方式与刘合作。


学习感悟

这一周,伴随着洋河的低迷,很多人纷纷对其估值方法进行了修正,或者选择了自己认为更好的标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摩学习,自己也学到很多,也让自己理念更清晰更坚定了。


老唐的估值方法是来源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方法(DCF),只不过为了估算的方便,老唐将其简化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预估三年后自由现金流,以无风险收益率为基准计算市值,砍一半作为买点”。这其中还有三大前提,远非估一个数就算是估值了。


但是正因为简化和使用的方便,让人们忘记了其本源,反而在估值倍数上根据企业、根据市场表现来进行调节。在老唐的估值方法中,或者说在自由现金流贴现方法中,本没有市场的影子,全都都集中在对企业理解上。但我们往往因为受市场影响,反而忘记了这一点,不自觉地将原有的永续增长率、折现率等简化成了根据市场波动而对市盈率的调节。


对于估值的讨论,还可以有这样一个角度去思考:

市值=预期自由现金流*市盈率

       =预期自由现金流/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预期自由现金流主要在于对企业经营情况的预估,市盈率则反应了市场情绪。老唐之所以用无风险收益率倒数作为估值倍数(市盈率),就是要避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避免受“瞅地,别瞅傻子”中“傻子”的影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企业的理解上。


如果还原到DCF方法上,其实就是对折现率、自由现金流增长率和永续增长率的判断取值上,而这些很难,很考验对企业经营的判断。于是很多人的注意力是放在了这个估值倍数上,试图利用市场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市盈率。这其实就又陷入到市场情绪中了,反而可能忽视了分子项的重要性。


老唐的方法是彻底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对企业理解和认识的高低均体现在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预估上。这也说明,投资需要理解公司经营后才能有比较准确的估值。


当然,DCF估值方法更多地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精确的计算公式,它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公司的发展。只有在了解企业、认可有投资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够去进行估值。在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下,即便是估计的不准,也不会让自己的投资受到很大的伤害。


而现实中,往往是看到同类企业收益更好,自己手中的企业迟迟不涨,这样患得患失的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做出情绪化的操作。


投资并非要获取超过别人的收益,而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获取自己满意的收益就行了。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日拱一卒地去努力,也许在投资上反而让自己更平和、更有定力。


阅读与锻炼

本周打乒乓球一次,跑步一次,跳绳4次(每次2200~2400个)。


阅读方面,本周看完了胡腾的《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这本书叙事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官方本版,抛开了主流歌功颂德式的文风,完全是站在一个非主流的立场上叙事,比如数值就有很多“御用”、“特供”、“皇家”、“奢侈品”的字眼,让我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茅台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感觉这些才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记录几个要点(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

(1)茅台一开始就并非在市场上流通,而是贵州盐商中的礼品和自用品,且市面上价格也比较高;

(2)红军在遵义、赤水一带的作战,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同时在这里的休整,也让茅台给广大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或者说是美好的记忆;

(3)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的象征意义更大,主要是在于宣传上;

(4)茅台所形成的质量第一的理念,并非基于市场经济,而是特殊年代里茅台作为官用国酒所形成的,那时茅台的主要用户就是国家上层以及外贸,作为类似于“官窑”瓷器那样的待遇,茅台的质量关乎生死(官员的),而其成本、经济效益则基本重视,尤其是那个特殊年代。就如同书中所说:“汾酒厂经营不错,是行业的佼佼者,是面子;茅台酒事关上级的生活消费和政治消费,是里子”;

(5)茅台的效益如何可能上级不会很关注,但是茅台的质量有波动,则会直接惊动最高层,这就比较严重了;

(6)茅台是当时国家创汇的重要品种,无论是飞天品牌、包装样式、质量标准基本都是由此确定下来的。

(7)茅台产能1万吨的目标,其实也是特殊年代大跃进的产物,不切实际的目标只因为是特殊人物的原因而成为了茅台一直追求的目标;

(8)在那个特殊年代,因为茅台的特殊性,反而让茅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各种运动所带来的混乱,只要生产质量上乘、产量足够的茅台酒就行,也为茅台厂保留下了人才、技术等宝贵的东西。作为“国酒”茅台,特殊地位反而保护了茅台的生产工艺、技术人才,否则这一切都属于要被打倒的行列;

(9)茅台酒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对质量的延续,造就了如今茅台无以伦比的品牌力,也比较符合“奢侈品”的养成路线。


读了这本书以及其他几本茅台书籍,不得不感慨作者写作的角度、手法对了解历史原貌的重要性,读书也需要还原到原有的历史环境里去考虑,否则就脱离了实际。如果文章书籍都不能展示历史原貌,各种春秋笔法、各种谐音,那也太悲哀了。


E

N

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部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