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叶青老师课题组诚招博士1名,硕士2-3名(厌氧及相关方向)
硕士2-3名(厌氧及相关方向)
导师简介
李叶青,男,中共党员,1987年12月生,贵州六盘水人,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新能源系主任、生物燃气高值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arbon Research、Biochar、Petroleum Science期刊青年编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沼气学会、美国化学学会、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会员。Applied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earch、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ergy、Waste Management、Energy and Fuels等SCI期刊审稿人。曾获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9年,排名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2022年);2020年入选校青年拔尖人才。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质油国重开放基金、校拔尖、校引进人才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多项,并负责2项北科委项目执行,科研经费充足。目前共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ergy and Fuels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文章被引用1800余次(Google scholar),有3篇文章单篇引用超200次,H指数为21,i10指数为27,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7次。 指导研究生40余名,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6人。学生毕业后读博深造于大连理工、同济大学等985高校,工作就职于北京环科院、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天辰、京东方、国电等企/事业单位。导师寄语: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导师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物质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研究兴趣包括:直接种间电子传递、Power-to-X,沼气制绿氢、人工智能算法、LCA、油泥处理、厌氧促进剂开发等。产业化方向:区域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沼气制氢(绿氢制备)、电转氢生物甲烷化(氢能利用)。
小组官网:http://www.cup.edu.cn/cnem/szdw/fg/173295.htm
微信公众号:生物能源组
导师对同学们的期望
1. 愿意主动探索问题,学习能力强,善用各大搜索引擎,对本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2. 为人正直,勤奋踏实、具有明确的个人规划。
3. 硕士专业为化工、环境、材料、新能源、微生物、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能深入学习微生物分析(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宏蛋白组/转录组分析)、计算与数学模型(神经网络等、ADM1、DFT、DEA)、材料合成与表征(纳米复合材料)等方向。
4.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动手实践和沟通能力。
本小组欢迎有志从事生物质和固废处理与应用研究的优秀学子加盟。
小组简介
本小组经过前期积累,已经具有完善的实验设施,并且在不断深化现有成果以及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组内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1);校优秀毕业生(2018年、2021年);优秀研究生(2020年、2021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三等奖(202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部级银奖(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三等奖(2020年);第二届首都高校双创大赛三等奖(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北京市二等奖(2020);中国石油大学can油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6年,2018年);第二届新能源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8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一等奖(2017年);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银奖(2015年);亚洲生物质能大会(IBSCE)最佳poster奖(2015年);并指导本科生科创项目多次获批北京市级支持。
在本小组里,除了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学习新的思想和技能,如实验的搭建和设计,数据的程序化采集与处理,英语水平的提高,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的提升等等,更重要的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和强化,不论毕业之后是否从事科学研究,都会受益匪浅。当然这些收获是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崇高的职业追求,我们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和环境,修行还是靠个人的勤奋、执着和顿悟。此外,本小组在认真科研的同时还有着各色各样的娱乐活动。并且导师目前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能给学生全面的指导,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
本小组热忱欢迎来自生物、材料、化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进行高度交叉。本人将不遗余力的为组内人员提供最优的科研条件,努力在厌氧领域做出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工作。如果对我们小组感兴趣,可以联系尝试用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努力在第一时间反馈回复:liyeqingcup@126.com;liyeqing@cup.edu.cn。
课题组聚餐
师生共建活动
科研平台
1. 生物燃气高值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生物天然气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 生物能源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10-89739127转809
邮箱:liyeqing@cup.edu.cn;liyeqingcup@126.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楼A座A401
邮编:102249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编辑:陈烁
审稿:李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