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剧场微剧评 | 北京京剧院折子戏《天女散花》《游龙戏凤》:仙袂飘飘举 欢喜龙凤配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天女散花》剧情简介:
明正德皇帝改装出游,来到梅龙镇,在李龙客店投宿。李龙在外守夜,吩咐凤姐照看客店,正德故意呼酒唤菜调戏她。凤姐开始不即不离地对付,当确知是皇帝后,才连忙跪下求封。正德封她做嬉耍宫妃。
戏曲美学,功夫在诗外马 霞法治日报社《法制文萃报》执行主编
5月7日,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国家一级演员朱强、窦晓璇及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梅派青衣演员张晓妹等人,应邀在北京老舍剧场上演了《天女散花》《游龙戏凤》两部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演出质朴华贵、不失妩媚、端庄俏丽、自然中和,司鼓操琴师等颇富朝气和活力。
《游龙戏凤》系生旦合作传统戏,讲述明正德皇帝微服出游山西,投宿于大同梅龙镇李龙客店,以呼酒唤菜将李龙之妹李凤姐戏弄一番,最后以帝王身份将凤姐封为妃子。《游龙戏凤》故事据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卷一“武宗遗事”所载。相传有着500年历史的山西大同老字号餐馆凤临阁,正是明朝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相识的地方,也就是京剧《游龙戏凤》所讲故事的发源地。
1919年,梅兰芳首赴日本演出,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第一天打头戏即《天女散花》。日方评论,“他的眼睛价值千金,他的媚态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姿容美,声音美,再加上服装也极美……”《天女散花》创编于1917年。剧目取材自佛经故事,讲维摩诘居士患病,佛祖派诸弟子前去问候,并遣天女到病室散花,以检验弟子道行。该剧灵感源于梅先生看到的一幅《散花图》。创作中参考了许多雕塑及宗教画。央视曾推出国风综艺《上线吧!华彩少年》节目,选手之一、国内首位国风虚拟KOL翎,以一段梅派京剧经典《天女散花》的“全悬浮”式表演,将戏曲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以期拓宽京剧舞台的表现力。艺术毕竟是要“走心”接地气的,翎之表演,比如眼神特写,固然不真,以致有相“隔”太远之憾,令人乐观的是,融合有助唱腔流传,使更多观众从“耳音”先适应起来,才谈得上与戏曲有更多亲近与喜爱。
戏曲文化有助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止意味着“复活”历史,让历史动起来。戏曲美学,功夫在诗外。梅派经典之所以使人百看不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梅兰芳先生对于艺术的不断创新实践,其博采众长,集美学之大成,值得深思。当年,正是《麻姑献寿图》激发了梅兰芳对于古装的兴趣,他按图设计试穿,在家里的八仙桌上钻研身段,继而又揣摩创作“盘舞”“羽舞”“剑舞”“袖舞”。梅先生在《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唱腔上也创新不辍。《西施》剧中,更大胆引进了二胡。近日,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北京站)”,集中展示了梅兰芳的美学造诣。其作品《天女散花图》引人入胜,与京剧《天女散花》一脉相承。
文化自信的目标是文化自强。今天我们大力展示大师风采,传承艺术精神,是否可以多匀出一些空间,不只从科技入手,更应重视戏曲美学多元而有益的探索,培养更多重创作实践、有哲学功底、志在戏曲文化研究的学者,以接续验证和推进文化自强实践成果,更好地实现中国戏曲之现代转型。5月7日晚,北京京剧院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和纪念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在老舍剧场演出梅派经典折子戏《天女散花》和《游龙戏凤》。即使是同样的剧目,每次看都有不同收获,关注到的点也会不同。这是我第二次看“纪梅巡演”的演出,也是第二次看《天女散花》。上一次是在长安大戏院看北京京剧院“纪梅巡演”的首场,由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主持,演出阵容堪称豪华,北京京剧院最优秀的梅派传人都在其中。那场演出也是折子戏形式,特别是像《天女散花》《霸王别姬》这样有大段舞蹈的折子戏,都是两人表演。单就《天女散花》而言,看两人表演的版本可能更多被优美的舞姿,特别是飞舞的绸带所吸引,而看单人表演,会关注到更多细节。这次演出中,表演者张晓妹在舞台上每一次的走位和绸带位置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每一次走位停下时,都站在舞台的一侧(大约黄金分隔的位置),绸带的尾端因为被留在另一侧而带给观众一种斜斜飘出去的感觉,人虽没动,却飘然似仙。《游龙戏凤》由优秀的马派传人朱强老师和年轻靓丽、扮相娇俏的窦晓璇共同演出。朱强老师把老生的成熟稳重和剧中正德皇帝的“油腔滑调”结合得恰到好处。俗话说“三分唱七分念”,这出折子戏恰恰是以念白和表演为主,要演好也是有相当难度。两人配合默契,一个风度倜傥,一个古灵精怪,引得观众笑声不断。而唱的部分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最经典的对唱段落外,正德皇帝有两句无伴奏的清唱,分别唱的是“好一个凤姐哟”和“好高的房子哟”,唱腔比较高亢,反映出他在和小姑娘你来我往的“调笑”过程中略占上风的开心和得意,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故事的发生地——山西的山歌。
“戏”不同马文臣《北京日报》报社副处长
京剧《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是生旦合作的经典传统剧目,不同流派的多位京剧大师上演过此剧,梅兰芳、马连良的演出尤为精彩。故事取材于清代吴炽昌所写短篇小说《客窗闲话》,讲述明朝正德帝微服出行,途径梅龙镇,装扮成军官模样,在李龙家投宿。李龙兄妹二人,经营酒肆谋生,李龙恰逢有事外出,其妹李凤姐招待一切。正德帝见李凤姐貌美,生爱慕之心,借酒茶服务,戏谑逗趣。李凤姐机智回应,青春娇媚展露无遗。正德帝心醉神往,最终表露自己的皇帝身份。李凤姐已倾心这位风流倜傥的不速军爷,于是下跪求封,正德帝御封李凤姐为妃。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在北京市文联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中由北京京剧院演出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北京京剧院优秀梅派青年演员窦晓璇和马派名家朱强演出《游龙戏凤》。这个搭档是典型的老少配,在经典演出版本众多的情况下,且看青年新秀与老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戏”。窦晓璇的李凤姐既有闺门旦的大方气质,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又有花旦的天真活泼,少女的娇憨、俏皮和灵动,对男主角从一眼之缘到产生兴趣,再到有些不知所措和后来的惊喜交加,感情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内在逻辑表达清晰,被动与主动层次分明,被“戏”反“戏”分寸得当,一怔,一羞,一喜,不落俗套。朱强作为马派名家,在《游龙戏凤》中既是对手表演更是扶红花的绿叶,飘逸潇洒、风流倜傥与优雅并存,正经严肃又不失小欲私心,“戏”得到位又不超越社会价值观的边界。特别是“掉巾—踩巾—拾巾”情节中,稳定地把控着场上节奏,温火适当,托戏保戏,为年轻演员充分打开表演空间,一老一少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窦晓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良好诠释,搭配朱强的深厚功底和精湛演技,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出别开生面、独具特点、与众不同的《游龙戏凤》。年轻演员通过学习和舞台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老艺术家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和造诣来提携后人,指导年轻演员,帮助他们成长。这样的演出令人欣赏,这样的戏曲人令人尊敬,这才是对守正创新的最好践行。
《天女散花》长绸舞郭 倩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近日,北京市文联举行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梅韵流芳”。北京京剧院在老舍剧场出演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天女散花》《游龙戏凤》。其中《天女散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演员一上场,手拿长绸一个亮相,顿时掌声雷动。双晃手、穿手、摊掌、躺身卧鱼、圆场步等动作跟中国古典舞如出一辙,因为中国古典舞正是源于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这些艺术中的动作、身段与美学原则。长绸舞是梅兰芳先生对汉魏时期巾舞和唐代飞天造型的天女彩带舞发展而来的,其源头可追溯至周代时期的“鞞舞”。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曰:“剑舞、巾舞者,沛公在鸿门,范增令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沛公。后之剑舞、巾舞此其原也。”三代至汉,才有了正式的“巾舞”,而且“以袖隔之”,所以既是长袖舞,也是巾舞。从各种文献和文物中体现出巾舞场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舞者高甩长袖,舞姿豪放、飘逸洒脱。
《天女散花》一场用的绸约八九尺长,宽约六七寸,长绸由中端围过脖颈在胸前分成两条,每一条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极薄的印度绸拼缝而成。长绸主要表现天女御风飘逸而行的效果,是梅兰芳仔细观赏多尊佛像、壁画和仙女图,特别是从敦煌飞天画像等古代艺术中获得灵感,设计出天女长绸舞,与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飞天》有共通之处。长绸的八字圆、晃手接翻身,也是强调动作的“拧倾圆曲”,体现了对“圆”的审美追求。
近日,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北京市文联举办了“梅韵流芳”系列活动。北京京剧院重排再现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在老舍剧场上演《天女散花》《游龙戏凤》。
《天女散花》是根据宗教故事编写的神话剧:维摩示疾,如来佛命菩萨、罗汉等前去问疾,又命天女到维摩家中散花,以验结习。梅兰芳在《天女散花》中扮演天女,创造性地利用胸前的两根飘带,以优美的动作表现出天女御风而行的飘逸。北京京剧院张晓妹扮演天女,其表演继承了梅派经典的雅致、从容与欢快,特别是胸前飘带的演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游龙戏凤》又称《梅龙镇》,讲的是明正德帝微服出游,来至梅龙镇投宿李龙的客店,与其妹凤姐打趣取乐的故事。这是一出生旦并重的“对戏”,两位演员的表演都有很多细腻有趣之处。北京京剧院朱强饰演的正德皇帝老成幽默,眉眼之间,尽是神采,即使身着布衣,也难掩天子之雍容。窦晓璇饰演的李凤姐很好地体现了少女的天真、机智、俏皮,面对这位“军爷”的得寸进尺,她有着对自己魅力的自信,也少不了女孩儿家的害羞,这种种复杂的小心思,都被完美地诠释出来了。
《天女散花》美,《游龙戏凤》趣,两出折子戏看得观众满脸笑意,心情大好。
梅龙镇上海棠花米翼丰北京大学学生
京剧《游龙戏凤》以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故事为蓝本,主要演绎正德皇帝微服私行到山西大同镇,偶遇民间酒馆店主妹妹李凤姐发生的趣事。这出小戏欣赏起来颇有一番情趣。
说其是出小戏,一是因为其篇幅较短,剧情可以简单概括为正德皇帝安排李凤姐摆酒以及最后亮明身份,封李凤姐为“闲游嬉耍宫妃”。剧情紧凑,换场之间没有别的角色活动进行垫场。二是因为其人物较少,正德皇帝、酒保李龙与李凤姐,但实际李龙仅出现在二人交流中,并未实际出现。三是因为其道具较少。舞台上仅有一桌一椅,一套酒具。李凤姐身挂一条褡裢,别着一条手绢,头戴一朵海棠花;正德皇帝手使一把折扇。简练的道具根据剧情的需要分别代表了客房、前厅、凤姐闺房。整体来看,该剧简洁但不失典雅。
剧名“游龙戏凤”,两位主角的对手戏主要围绕正德皇帝“戏凤”展开。正德皇帝化装成军官,游历至梅龙镇,市井生活带给他新鲜感,与李凤姐的邂逅充满了戏剧性,面对这一淳朴天真的民间女子,李凤姐的魅力是后宫粉黛不具备的。在对李凤姐的戏谑以及后来的真情告白中,正德皇帝的角色被塑造得既威严又深情,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李凤姐的深深眷恋。而李凤姐的形象则更加鲜明,她虽出身微寒,但聪明伶俐、勇敢坚强,她与皇帝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戏剧张力,令人为之动容。
该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气息,表演中探讨了权力与个人情感的微妙关系。正德皇帝的权力游戏与李凤姐的真情流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权力与情感的不同期待。当然也可以注意到,该剧在不同版本中存在一些差异。一些现代改编可能会根据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调整,删减或改动某些情节,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这种改编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使其更加贴近现代观众,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总之,《游龙戏凤》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京剧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学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和心灵。在观看此剧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更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传统新呈现,经典永流芳杨 歆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天女散花》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的一出经典折子戏。该剧以佛教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天女散花救度众生的故事,在剧中,天女以散花的形式,寓意美好、吉祥和幸福,将善良与美好传播给世人。作为梅派的代表作之一,《天女散花》内涵丰富,通过舞台表演,传达了宽容、善良、慈悲为怀的道德观念,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京剧艺术的瑰宝。
《天女散花》的艺术表现独具匠心。舞台美术方面,以典雅的布景、绚丽的色彩,展现了佛教世界的神秘与祥和。特别是在散花舞环节,梅兰芳先生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舞蹈融入戏曲表演,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令人陶醉。梅兰芳先生是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在他的指导下,该剧舞台表演更加细腻、饱满,散花舞等环节更是成为梅派艺术的代表之作。《天女散花》中的散花意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散花象征着美好、吉祥,代表着善良与美好。散花舞以长绸作舞,将天女内心的祥和喜悦之情外化延伸于长绸之中,结合中国传统舞蹈、绘画中的仙女造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身段表演,一方面展现了梅派艺术的优美与庄重,另一方面展现了天女散花时翩迁于云雾之间的飘逸华美,使得该剧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梅派唱腔具有圆润甜脆、高宽清亮的艺术特点,优美动听的同时饱含人物的思想情感,《天女散花》中的身段更是丰富多彩,极具神韵,步伐、腰肢、指法等每个身体部位都展示京剧艺术的唯美。此次《天女散花》的表演,在唱腔上表现力不足,身段略显僵硬,演员没有将内在情感与肢体表现融为一体,只是简单地做动作,眼神上也不够灵动,如果要表现天女初离仙境的喜悦祥和之美,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完善细节。
第二出折子戏是由朱强、窦晓璇主演的《游龙戏凤》,这是一出历经岁月沉淀,依旧光彩夺目的梅派经典折子戏,两位演员配合默契,呈现了这部梅派佳作的艺术魅力,让观众领略到了梅派艺术的独特价值。
《游龙戏凤》是一部以明朝正德皇帝与民女李凤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诸多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使得整个剧情既风光旖旎,又充满了趣味性。朱强饰演的皇帝,在剧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有皇帝的威严,又有普通人的柔情,以其出色的演唱和表演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整个剧情更加深入人心。窦晓璇饰演的李凤姐,是一位美丽、机智、善良的民女。她与皇帝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窦晓璇将李凤姐的形象诠释得活灵活现,她的唱腔甜美细腻,表演自然流畅。以梅派唱腔清丽脱俗、高亢激昂、婉转动人的特点,使得该剧在演唱过程中得以生动展现。
总的来说,梅派经典折子戏《游龙戏凤》的艺术价值极高,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丰富的剧情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常演常新的经典之作。
2024年5月7日,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中国京剧院在老舍剧场演出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天女散花》《游龙戏凤》,为观众呈现了唯美高贵与庄谐相济两种风格的演出,满足了观者不同的欣赏需求
《天女散花》中的长绸舞美轮美奂,演员表演到位,唱做并重,由现代影像图片做舞台背景,呈现出天女的清雅气质,营造出“慈悲微妙自天然”的氛围意境,体现出梅派经典折子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虚”“妙”等的密切关联。
《游龙戏凤》敷演微服私访的明正德皇帝在梅龙镇偶遇酒家女李凤姐的故事。起先正德戏耍,凤姐反击,后主动方与被动方颠倒,凤姐求封、正德佯拒,形成反差,产生笑料;皇帝本身的权威被掩盖,连皇帝自己被“欺负”时都不得揭露,“上位者”出丑,使观众产生快感。明德是亦庄亦谐的,从其步态、语态上可以看出其身为皇帝的庄严,如频繁地用“咳”来表意,但其行为又缺少皇帝的束缚,可以戏谑陌生酒家女;凤姐在矜持害羞的同时,又好像期望与之调笑,常用娇嗔式的“啐”来表现,后来跪地求封更是打破了原来的自持;最后明德封之为“闲游嬉耍宫妃”,玩笑意味明显。该折戏体现出梅派经典折子戏与普通民众的喜好和趣味贴合,人物调笑打闹,又不失其庄正,不降于淫俗、艳情。
总之,梅派经典折子戏的演出都令人回味无穷,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经典的雅俗共赏之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