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 中秋明月邀您共“探”

泛闻志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年中秋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人类对月亮就充满了无限遐想有着独特的情怀与寄托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古时的把酒问月到现在的载人登月我们对月亮的认识也从最初的仰头幻想到现在的实地探索


在今日中秋佳节之际
让我们博古至今
一起来“探月”!

神话故事与“月”


“嫦娥奔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了,嫦娥偷吃了仙丹,飞到了月亮上。从此我们遥望明月的时候都会想起这轮圆月上有一个美丽的仙女。

其实,在中国民间神话中,还有许多和月亮相关的故事。对月盈月亏的好奇,对月食现象的不解,都被写进了故事里。


唐诗宋词中的“月”


我国古代诗词中与月亮相关的篇目不计其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月亮被赋予了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是进入唐诗世界的一本精彩读物。书中介绍了唐朝诗人的生平,还有诗歌背后的故事。
在书中,你将读到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张九龄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然还有才华横溢的诗仙李白的故事。


宋词中也有大量与月相关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也因这首词重新获得了宋神宗的好感。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最美宋词:宋词的六面玲珑》,看看作者的解读。

“登月”科幻小说


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也激发了无数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关于登月的科幻小说应运而生。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就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理得出“物体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从地球出发是可以到达月球的”这一结论而写的,尽管小说在科学性上并不严谨,但却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鼓动人们飞往月球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俄国宇航学家、著名科幻小说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从事宇航研究工作的同时,用了10年时间,写成了《在地球之外》这部极为严肃的科幻小说。本书花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并融入了他的研究成果。小说生动地叙述了主人公们在21世纪乘坐一艘巨型的“火箭宇宙船”去宇宙旅行并成功进行了月球探险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好奇和探索便从未断过。千年前,便有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美丽传说。而世界其他国家也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在月球成功登陆,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探测器在月球完成了无人采样任务。



2004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启动,让嫦娥奔月的神话成为了现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其任务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01追月:嫦娥一号绕月探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图源:新华社


绕月期间,嫦娥一号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一号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02桥梁:从绕月到落月的嫦娥二号
我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嫦娥一号成功完成绕月任务后,经论证,嫦娥二号成为嫦娥三号“落月”任务的先导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世界首幅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
03探索:嫦娥三号落月探测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在落月。图源:新华社

2013年12月14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1时12分成功落月,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软着陆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04首次: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
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在其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航天器月球软着陆之后,嫦娥四号便被赋予了新的任务,探索人类航天器从未抵达过的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新旅程。


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图源:国家航天局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且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对月球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5揽月:嫦娥五号揽月归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托举着嫦娥五号向月球飞去。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的返回标志着科学家自苏联1976年的“月球24号”无人探测任务以来首次获得新的月壤样品。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图源:国家航天局
这次探月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的多个重大突破。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再到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靠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相信未来,我们也一定能够继续在“月亮之上”再创佳绩。
中秋·月满人团圆Mid-Autumn Festival中秋明月,普天同赏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

祝愿所有的家人

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幸福美满



责编:岳青植
监制:李红梅


参考来源:

1.《嫦娥二号成人造太阳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新华社

2.《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系1976年后首个人类探测器》中国青年网

3.《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中国政府网

往期回顾元宇宙热潮:全景、影响及展望

降本提效 解析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

网络攻击层出不穷 揭开“黑客帝国”虚伪面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