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ter + Partners新作 / 大同美术馆,四座相互堆叠的金字塔
大同美术馆是中国重要的新文化目的地,近日大同美术馆以当地艺术家的油画为特色的特别展览向公众开放。作为大同新城文化广场内的四大建筑之一,它将成为该地区创意产业的新枢纽。该建筑的雕塑形式被设想为一个景观地形,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金字塔从地下冒出——画廊空间下沉在地下,周围环绕着景观广场。与博物馆的文化项目相辅相成的是一系列致力于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包括儿童画廊、媒体图书馆、档案馆和艺术储存设施。
Foster + Partners工作室的负责人Luke Fox说:“这座博物馆被设想为人们的社交中心,是大同的‘城市客厅’,它将人们、艺术和艺术家聚集在一个可以互动的空间。在博物馆的中心,大画廊通过一个规模庞大、灵活的展览空间来体现这种精神,容纳特别委托的大型艺术品、行为艺术和其他活动。”
游客通过景观中的对角线路径被引导到博物馆。入口通过一系列蜿蜒的坡道,通向一个开放的下沉广场——这也为户外表演提供了一个露天剧场。进入建筑,游客到达夹层,可以看到博物馆的社交中心——大画廊的壮观全景,它的高度为37米,跨度近80米。进一步的气候控制展览空间位于博物馆周边的一层,便于进入。这座建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专注于教育和学习,设有专门的儿童画廊,从朝南的高大窗户中充满阳光。
四个相互连接的屋顶金字塔高度增加,向文化广场的四个角落扇形延伸。自然光通过位于每个金字塔顶端的屋顶灯进入室内。屋顶的设计直接回应了建筑的大结构跨度,并希望创建一个巨大的、灵活的无柱体量,同时将较小的画廊空间调整到边缘。屋顶覆盖着自然氧化的弯曲钢板,有助于排水,并赋予表面丰富的三维质量。面板的比例适合博物馆的大型规模,它们的线性排列突出了金字塔屋顶的形式。
通过将建筑下沉到新广场,设计在规模上与邻近的文化建筑相关联,在最大化内部体积的同时平衡了地区总体规划的整体构成。在白天,每个体量之间的天窗创造了一个自然采光的室内空间,而在晚上,则为新的文化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灯塔。
建筑的高效被动式设计回应了大同的气候。高层天窗充分利用了建筑的北、西北朝向,利用自然光辅助朝向,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能吸收,确保艺术品的最佳环境。将建筑埋入地下,加上高性能的外壳,进一步减少了能源需求。屋顶大部分是实心的,隔热性能达到建筑规范要求的两倍。
“为未来而设计,我们希望博物馆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中心——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目的地,”Fox补充道。
本文已获得授权
转载请联系【设计快讯】(ID:arch-head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