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法信息化正在进行时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指尖”立案,“云端”庭审……随着5G、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司法融合应用,人们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满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正在成为现实。



2022年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法院大力推行电子诉讼,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开展在线立案、在线缴费、在线开庭、在线证据交换。


据《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披露,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全国法院在线缴费1093.2万次。全国法院在线开庭127.5万场。全国法院在线证据交换260.1万次。


电子诉讼的广泛应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当事人诉权,也有效提升了智慧法院服务审判执行的能力。




调解平台法院应用率达到100%



据《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披露,2021年各级人民法院继续以中国移动微法院升级为牵引,实现全国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能力拓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


优化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功能,集成调解、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功能,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全覆盖,推动电子诉讼向移动端拓展。


加强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多元调解、在线诉讼、速裁快审、涉诉信访等数据汇聚和应用,完善诉讼业务协同,提升诉讼服务一体化指导管理能力。


全面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电子诉讼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补足互联网庭审等短板弱项,协同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


近年来,各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并优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善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诉讼服务需求。


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面覆盖全国四级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后,与多个部委对接,可集合法院的审判调解资源和全社会的纠纷化解资源,共同实施纠纷化解工作。


全国3500多家法院全部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调解平台法院应用率达到100%,已入驻各类调解组织3.29万余家,调解员16.53万余人。全国95%以上的法院建立类型化调解室,通过“法院+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一站式化解纠纷。


2021年全国法院已经将跨域立案服务主体从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海事法院拓展到全国四级法院,实现立案登记范畴内的案件类型全覆盖。全国法院网上立案帮助诉讼参与人节约近4.5亿元。


图源人民网



人民法院无纸化办案模式深入推进



在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的开局之年,人民法院的智慧审判围绕深入推进无纸化办案模式、加快构建电子诉讼平台、加强智慧审判的保障支撑,用科技武装法庭、推动办案平台一体化建设以及用智慧管理手段提升审判质效等工作进一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法官的审理和裁判越来越离不开智慧审判的支撑。


2021年全国新收案件电子卷宗覆盖率达到90.77%。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审理案件的原审案件电子卷宗档案合并可用率为95.82%,标志着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审判工作实现全面跃升。


人民法院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基础,推动无纸化办案模式,改变了法官基于纸质卷宗办案的传统办案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提升了办案效率,加速了案件流转;二是推动司法公开,打造阳光司法;三是利用司法数据实现动态监管,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得司法监督更加实时有效;四是推进审判改革,助力法院强力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诉讼服务更加高质高效精准便民



智慧诉讼服务正逐步成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的主流样态。全国的“互联网+诉讼服务”迈向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基础,各类服务平台为延伸,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信息化架构体系不断健全。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诉讼服务的信息化运维管理迈上新台阶。最高人民法院和78%以上的高级人民法院建成外部专网和移动专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开展协同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和93%以上的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自建或租用方式完成开放云建设。


司法链平台初步建成。司法链平台已涵盖部分法院、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解决平台、公证、司法鉴定中心,可面向各级法院、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提供统一数据存证和验证,支持链上取证核验。


12368诉讼服务平台已实现全国通办。北京法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早在2009年初即正式开通。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面向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案件受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案件进度、案件结果、法律咨询等服务。


发展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建成全国法院12368统一调度中心、全国法院统一短信平台,实现了12368“一号”全国通办,咨询、查询、联系、预约、转办、投诉建议等六大类功能均告实现。




“黑科技”的司法应用场景



区块链


司法区块链平台用于辅助法官查验证据,提高法官认证能力。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基于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全面推动司法链基础技术建设及深度应用。


比如,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实物证据数字化改革难点,自主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3D成像技术的“云上物证室”,构建实物证据采集、上链、查阅、管理等全链条云应用模式,运行6个月就采集清理实物证据数据3000余件,腾空库房面积500余平方米。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司法链平台共有法院专网端节点15个、互联网端节点36个,合计上链数据超过17亿条;司法链平台对接201家法院或单位的204个系统,累计上链数据19多亿条,提升了审理效率和安全性。


物联网


物联网被用于对执行财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2020年9月,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研发物联网电子封条,实现对被执行财产的“活”查封。


将感知器安装在起重设备上,研发物联网称重系统,实现对特殊动产的“快”处置。


研发物联网查封财产监管系统,将对“特定财产”的监管发展为对“特定价值财产”的监管,实现对被执行财产的“智”监管。目前,“物联网+执行”在江苏全省法院得到推广应用。



人工智能


自动识别卷宗案情、分级智推类案裁判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


“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是中国首家法律知识和案例大数据融合服务平台,为法官、律师、公众等提供精准的资源检索、智能推送服务。


截至2021年底,法信平台注册用户数为140万人,平台总访客量3660.2万人次,总浏览量3.53亿人次。


“十三五”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围绕审判法庭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等制订信息化标准,推进全国法院建设支持庭审录音录像、庭审证据在线展示、庭审语音自动识别的科技法庭。


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设科技法庭4.59万个,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法庭100%为科技法庭。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参考资料:
1.《2022年<法治蓝皮书•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法治日报
2.《线上法院为你“云断案”》人民日报
3.《智慧审判最新进展:全国法院2021年在线开庭超百万场》21世纪经济报道
4.《数据资源法庭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法治网






招优纳贤 职等你来



往期回顾

AR未来已来?

预见:互联网下一个30年

中国人口日 | 中国人口十年图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