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如何从0到1,成功打造个人IP?|直播回顾

阿涂 自由会客厅 2022-12-10


2月中旬,「自由会客厅」举办了新一年的首场系列直播,邀请了3位「个人IP成长计划」的优秀学员,给大家分享:如何从0到1,把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个人IP,带领大家聚焦知识IP的成长之路。


今天的文章,就来自于其中一位学员——阿涂的分享。她既是澳洲的汉语教师,也是一名教育小众领域的博主。她向大家分享了新人打造IP的普遍困境和解决办法,也针对性地给出了很多教育行业IP打造的建议。一起看看吧。


阿涂
汉语教师/教育小众领域博主/中西教育传播

阿涂在澳洲学习、工作、生活了近十二年。从英语不大灵光的留学生,成长为全英文授课的注册汉语教师,也教澳洲高中生学经济。拿到了二级笔译证书,同时还是对外汉语教育自媒体博主。

目前刚回国,正在全国不同的城市面见留学时认识的旧友,和线上活动结识的朋友们,同时还是“预备役”教育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做着教育创业的尝试。 


当初为什么选择做IP?做IP后收获了什么?

2015年初我就申请了微信公众号,那时没有个人IP的概念,只是当做新浪博客、QQ空间的替代品,写生活感悟。后来因为学业繁重就停更了。

真正决定做IP,是看到身边朋友从体制内辞职去香港读研,一边上学一边用公众号记录香港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了自媒体领域的大咖,赚到了第一桶金。我开始意识到自媒体变现的可能性。

但那时已经错过了公众号的“风口”,刚好了解到做YouTuber可以在创作的同时,带来可观的流量收入,所以我真正开始打造IP,是从油管视频开始的。

做IP以后,我收获了一批关注者。这使我开始肯定自己的努力,增强了自信心,整个人越来越积极向上。同时,我也因此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极大的个人成长。因为持续发声,让更多人得以看到我、了解我,为工作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
 
图片作者:朵儿

新人打造“IP”的几大困境

害怕被同事/同行看见

我做YouTuber时访谈了一位同事,那一期内容在YouTube和Bilibili的反响都超过了预期,被我们的学生看到了,再后来又被更多同行看到了。那位接受访谈的同事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不得不把视频下架。这让我意识到,新人做“IP”的一个心理障碍——害怕被同事/同行看见。

这种心理障碍来源于莫名其妙的“羞耻感”,类似于读书时当众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基于文化和性格,很多人不习惯甚至恐惧成为焦点,“跟别人不一样”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和不安。

我现在偶尔也会有这样的障碍。创作内容时可以侃侃而谈,却很害怕在现实中听到别人讨论、评价我的作品,其实是担心对方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为此,我总结出一些克服障碍的方法:

  • 不要给自己立“完美”人设,而是要「真实」。哪怕是干货向的知识类个人IP,也不是全能的,只是在分享自己已知的知识和已验证过的方法。要用开放、平等的心态和语言去做内容,不要用太绝对、命令式的方式。偶尔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困惑,真诚地发出请求。


  •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不同角色,把“博主”这个身份看做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与家人、同学、朋友等角色一样,都是自己的一个身份,只是展现形式不同。刚开始身边人可能会对新身份感到新奇,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一切尴尬的言语和行为,只要自己不回应,尴尬的就是对方


  • 私域(朋友圈)对同事不可见,适合刚开始做IP又急需冷启动的伙伴们。



不知道做什么内容

新人做IP,可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内容。如果你感觉毫无头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 个人需求

    我刚开始做IP,内容的产出就是源于个人需求——我在对外汉教工作中需要什么?我觉得同行们需要什么?从需求出发,创作的内容就是具备价值的。我那时的心态就是,因为自己刚好有这些技能和经验,所以就分享出来。不是为了做IP而去做IP,而是我有分享欲和知识储备,而做IP刚好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点。

  2. 可持续输出的创作方向

    有了分享欲和知识储备后,就到了内容选择阶段。选择“做什么内容”,就是在规划创作方向——可以在哪一个领域的哪一个具体方向上做持续输出。比如:我在IP创建初期做了3个创作分类:语言学习/教学app、课堂活动/教学工具、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实际应用。这三个大类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想做的内容。

  3. 个人IP定位

    我在寻找定位时用了非常笨,但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我在想做的领域里寻找目前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去看它在做什么内容,用户的反馈如何,然后试着模仿。比如:目前全网播放量10w+的视频《第一堂中文课怎么上》。

    我看到别的同类型博主做了这个内容,在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琢磨出更多想法,就去做了同样的选题。后来我发现,越基础的教学技能视频越能打动观众,于是我慢慢朝“支持新老师”的方向努力,这成为了我现在的IP标签之一,也是我之后创业的基础。


    而在IP营里,我学会了搜索不同分级市场的关键词。根据市场分级、关键词热度,可以大概了解市场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刚好是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方向,就可以放手去做了。我小红书里第一个数据比较好的内容,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的。


阿涂的小红书

担心自己输入和输出的质量、数量不够

这一点其实跟害怕同事/同行看见很像。担心自己不够格,或者害怕自己误人子弟;经验不足、观点狭隘,会被同行耻笑。

我刚开始做IP时没有这样的担忧,后来有了小小的影响力后反而开始局促。直到去年年底,我做了很多粉丝1v1访谈活动,在与关注者的互动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1. 每一步都算数

    再基础的内容、再初级的经验,只要真诚分享出去,总会给一些人带来正面影响。而且能够定期持续分享的人,从人口比例上来说真的是极小的。不要担心自己做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只要行动了,就应该给自己掌声。自己觉得肤浅的内容,也许正是某些人当下非常需要的。

  2. 输出倒逼输入

    很多人喜欢等准备好了再行动,但是如果不开始行动,永远都不会有“准备好了”的时刻。在内容创作时,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失败的经验同样宝贵。我们并不需要等到一个经验得到验证后再输出,我们在开始验证时就可以记录、发表了。

    我所说的“输出倒逼输入”,更像是“养成系”博主。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从中学到了什么....我把这些填坑的过程做成原创内容,反而成为了自己的特点。很多粉丝对我的印象是——接地气、有亲和力、特别真实、有共鸣。



是否报班

首先要明白,报班≠成功。如果只是想通过报班缓解焦虑,对于自己的需求和班级能提供的价值一概不知,还是先按一下暂停键吧。这一点对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同样受用。

至于如何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做IP,或者在自由职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有困惑,建议考虑「自由会客厅」的优势定位训练营

其次,要明白报班的目的:你想从课程中获得什么,解决什么难题。比如我参加过「自由会客厅」的个人IP终生成长计划。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很久的尝试,在自己的小众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所以我当时报班的目的是:

  • 更系统地梳理自己的IP路径和运营模式

  • 寻求更好的精进方式

  • 探索更多IP打造的可能性

  • 认识更多不同领域的自由职业者



新人IP如何冷启动账号


利用关键词

在标题、视频描述、标签、封面、置顶留言等位置,变着法子写跟视频内容、IP领域相关的关键词。(如果在YouTube做视频,建议在视频描述栏和标签栏里,同时用中文简体、繁体,再至少加一种外语写关键词)

这个方法跟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的推荐机制强相关。(YouTube后台可以看到关键词的搜索频率,可以据此优化自己的IP关键词)


给对标人物留言,引起互动、创造共鸣

我会很用心地给自己喜欢的博主留言。看完对方的内容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一些感悟和思考。这样做有机会引起对标人物和粉丝的共鸣,大部人看完都会想在我的留言底下互动。总体来说,就是给自己和对方创造一个可互动的空间

阿涂B站会回复每一条留言

主动“勾搭”,达成合作

合作可以起到“互相引流”的作用。但如果双方都是新人,又都不想在熟人圈冷启动,这样的合作在早期几乎是无效的。

主动“勾搭”比自己厉害的人物就不一样了。可以是比自己经验丰富、比自己知名、比自己职位更高的同行。

在对方比自己更厉害的时候,想要达成双方的合作,就需要了解和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

2019年底,我采访了对外汉语领域非常有名的教授。在学术和教学经验上,我当然不能跟对方相比,但我知道对方是一个非常喜欢跟年轻老师探讨汉语教学的教授,想做自媒体却无从下手。我既是想要跟她请教的新老师,又有一定的自媒体经验,很有希望达成合作。

总结起来就是,寻求合作时不要想“失败了怎么办”,而要把时间精力放在“怎样才能成功”上


使用能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

能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之一,是跟自己生活工作强相关的。比如:自己的城市、专业、学校等。为了更好地引发讨论,可以做对比类的话题。比如:“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学的十大不同”,“浙江话和广东话的十大相似点”...所在国家和地域的用户就很想点进去看。

另一个是“打破认知”类的,找一些能够打破人们行规认知的话题。我做过《颠覆认知的师生关系》、《教中文有多难》、《中国人在海外学中文》等,都吸引了一大波路人粉。


善用微博超话

微博的教育学习类,尤其是考试、考证类的超话,用户活跃度比较高。申请成为超话主持人,不仅可以最快最省钱地拿到大V,还能在个人主页得到擅长领域的博主认证。从微博超话和微博推荐过来的粉丝,黏度相对较高,有强烈的干货需求和学习自主性,粉丝质量较高



教育类IP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用户视角&创作者视角

选择平台之前,最好能作为平台用户去体验、了解一下,而且最好是深度用户,知道聚集在这里的人大致的喜好和需求。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则需要知道粉丝数和互动数≠高质量目标用户。如果平台用户只是图新鲜,或者毫无目的关注,这样的粉丝是很难进行后期转化的。那这个平台就不适合作为粉丝沉淀的优质平台。

作为创作者,既要了解平台的推荐机制,也要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要有在两种视角切换的能力,这样可以更清晰地去分析内容和数据


除了专业知识,教育/知识类博主还应具备什么能力

个人认为知识博主除了干货知识外,仍然可以去做更多的分享尝试,让自己成为立体、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拿来即用的工具。

可以把专业知识、兴趣爱好、擅长技能等,按比例做成话题和内容矩阵,输出时可以减少不少压力。同时能让关注者更清晰、真实地了解自己,从而吸引到更精准、更有粘性的目标用户。 


以上就是阿涂在本次直播中围绕打造IP带给大家的经验分享。我们后续将把其余两位嘉宾的直播内容陆续整理成文章,如果你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往期学员故事 



工作之余做个人IP,“为爱发电”2年后,如何变现?

从心理学到数据分析师,再到自由职业,我的转型之路 


「自由会客厅」是一个帮助新时代青年实现职业自由的成长平台,是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轻资产创业者的聚集地,我们希望通过定期举办的线上线下主题沙龙/工作坊/交流会,链接无限+位自由人,共同探索自由不设限的无边界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