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立胜 | “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致辞

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 2022-09-09
“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致辞


王立胜

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尊敬的李存山先生、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晴空万里的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参加“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及我本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对李存山先生的七十大寿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李存山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也是首批入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同时还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李存山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在气论、仁学、出土文献、宋学等方面有着极高的建树,先后出版了《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气论与仁学》、《商鞅评传》、《中国传统哲学纲要》、《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等在中国哲学界颇有影响的著作。李存山先生曾担任过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为中国哲学学科和哲学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我们为李存山先生庆祝七十寿辰,既是对李存山先生为哲学所发展所做贡献的感谢,也是对哲学所注重老学者、老专家学术传统的致敬。

哲学所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哲学所隶属其下。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哲学所涌现了潘梓年、冯友兰、金岳霖、贺麟、王明、叶秀山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以他们为代表的老学者、老专家所留下来的学术传统是哲学所的宝贵财富。哲学所的发展离不开老学者、老专家所奠定的学术基础、所开创的学术传统和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因此,注重老学者、老专家的学术传承一直是哲学所的优良传统。

哲学所历来注重理论研究和现实关怀的结合。1978年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学术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世界局势也纷繁多变、扑朔迷离。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危机,又是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形下,我们哲学工作者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我看来,哲学并非仅仅是书斋里的死学问,直面中国问题、直面现实问题才是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敢于直面中国的现实问题、敢于思考破解中国现实问题的难题,哲学的创新才有可能,哲学的发展才有前途。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基础研究的作用。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和现实关怀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能够深入研究基础理论的哲学工作者必定对现实问题有着强烈的关照。同样,能够真正深入思考现实问题的哲学工作者也必定对基础理论有着精深的造诣。因此,中、西、马哲学的发展都应当立足于中国现实和中国问题。

以上讲的是哲学所的两个传统,一是注重老学者、老专家学术传承的传统,一是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关怀结合的传统。对于这两个传统,我们所都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一方面,举办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说明我们对于老学者、老专家学术传承的注重;另一方面,李存山先生的学术研究本身就是对哲学所理论研究与现实关怀结合传统的最好说明。李存山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面非常广博,纵论古今,横跨中西。其研究对象虽然是中国传统哲学,但其立足点却在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近些年来,李存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变”与“常”的研究,试图探索中国文化连续性发展的“常道”,损掉其陈旧过时或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同时增益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现代性的内容,从而实现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命”。李存山先生的学术研究为我们所的年轻学者树立了典范,堪称年轻学者学习的楷模。我们所现在正面临着新老交替的局面,随着老学者、老专家的退休,哲学所的年轻学者越来越多。如何继承发展哲学所的优良传统、弘扬光大哲学所的事业,是哲学所年轻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所的年轻学者一方面要多向老学者、老专家请教,发挥老学者、老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多关注现实问题、思考现实问题,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之一。以后这种类型的活动要在全所大力提倡。

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研讨,大家会在很多方面取得共识,会对李存山先生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的特点和贡献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愿李存山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祝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二日周四下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