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闹市区爆发,上海20平米疫区里程碑意义:为何每次都能避免群体扩散?

红莲观潮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二 Author 南洋富商


1

中国最红的奶茶店,静安区愚园路228号



这几天中国最红的奶茶店,是上海静安区愚园路228号的一家奶茶店。这家奶茶店的名字叫霓裳茶舞。一夜之间,全中国都知道上海有这么一家奶茶店。
即便找运营策划大师,花二亿广告费,都达不到这种知名度 。
这是一个纯粹的乌龙。
这家奶茶店出名,仅仅因为它是新冠疫情的中高风险区。当大家看到愚园路228号这个地址的时候,或许以为它是个「宛平路600号」或「白石桥路甲七号」之类的大院子,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小区、一栋大楼。直到看明白它只是一家20平米的奶茶店,都惊呆了。
原来一个“疫区”的划分,可以小到只有20平方米。
这个奶茶店,成为中国流行病防疫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可以说是世界防疫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称之为“里程碑”,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意思。而是非常严谨的角度认为:这就是一个里程碑。
从这家20平米的奶茶店开始,意味着人类流行病防控进入了精准控制的新时代。

2

从原子弹到刀片导弹



如果二战时代,要炸死希特勒或日本天皇,用什么办法最简单?
标准答案是:扔原子弹。
如果长崎和广岛有了瘟疫,为了防止瘟疫扩散到全世界,怎么做可以尽快控制瘟疫?
很简单,扔原子弹。把长崎广岛的人都炸死了,疫情就控制住了。
在一些僵尸病毒灾难片里,就有类似的情节。如果不惜代价,真可以用原子弹来控制疫情。
但是原子弹这东西,无论用来干掉希特勒,还是控制长崎和广岛的疫情,代价都太大了。因为要伤害太多无辜的人,破坏太多的人类财富和生命。
所以美国和以色列用于暗杀伊朗高官的那些武器,都精确到只杀一个人。比如没有爆炸头,只有旋转刀片的导弹。
如果防疫也可以如此精准,每次只把感染者抓到,而不需要隔离任何一个没有感染的人,那该多好。

3

瓷器店里抓老鼠



上海的防疫控制,就是努力按照这个方向走:精准防控,减少误伤。当年有个很好的比喻:瓷器店里抓老鼠。既要把老鼠抓住,又不能打破瓷器。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新冠患者,日常按照规定在大街上走,即便在普通的闹市区,可以感染几个人呢?
如果两个行人只是一前一后地走路,距离2米以上,或者只是擦肩而过的两秒钟,即便双方都不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如果距离较近,但是两个人都按照规定戴口罩,即便距离只有一尺,也不会感染。
如果两个人只有一个戴口罩,另一个人没戴口罩,他们面对面的时间只有半分钟,做好洗手消毒,经常洗手,也是安全的。——这是做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日常做的事,他们每天不知道要接触多少病毒,但是只要防护恰当,并不会感染。
真正容易感染的地点是:封闭空间内,两个人都不戴口罩。一个人呼出的空气不会散发出去,还会被另一个吸入。尤其是两人之间还彼此说话,有些唾沫会溅射出来。——这就是家庭、餐厅、奶茶店、咖啡馆、茶楼的典型场景——这些地方不仅空气不流通,你也没法戴口罩。
只有缺乏防护密接人群才容易会感染。次密接人群感染的概率稍低。而那些只是擦肩而过还有一人戴口罩的情况,几乎不可能感染。
在一个城市,大多数人都戴口罩的时候,一个患者一天最多只能传给几个密接者。即便二次扩散、三次扩散,也只能传递给几十人。
所以,只要精确定位密切接触的人群,就只需要筛选隔离几十人、几百人,就可以控制疫情传播。
但是不幸的是:真正的密接人群经常无法精确定位。为了保险起见,就得扩大管控范围。
如果每一级扩散只需要精确定位20人,那么二级扩散后只需要定位400人。
如果你无法精确确定密接人群,第一次扩散就需要筛选2000人,那么二级扩散就需要定位400万人,也就是全城封锁和全城筛选。

4

大数据的意义



在精准防控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得像中国这样好,这是因为他们数据不够。——许多国家获取公民数据非常困难,安装摄像头的数量也有上限,人脸识别技术无法普及,手机APP获取用户数据的能力也不如中国。
这种大数据,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美国没有。德国没有。英国没有。瑞士没有。没有谁能够照抄中国的做法。
我们看看上海是如何把大数据用于精准防控的:


你可以看到,在摄像密集的地段,每个人有没有戴口罩、戴口罩是否规范、和新冠感染者之间有过什么接触和交流,都是可以根据监控视频鉴别的。
这样,一旦发现疫情,直接暂停局部区域的人员流动,然后根据大数据确定密接人群,再根据视频确定周边的人谁戴了口罩,谁没戴口罩。就可以把人细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最恰当的做法,而不是把防控范围扩大。
我在微博看到一位网友,疑似上海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他微博里贴出的那些数据,就是防疫的基本数据。

所有的大数据,我相信其他城市都有。但是拿到数据怎么用,根据什么数据、如何做决策,就是市政管理的水平差异。
我所听过的最荒谬的“大数据疫情防控”措施,叫“时空伴随”,这是根据手机蜂窝移动基站确定的。只要你和另一个公用一个基站,也就是半径大约800米的一个圆圈范围内,都符合。
本来只需要流调几十个人,现在通过时空伴随变成几万人。这是把防控扩大了一千倍,要把人累死。
如此荒谬的事情能够想得出来,我也是服了。得打听一下想出这种馊主意的人和采用这种馊主意的主管都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千万别让孩子们上这种烂校。

5

1.7%的技术含量



对于上海的防疫,民众一直赞不绝口。你在网上到处可以看到大家对这种“精准防疫”的喜爱。
奶茶店被设定为中等风险地区,但是奶茶店边上的桂林米粉店、理发店,都照样经营——因为大数据排查过了,它们都是安全的。
距离奶茶店只有210米的静安路地铁站人来人往,并没有关闭。人们生活依旧。好像疫情并未发生一样。生活在上海的人,总比别处更有安宁感。



对于上海人而言,上海大部分面积不是中高风险区。静安区大部分面积不是中高风险区。甚至愚园路大部分面积也不是。只有那20平方米的奶茶店是中高风险区。
但是我们看到别的地方如临大敌。各地政府赶紧出台各种防范上海疫情的政策。比如临汾市的这个规定,就很有代表性。


上海对于别处来的人一向包容。如果你从虹桥火车站或虹桥机场进入上海,就会看到他们的大牌子写着:全国各地健康码都可以通用。甚至不需要出示行程码。更没有人把绿码的你强拉去做核酸检测。
在有些城市,只要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就要全民做核酸检测。但是自从武汉疫情以来,上海从未做过全民核酸检测。
有人说,上海运气好,没有几个患者。这是胡说八道。
从1月7日至13日,在过去的一周里,上海的境外输入病例就有197例,比目前天津本土疫情的确诊病例数还多。
截至1月13日,中国累计有境外输入病例11949人,其中自上海输入的病例就有3045人,占比为25.5%
上海在2020年11月8日到2021年12月17日,共发生9起疫情,每次都是迅速平息。
所以,你以为上海是靠运气去防疫的么?
判断一个城市的防疫的精准水平,一个很好的办参数是“核酸检测率”。那么,上海的核酸检测率是多少呢?
自从武汉疫情以来,上海核酸筛查只有43万人。上海的常住人口有2487万,累计核酸筛查人员也就上海总人口的1.7%

这1.7%的背后,是专家的决策,大数据的精确运营,公务员团队的高效配合,民众佩戴口罩的自觉性,以及市民对政府和专家组防控决策的信任。

6

不得不服的上海防疫



上海的防疫模式,一直被质疑。
平时立场截然不同的司马某邦先生与方是民先生,却同样都是上海模式的质疑者。方先生怀疑上海数据造假,司马某邦先生始终认为上海不做全民筛选是不对的。
上海只能一次次用防控数据来证明这种防控的可行性。
根据通报,5名感染者属于同一个传播链,而且都是在隔离管控期间的例行核酸筛查检测中发现的,其中有3名来自这家奶茶店,同时,密接的密接者全部阴性,计有2830人,均已被落实隔离管控。

面对这样的事实,司马某帮先生虽然认为“上海还是应该大面积普筛”,却不得不承认“上海确实是有两下子”。
在他的微博下,他的粉丝们依然认为上海很危险。

要看懂上海的模式,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你读的书和专家们读的不一样。
为什么上海可以把风险区划分到只有20平方米?原因如下:
“这波疫情出现的病例都是在对密接者的筛查过程中发现的,病例数非常有限,跑到了病毒前面,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
“跑到病毒前面”去拦截病毒,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出类拔萃的专家团队,举世无双的大数据系统,夜以继日的防疫工作人员,这个城市以工程师的思维模式去精细管理每一道防疫工序——呈现给你们的,只是最终的产品,中间的艰辛和困难,你们也看不懂。
上海市民并没有兴趣去争论什么模式的优劣。他们只知道一件事——自从疫情爆发以来,迄今为止,很多外地人都羡慕上海。

往期精彩


上海突发!一个全世界最小的疫区

西安这波操作,真心让人看不懂!

怎么滴,浓眉大眼的华为也要割韭菜了?

上海成为疫情中唯一的超一流城市,不是偶然的

西安某网友求锤得锤,原来你丫也有今天?
卧槽,奥密克戎,还是来了
无耻之极!西安流产孕妇孩子已经没了,有人还想要她的命!

西安孕妇流产事件背后,谁是罪魁祸首?

老胡怼网友“草泥马”,说好的退休当公知呢?

西安民众在封城防疫中的一些常见失误

又一个“敲锣女”在西安出现……

西安,这个冬天有点儿冷!

2022年普通人生存八大法则
王丽书记不能停职了事!

平度王丽书记,“我有一百种方法刑事他儿子”!

从临时工到副科,仅用5年!官方回应80后美女副县长任职质疑:符合规定,细节不便透露
又一女副县长,坐上了“升职器”的风口?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请关注红莲观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