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德国军舰突然异动,不听中国警告,f125护卫舰要硬穿台湾海峡
自2002年起,德国军舰的航线基本上离台湾海峡远远的。这次却突然露面,引发了很多舆论。德国这次派出的是“巴登福腾堡”号护卫舰和“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号补给舰,它们将在从韩国前往印尼途中,选择从台湾海峡南北穿越。这无疑是个非常敏感的操作,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
先说说背景,德国其实在亚洲没有什么地盘,也没啥传统安全议题。按理说,这一区域的事务和德国并不直接挂钩。那么,德国为什么要跨这么大个洋来“掺和”一脚呢?
根据德国媒体《明镜周刊》的报道,以及一些内部消息渠道,这件事可以归结为“迫于压力”。且不说德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在这次行动中的强硬立场,德国总理办公室等其他政府部门其实一直很纠结,不情愿。但美国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使得他们不得不统一步调,听从“大哥”的指令。
以前,德国是不太敢冒犯中国的。但不得不说,最近中国在军事上的成就让美国坐不住了。中国海军发展迅速,第三艘航母已经服役,十艘055大型驱逐舰也让美国感受到压力。因此,美国敦促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参与”到亚太地区事务中,形成对中国的多国联合施压态势。
这不仅是德国一国的行为,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在台湾海峡插上一脚。这背后的推动力,毫无疑问,是美国。这种现象,犹如旧时的列强临门,让人不得不质疑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
单从军事角度看,德国派出的F-125型护卫舰并不具有实质性威胁。这种排水量7000多吨的“大块头”,更多的是展示德国海军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而非规模或攻击能力。它的自持力、长期部署能力和高技术水平都让这种护卫舰显得更像是一艘高科技的“豪华游艇”。
“巴登福腾堡”号护卫舰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取代老旧的F-122“不来梅”级护卫舰。其亮点之一是自动化程度高,使得只需160人的船员便可完成所有操作。居住条件舒适,储存食物充裕,甚至桅杆前部预留了可以安装医疗箱或工作箱的标准集装箱仓库。这些设计让人感觉,整个舰船本身更像是一个为全球巡航设计的“移动基地”。
动力系统方面,全舰使用柴油-电-燃联合动力,经济性能极佳。即使如此复杂的动力方式,对于德国这种工业强国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四台MTU20V 4000 M53B柴油机的出色表现,使得这艘护卫舰可以实现连续两年的部署。
当然,F-125也是有“短板”的,那就是其武器装备有点“寒酸”。尽管装载有MH 90直升机、127毫米舰炮、反舰导弹和海拉姆防空系统,但相对于其庞大的身躯,这些武器显得有点“不够看”。
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F-125更像是一艘“豪华游艇”而不是“战斗猛兽”,就像是一个拿着玩具枪的富豪泛舟海上。
面对德国军舰的挑衅行为,中国的反应则显得既冷静又坚定。中国明确表态,台湾海峡的内水域按照国际法享有航行自由,但绝不接受任何国家打着“航行自由”旗号挑战中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这样的回应,不仅点明了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立场,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不容挑衅的坚定立场。
德国近年来逐渐加深了与中国的经济联系。2022年,中德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2530亿欧元,德国在中国有大量的外资投资。这样的经济依赖关系决定了,未来若因这次军事行动导致中德关系恶化,对德国无疑是个沉重打击。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这次的军事行动显得更加不明智。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德国就已经开始逐步摆脱近海防御,将战略重点转向全球。1994年之后,德国海军逐渐涉足国际事务,从波黑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打击索马里海盗,德国海军一直在“积极履职”。
但台湾海峡的问题明显不同,它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这样的挑衅行为只会让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双双受损。
现在来看,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的角色昭然若揭。美国为了自己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不惜利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作为“棋子”,以此向中国施压。而德国,为了在国际政治博弈中保持自己的“盟友”地位,不得不“出头”。
可是,这种出头不仅无法带来实际利益,还可能让德国陷入更深的经济困境。若因军事挑衅导致中德关系破裂,德国的经济可能受到连锁反应的打击。舒尔茨等德国领导人应该重新审视这次行动的利害关系,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避免因短视的政治行为而招致长远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