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之自然 | 摩西·萨夫迪的新住宅理想
这是一个建筑人文媒体,创办以来打造了一系列音视频作品,受到建筑与人文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个“知识浪潮”和“碎片信息”的时代,【一言一吾】旨在为受众带来小而美的、具有启迪性的人文新知。更多视频新栏目和综艺即将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本期视频栏目海报
当代住宅的理想形态是什么?
摩西·萨夫迪在1964年设计出成名作Habitat'67时,写下了最初的提案。50多年过去了,带着不断升级迭代的理念,萨夫迪在世界各地“实验”了多个Habitat栖息地系列住宅项目,其中包括位于中国秦皇岛的国内唯一个海碧台住宅。结合场所本身的特点,构建了一种让人即便身处都市,也能栖居自然的新住宅形态。
当然,仅仅让人的身躯接近自然,显然是不够的。萨夫迪的Habitat栖息地还追求着某种精神理想:建筑如何赋予人们空间以外的价值?如何构建出一种新型社区?如何启发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的新片《摩西·萨夫迪:居之自然》中,萨夫迪和Habitat栖息地的业主们,分享了他们的新住宅理想。
建筑师 摩西·萨夫迪 ©I-TALK
《摩西·萨夫迪:居之自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3267icqylp
点击观看本期视频
影 片 主 角
摩西·萨夫迪
Moshe Safdie
国际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深建构师和作家,以色列裔加拿大籍。他曾在加拿大的McGill和Laval大学中受颁荣誉博士的勋章、建筑的Massey奖章、美国陆军中尉黄金奖章、加拿大优秀建筑师奖章、蒙特卡Hebrew大学的奖章和魁北克优秀建筑师奖章。代表作品:加拿大Habitat'67、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新加坡Sky Habitat、新加坡Jewel星耀樟宜机场、重庆来福士等项目。
我们跟随着萨夫迪的讲述,重返了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时期Habitat'67的建筑工地。这原本是政府借势世博会而发起的一个廉租房项目,旨在为社会底层人士提供廉价而优质的居住空间。不曾料想,它一经完成便备受瞩目,很快就从廉租房转变为精英阶层热衷的“栖居地”。
摩西·萨夫迪在Habitat'67建筑工地 ©Safdie Architects
在黑白影像中,初出茅庐的萨夫迪对镜头坚定地阐述自己的理念:“我们应该有开放的空间,如开阔的郊野、公园等等;同时我们应该有非常集中的商业规划区域。居住环境应该兼容两者。”
Habitat'67 是摩西·萨夫迪的第一个建筑项目 ©Safdie Architects
五十多年过去了,萨夫迪依然践行着最初的想法。他反对经济力量对公寓楼房的挤压,“就像密封的信封一样”,把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打包,硬生生地塞进一个狭窄的空间里。Habitat栖息地作为萨夫迪的第一个建筑项目,倡导“一人一花园”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沿袭至今。
纪录片《居之自然》Habitat'67 ©I-TALK
Habitat栖息地创想了一种人在自然中栖居的住宅形态,五十多年来,它经多次迭代,与不同国家的不同场所交融出新的火花。在“一人一花园”的概念下,Habitat栖息地不仅贡献了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也意外地营造出社区文化交流的土壤。
纪录片《居之自然》Habitat'67 ©I-TALK
片中,萨夫迪讲述了Habitat栖息地系列城市住宅的建筑理念,业主们则在自己的都市巢穴畅谈Habitat栖息地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城市、自然、邻里之间的关系。
Habitat'67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港口 ©Safdie Architects
理想的社区,不仅有汲取自然之美的居住环境,也有多元文化交流共融的可能性。业主们吐露了对Habitat栖息地的真实情感,也十分默契地赞赏了萨夫迪 “一人一花园”的住宅理念。的确,现代都市高密度住宅带来促狭和拘谨几乎难以避免,但Habitat栖息地的花园错层结构,使得邻里之间确保私密度的同时,也有了照面的可能,一种更具亲和力的社区体验,就这么自然地发生了。
纪录片《居之自然》Habitat'67 ©I-TALK
Habitat'67的业主Byron Peart认为:“将这座建筑描述为混凝土建筑或野蛮主义,未免太冷酷了。它有很多温暖的细节,这里的居民为之增色不少。”秦皇岛海碧台的业主谢旭则表示:“海碧台居住的人,应当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注。一个建筑并不是把人放进去就行了,实际上是真正要使每个人得到尊重,提高他的生活品质。”正如Habitat'67的业主Francois Leclair所说:“这个建筑形成了一个非常自豪而有凝聚力的社区。”
Habitat'67业主Byron Peart 和Dexter Peart ©I-TALK
秦皇岛海碧台业主谢旭 ©I-TALK
Habitat'67业主Francois Leclair ©I-TALK
秦皇岛海碧台业主鲍万刚 ©I-TALK
位于中国秦皇岛海岸边的海碧台作为Habitat栖息地“家族成员”之一,沿袭了Habitat栖息地的基因。这个项目最大的设计挑战来自于一道政府限令:“在冬至日每个单元满足三个小时的日照标准。”萨夫迪与团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需求,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调整之后,他们将这道限令变为了项目的另一大优势:迎着日光和海岸,海碧台住宅形成了它的方向性:一些住户拥有早晨的光线,另一些则享有傍晚的光线。所有的露台既面朝大海,又充满阳光。秦皇岛海碧台是中国唯一一个Habitat栖息地住宅项目,因而价值备显,被视为萨夫迪在中国创作的艺术典藏。
纪录片《居之自然》中国秦皇岛·海碧台 ©I-TALK
Habitat栖息地项目从一开始就定下来“演化迭代”的基因,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气候差异、生活方式差异,加上技术的改变,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纪录片《居之自然》中国秦皇岛·海碧台 ©I-TALK
Habitat'67的业主Byron Peart说:“当你面临住在郊区,还是住在城市的二元选择时,我觉得住在这里,就不需要舍弃什么。”中国秦皇岛海碧台的业主鲍万刚则十分推崇挑空的“城市之窗”,这一设计“让建筑不再是一堵墙,把城市和海分隔开,这才是它的高明之处。”
纪录片《居之自然》中国秦皇岛·海碧台 ©I-TALK
萨夫迪在片中表示:“我们需要将建筑与自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议题。不可一蹴而就,不能空谈,也不可能靠一代人来实现。从某种意义来讲,Habitat栖息地项目是一个DNA的种子,需要不断进化。”
建筑师摩西·萨夫迪与Habitat栖息地住宅模型 ©I-TALK
END.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海报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由一言一吾I-TALK发起,国内首个原创实地访谈类建筑人物短视频栏目,来到建筑现场,对话明星建筑师,捕捉灵感涌现的刹那,探寻时代精神。
节目旨在让大众深入了解建筑的本质——建筑不只是建筑师思想的传达,更是每个人都能用脚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间。
节目第一季邀请到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张永和,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加拿大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等多位大师级人物,叙述当下世界建筑风貌的同时,给予人们丰富的灵感启迪。
媒体合作伙伴
BiliBili哔哩哔哩、爱奇艺、界面
新周刊、GQ智族、archdaily、澎湃
designverse设计宇宙、SHEJIPI 设计癖
Artron 雅昌艺术网、一筑一事、青年建筑
广州设计周、建筑学院、网易家居
TARGET目标、腾讯家居、Noblesse望
一起设计、建筑实践、城市中国
FutureWork未来办公、今日头条、世界建筑
青云设、视筑工厂、建筑小学堂
建道筑格ArchiDogs、建筑手帐C、惟学空间
艺术与设计史、万叶千家、Topmansion观邸
LOOP设计圈、亚洲设计联盟AADU
ArchKey、DSC设计罐头、烩设计
建筑师疯人院、扮家家室内设计、景观中国
建筑档案、新浪家居、营造家
Duni设计学院、扮家家室内设计、ZaomeDesign
LeTalwork勒拓论坛、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风景园林、划悦城市、MarukoStudio
UrbanNetworkOffice、TransAxis设计坐标
………………
出品方
制片人:朱丽康
监制:林丛、薛图澜、周彤、夏金婷
本期导演:Jia Li(美国)
美国·波士顿
摄像:Jia Li
录音:Carver Audain
加拿大·蒙特利尔
摄像:Joshua Frank
航拍:Danny Taillon
项目助理:Vincenzo Giannelli
中国·秦皇岛
摄像:卢少华、李洪涛
航拍:卢少华
剪辑/混音:陈艺唯
调色:Jia Li
摄影助理:袁龙珠
设计:朱俊杰
撰文:李昕
媒体联络:田雅婷
特别出品
特别鸣谢
//////////
本文版权为《一言一吾I-TALK》所有,欢迎分享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咨询后台,侵权必究。
近期精彩内容回顾
张永和 | 时间漫游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 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 | 从建筑的另一个维度寻找未来
张永和 | 建筑可亲
Álvaro Siza | 我的建筑中没有我
马岩松 | “坏孩子”的反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