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预见|沈亦平教授2022开年演讲《基因组医学——生命健康之门》全文及直播链接发布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2年1月2日晚,基因组医学领域类TED“开篇之作”《遇见·预见—2022年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开年演讲》圆满落下帷幕。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专家沈亦平教授发表题为《基因组医学——生命健康之门》的精彩演讲,引发热烈反响,各直播平台共23967人收看了直播。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大家新年好,我是沈亦平。非常高兴在新年假期里以开年演讲的方式和大家相聚。
特别感谢张学院士、王明夫先生不辞辛劳亲临现场,和我一起来为大家分享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谢谢您们!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线上的朋友通过网络和我们“云相聚”!今晚,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的话题。
要开始今晚的话题,我想我得从15年前一个故事开始:
2005年,我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美国临床遗传专科医师资质认证,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基因诊断实验室担任医学主管。像所有的医学专业人员一样,平时工作是数据分析、报告审阅、遗传咨询,还从事研究发现、文章发表及教学培训……紧张忙碌但有序充实。
2007年,一则“外星婴儿”的报道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个外貌独特的婴儿降生在江西一个农民家庭,夫妇俩跑遍省内许多医院,没能得到诊断与收治。事实上,受过医学遗传学训练的专业人员仅凭孩子的独特外貌就可以初步诊断这个疾病——颅缝早闭。人类在出生后的几年中,大脑还在快速发育,所以颅骨必须是开放的。但由于基因突变,这个孩子的颅骨过早闭合了,大脑生长的内力与颅骨的不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样独特的外貌。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必须有临床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诊断颅缝早闭这样的疾病。因为如果在一岁内做开颅手术,就能避免因脑组织发育受限导致的智力障碍,外貌也会大大改观。
我的第一反应带来了我的第一个决定:我应该为培训能识别并诊断这样的罕见遗传病及更多种类繁多的罕见病的临床医生做点事情。
我的第二反应是,设身处地感受到这对年轻夫妇正经历的种种不易及艰辛:因得不到诊疗带来的无助,因未来的未知带来的焦虑,因四处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更多的,我还担心他们因旁人的好奇,甚至忌讳的目光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不敢再怀孕生孩子的精神压力。
他们多么需要遗传咨询师的帮助,能够为他们找到可以诊治这种病的医院/医生,帮助他们消除再生育的顾虑及风险,帮助他们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但是,我们(国内)没有遗传咨询师这一个职业。
我的第二个反应带来了我的第二个决定:我要培养新一代的遗传咨询师,推动遗传咨询的职业化。
所以,从2008年起,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努力推进基因组医学的普及应用,及推动遗传咨询师培养的事业。最近五年,我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国内培养基因组医学时代的临床医生、实验室基因组专家和新一代的遗传咨询师,致力于推动遗传咨询师培训规范化,以实现遗传咨询职业化、正规化及智能化,这是我往后余生将为之奋斗的梦想,也是使命。
这个孩子开启了我的人生新起点,因为这个起点才有了合因科技、亦善遗传。所以,我的第一次开年演讲就以“起点”为主题词。这个主题词,与我们今天在江西会昌举办首届开年演讲也非常贴切。
这里是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的起点,目标虽然遥远,前路纵然艰苦卓绝,但使命感和对到达目的地的期待是我们践行的强大动力。
既然是起点,也就有了走长路的准备,也期待由此延伸的道路上将要看到的新的风景,将要收获的新的感悟。路虽长但相信我们不会孤行,我们期待与新老朋友一路同行一路做事,也许目标就在行走中实现。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选择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选择了民众健康事业。这是一个关乎人民幸福、社会进步、民族腾飞的千秋万代的事业,也是我们的国策。
我们希望将新的健康知识转化为新的健康理念,将新的健康理念转化为民众新的健康行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这是一个有希望的事业,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医学时代。
我们选择的事业,更具体的说是:基因组医学时代的健康事业。
什么是基因组医学?
这需要从医学实践的发展历史讲起……
我们的医学实践是从经验医学而来,即医生通过对个别或一些案例诊治的经验来指导处理下一个患者。这种医学实践往往缺乏系统的比较分析,效果受个人经验的局限, 疗效的可重复性往往较差。 近代医学更强调循证,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获得统计学的差异来决定治疗是否有效。一经证明有效,循证医学强调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期待可重复性的结果。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便针对同一疾病进行划一的诊疗可能也不一定能收到一致的效果。
当代医学进入了个体化精准医学时代,在循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个体间的差异,从对症下药的传统模式演进到了对因下药的新模式。因此,当代医学可以称为循因医学。个体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组成的差异,所以基因组医学是当代精准医学的核心,是诊治个体有效性的保障。
当然,可以预期:医学还将朝着智慧医学方向发展。届时,内因外因多组学多层次的信息将被整合以指导更准确、有预见性、预防性的医学健康实践。因此,我们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医学实践中。
基因组医学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及完成——基因组医学就是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承诺。
2000年6月,为庆祝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时任美国总统Bill Clinton在白宫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高度概括性地表达了民众对计划能带来的影响与期待:
正如克林顿所愿,20多年后,基因组信息已逐步成为我们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依据;渗透到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保健服务等各个保障、影响健康的领域,使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中,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力和对转化应用的推动力无出其右。”医学遗传学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引领学科,基因组医学及医学遗传专家在这一个时代可以大有作为。
也许,您见过其中一个这样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这些孩子在十几年前,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颅缝早闭的孩子一样,得不到及时诊断。现在,我们知道,他们不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罕见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具体的分子诊断,比如白化病、戈谢病……
罕见病,是一个不能顾名思义的名称。每次提到“罕见病”,我们不得不马上加上一句“罕见病其实不罕见”。虽然单个病种大多发病率不高,但超过7000种罕见病患者加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每15-16个人中就会有1个罕见病患者。
过去,我们基本不认识他们。现在得益于基因检测,我们开始认识他们了。然而,认识他们还只是第一步,患者及家人殷切期待他们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基因组医学,无疑是当下及今后几十年可及、有效、先进的医学实践模式。因为这个模式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关切健康的新策略。
在这个共识基础上,今天我主要想分析讨论在基因组医学已经到来的年代,我们是否用好了这个新模式?是否赋予了保障健康新的策略?还存在哪些挑战?如何才能打开基因组医学的健康之门?
基因组医学在罕见病的诊断中已是公认的首选技术。最近十年,我们见证了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价值,为无数家庭和患者带来的福祉和希望。我们也体验了基因组医学的作用和对医学发展的根本性的推动。但基因组技术在最为成熟的领域有什么样的使用覆盖度?
最近的一项发表在《基因组医学》杂志上的关于美国婴幼儿的研究调查了一千三百多万婴儿与儿童的医疗电子档案,发现9.4%的患儿有单基因病的指征,这个比例在危重患婴中高达44.7%。
尽管大多数人可以享用由商业保险或政府支付的基因检测,但目前只有4.2-8.4%的患者做了基因检测;也就是说基因检测在美国的饱和度还远不到10%。2021年初,我曾对中国的罕见病基因检测覆盖度做了一个估计,得出的数值是5%。现在看来,这应该还是一个过于乐观的估计。
据中国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仅为0.852%。除了“不愿生”等原因需药政策和社会支持方面帮助外,还有“不能生”(不孕不育) 、“不敢生”(生育过患病孩子)。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国内5000万对“不能生”的夫妇,但目前的辅助生殖渗透率非常低,2018年的数字是7%,而美国同期为30.2%。
辅助生殖领域中的PGT-M,也就是“三代试管”技术,不仅能解决“不能生”、“不敢生”的问题,还能在出生缺陷防控、提高人口素质方面起到保障作用,是基因组医学在生殖遗传领域的应用体现。
但目前PGT-M的渗透率估计低于5%。我们在起点上展望未来,对基因组医学帮助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抱有很大期望。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尽管我们现在对罕见遗传病有了高度重视,比如每年举办的中国罕见病大会、罕见病高峰论坛及刚刚发布的联合国首个罕见病决议就是见证,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基因组医学在目前最成熟领域(罕见病),我们仍然距离基因组医学的普及应用还很远。从历史的高度来看还只是起点。
我们不妨展望一下:基因检测,目前主要应用在对罕见疾病患者的诊断及少数几种遗传病的预防,但将来基因组医学的应用更多地将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及常见病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指导,必定也会对常见病起到重要的预防及指导作用。
这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萌芽之中。也就是说,基因组医学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展现,这是一个深深的蓝海事业。
我是2008年看到江西这个颅缝早闭的孩子。当年,我在出国留学13年后第一次回国, 开始往返波士顿与中国之间,参加各种会议的报告,继教班的讲课及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到波士顿进修的年轻医生和实验室基因检测人员。
点点滴滴就像星星之火,基因组医学的亮光在慢慢延展。
目标简单明确:如果我们有足够训练有素的遗传专科医生,如果我们能有一支庞大的经过专业培训的遗传咨询师队伍,如果我们的民众也树立起新的健康理念,我们也就不会让孩子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而留下遗憾,许多严重的遗传病也能得到早期预防。然而这一条路仍然很长……
虽然现在我们很欣慰的看到,有许多医生能一眼认出这样的罕见病,然而罕见病种类有7000多种,即便是同一种病的患者也可能临床表型不同。靠临床表型识别罕见遗传病仍然只占一部分。罕见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门诊。如果运气好,你可能碰到像医学遗传学专家张学教授及同他密切交流的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就有很大机会获得诊断。
但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还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具有正确理念及高超技能的医学遗传专科医生及遗传咨询师来负责基因检测、数据分析、遗传咨询及遗传病预防治疗需求。
在十几年里,我抱着“关爱及咨询需要从了解开始”的理念,在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不少罕见病患者,走进他们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提供一些我们可以提供的帮助。在这些走访过程中,我印象最深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患者,没有机会让医生看到。
比如第一张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风景秀丽的中越边境那坡,但我们从省城南宁去到他们家费劲周折,最后还要爬一个很长的石梯台阶。家中两个男孩经我们基因检测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一种相对常见但非常严重的肌肉萎缩症。DMD是性连锁遗传病,母亲携带的基因变异传递给了两个儿子。
他们基本没有走下长长台阶的可能,我们的政府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他们脱了贫,但因病致残的遗憾我们无解。
许多遗传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是“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金边”。我们可以通过“三代试管”或早期产前诊断技术避免悲剧再发生。对严重遗传疾病的出生缺陷防控是最有效的帮助,我们国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离严重遗传病防控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中间的照片是2021年初在会昌做义诊时走访的家庭:一家两个2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他们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又叫“企鹅病”,一种显性的退行性遗传病。其实他们的父辈及祖父辈也患有同样的疾病。祖辈的寿命在五六十岁,父辈三四十岁,到了这一代发病更早,预后更差。现代医学虽然无法阻止疾病进展,但如果能早几代时就进行基因检测,完全可以阻断这个家族性的基因变异不往下传递。
我们希望上一代人的悲剧不再继续发生,为此我们想做些努力。
为民众健康提供科学靠谱的、有效可及的、共情关爱的指导帮助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也是合因科技的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覆盖生命全周期的5+0级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保障理念。
一级预防着重孕前筛查。前面提到的许多单基因病都能通过基于基因组技术的综合性携带者筛查而得到有效防控。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的措施,在我国的地中海贫血防控中也得到了可靠的证明。我们需要将携带者筛查普及到所有孕前夫妇并对更多的严重病种进行筛查。
二级预防着重产前筛查、诊断及遗传咨询,有望从目前无创筛查非整倍体的有效措施扩张到筛查更多的严重疾病。
三级预防着重筛查未出现症状时的婴儿,为有疾病风险的孩子提供及时的治疗干预, 阻止疾病的发生.
四级预防着重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异常,关注功能性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断、康复治疗。
五级预防着重关注常见病的风险综合性评估及风险控制,以达到少生病、生小病、迟生病,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为了实现普及五级预防措施,零级预防着重开展新健康理念的民众学生的科普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这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我们愿为此付出努力,从教育入手,通过科普培训,点燃理念之火;从了解入手,通过咨询服务,点燃行动之火;从合作入手,通过共享联合,点燃希望之火。
我们相信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如果能找到生长点,生命的力量就会更加显现。
在基因组时代早期,技术的应用主要受到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储存等成本的限制。如今这些成本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了。
现在的主要推动力将来自大数据的可利用性及政策的支持,包括数据的安全充分合理利用。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高效安全地利用大数据并普及基因组筛查技术,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防止因病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虽然基因组医学时代已经到来,但我们的体系还远远没有建成。我们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做好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的新基建工作,新基建的内容起码应该包括:
1.覆盖中国各地区/民族的人群基因组大数据库
2.建立数据的安全有效利用/共享机制
3.建立基因组医学领域权威/及时的知识库
4.专业人员持续的能力培养
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的“新基建”工作如此重要,我在这里引用“新基建”这个提法来凸显它的地位。
选择了做正确的事,努力把正确的事情做好。我也希望通过开年演讲,对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领域做些推动性的预测:
近未来(2022):综合性携带者筛查概念的普及/理解和实践推广,第一批罕见病的严重性评估完成;
中未来(近3年):新一代的基于PRS和整合个人健康状况和家族史的面向人群的常见病基因组筛查开始普及,遗传咨询并行;
远未来(近5年):基因组医学的基建基本建成,包括中国人群多区域多民族的基因组数据库,基于中国病人自然史的疾病知识库,具有操作能力和正确理念的遗传咨询师队伍建成,新一代临床遗传专科医生/基因组检验师/遗传专科护士队伍初具规模,乡村健康指导员普及并得到靠谱的持续的培训,城乡的保健和医疗可及性差距缩小,基因组检测常态化(包括新生儿甚至产前)。
最后,我想用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演讲。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有了明确的使命,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把“幸运”转化为“行动”,转化为对民众健康有帮助的事业。
这也正是哈佛的校训所倡导的——The World is Waiting。世界在等着我们去服务,去做些有益的事。把基因组的理念和科学转化为对民众健康的保障就是这样一件有益的事,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现在,我们还在做这件有益的事的起点。
今天,我们一起站在起点上,察万物,期待共生长。
期待明年我们可以以“生长”为主题词作开年演讲,期待再次相聚。谢谢大家!
《2022年基因组医学与生命健康开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