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界动态】王立胜 ▏在叶秀山先生遗著《哲学的希望》出版研讨会上的致辞

哲学中国 2022-09-09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朋友们,早上好!

今天,哲学所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和哲学所的同仁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遗著《哲学的希望》,以工作的方式纪念叶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叶秀山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哲学家和美学理论家。自1956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到哲学所工作,至2016年9月因病溘然长逝,叶先生在哲学所工作了整整60个春秋。作为哲学所的第二代学者,叶先生继承了哲学所第一代学者贺麟、金岳霖开创的严谨求实、注重思想原创性的治学传统,并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泽被后学。叶先生以“愉快的思”的工作方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哲学所,奉献给了哲学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叶先生从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哲学开始,不断开拓进取,主动汲取现当代西方哲学诸家理论,弥补因改革开放前思想禁锢造成的知识断裂和漏洞。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叶先生带着现当代哲学的视角,不断返本求原,多次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叶先生比较早到关注到了“自由”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关注到了基督教对西方哲学的深层影响,他的发现和探索不仅深化了学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更是直接影响了下一代学者。与此同时,叶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的哲学研究者的使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了很多为学界认可的洞见。叶先生多才多艺,他在京剧和书法领域的成就,提升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深度,其成果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在哲学园地六十年的耕耘进程中,叶先生逐渐形成了打破古、今、中、西哲学壁垒,以哲学问题本身为导向,以中国和西方哲学为人类共有思想资源的研究范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哲学的希望》,就是这种范式的代表。这本书凝聚着叶先生在人生最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叶先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国哲学的机遇问题,这个问题在倡导建设中国知识体系的今天尤应得到重视。中国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是自我封闭地自说自话,不是盲目地抢夺话语权;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一切先进思想文化,努力把世界的学术和思想变成中国的学术和思想。叶先生自己在书中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的关键思想的讨论指出,中国哲学恰恰具有“兼收并蓄”的能力,用叶先生自己的话说,“哲学有能力将‘空间’‘吸收’进‘时间’”,我认为,这是叶先生为中国的哲学知识体系建设指明的方向,也是中国哲学的希望之所在。

今天的很多来宾都是叶先生的朋友和学生,我本人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在80年代学习过叶先生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和《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受益匪浅。我也注意到了,来宾中来还有不少哲学所培养的学生,曾经跟叶先生一起共事的哲学所同仁,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哲学所发展的朋友们。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希望诸位在今后,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哲学所的发展,共同建设中国哲学知识体系。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朋友在思想的盛宴中度过愉快的一天!

谢谢大家!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