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排外、暴戾,警惕网络民粹势力祸害中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玖奌杂货店 Author 敏敏郡主
圣诞节的前几天,网上突然出现一大堆文章和视频,打着外交部的旗号,说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
视频截图,来源: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2794874096128269971
但事实上,外交部发言人从来没有说过“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的日子”这样的话。
在这些文章和视频中引用的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是今年4月2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一段歪曲长津湖战役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进行驳斥。
外交部发言人讲话的内容,与圣诞节、平安夜毫无关系。
以近乎传谣造谣的方式,抵制西方节日的做法,在网络上并不鲜见,但今年这一波传播,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媒体机构,也在参与其中。
一些媒体在发布的视频中,打上“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的字幕,然后剪辑上外交部发言人的声音和画面,让观众产生一种“这是外交部说的”的印象。
在看到此类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的视频被大量转发,我想,外交部看到后也不会高兴,因为这类观点并不符合外交部的态度。
12月25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一事进行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我们愿意同世界一起庆祝春节,希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交流互鉴,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网络上一些人动辄抵制这抵制那表现岀来的戾气截然不同的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展示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友好的态度。
外交部在积极维护国家扩大开放的形象,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有人却故意将不同时期的发言移花接木,挪作他用,搬弄是非,四面树敌,用造谣的方式赚取流量。
这两天在网上还有一个新闻,12月25日,贵阳一女子穿和服遭一位大妈指责,双方发生争执。大妈斥责女子穿日本和服,是汉奸;女子则指着大妈衣服上的英文,反唇相讥。双方剑拔弩张,有围观者义愤填膺。
最后,女子脱掉和服,大妈也脱掉外裤,一场闹剧在双方都脱衣服后结束。
2008年,有一首歌曾经很流行,歌名是《北京欢迎你》,其中的歌词: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要客气”
“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要拘礼”……
想想那时的网络氛围,多友好啊,没有人会因为一件衣服大张挞伐,更不会有人想着要去抵制圣诞节。
十多年过去,现在来听这首歌,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在中国,总有一部分人,因循守旧,幻想回到过去,仇视一切来自西方的文化。他们不敢公开反对改革开放,便故意夸大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制造紧张气氛,试图在国内再来一场运动。
前些年,一些城市的地铁把“Station”改为汉语拼音“Zhan”,机场把标识“Airport”改成汉语拼音“JiChang”,这种“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人不明白”的翻译方式,很难说没有网络民粹主义势力的推动。
把文化自闭当成文化自信,把盲目排外当成爱国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的这种舆论势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背道而驰,对社会的稳定也是潜在的危害。
如果不能对网络上的民粹主义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壮大,裹挟民意,最终有可能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祈愿我的这种担忧,是在杞人忧天。
兄弟号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