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刻蚀巨人泛林的珍珑棋局

是说芯语 2021-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橙子不糊涂 Author 橙子不糊涂

本文授权转自:  橙子不糊涂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511天


推荐阅读:刻蚀巨人泛林的不惑之年


前言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并购无外乎三种原因:


1. 拓展工艺节点、为掌握最前沿技术服务。


2. 拓展市场空间,追求业务协同。就像是2012年泛林和诺发的组合,一种抵御危机、追求业务协同的手段。


3. 消灭竞争对手。



01

并购战硝烟散去,刻蚀江湖三分天下


2007年6月29日,一个穿着圆领套头衫、戴着圆形无框眼镜、蹬着New Balance运动鞋的老头在Macworld上向全世界介绍了第一代iPhone。


第一代iPhone发布现场,Youtube


第一代iPhone 499美元的价格,让很多人失望。同时,这部有缺憾的机器不支持3G网络,没有蓝牙,容量只有128MB…同时,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除了一点:


可以触控,而且是用手指触控。


然而人们并没有给予iPhone足够的重视,因为这确实并不是一款优异的产品。


2007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49%。


然而,触控屏幕给消费者的冲击太大了。那个年代,除了诺基亚“平民机王N73”,还有可触控的机皇N97。


满满都是回忆。



当年的我们,还停留在电容触控方案和电阻触控方案谁更优的阶段里,也完全看不到未来伟大的世界。


我们都低估了乔布斯的大脑——天才艺术家的头脑。


在2007年的剩下时间里,苹果基本上一直在干一件事——开发App Store。这在当时是完全对外保密的项目。乔布斯设想的App Store可以保护苹果使用加密的应用程序,限制软件盗版,这样是可以更好的进行软件分发,同时保护开发者的权益。


2008年2月,苹果在发布“iPhone OS 2”时正式发布了App Store。苹果在iTunes上也改变了歌曲的销售,消费者不需要购买整张专辑,而是可以购买单曲。而大量的“散装歌曲”降低了发行商的价格,又会进一步的刺激消费者购买。


苹果真正的野心:


操作系统生态。


消费者可以随意下载自己喜欢的应用,并为之付费;开发者可以大开脑洞,创造优秀的程序。


苹果的App store,真正敲响了诺基亚的丧钟。


2007年,诺基亚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49%,巅峰的快感之后紧跟着溃败。


2008年,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到了40%,而苹果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3%增加到了9%。2009年,苹果达到了14%,而诺基亚下滑到了38%。


2010年6月8日凌晨1点,乔布斯在美国Moscone West会展中心举行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10)上发布了苹果第四代手机iPhone 4。16GB版签订2年合约价199美元,32GB版2年合约价299美元。


当价格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会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


2010-2015年iPhone售价,执云投资整理


2011年,苹果的市场份额直接突破到了19%。而诺基亚,却从38%衰退到16%。


iPhone4,作为旗手带领着新一代智能手机大军击溃了诺基亚。


显然全新的iPhone戳中了半导体设备厂商兴奋点。


2010到2011年,半导体设备厂商开启了一轮猛烈的拉货潮,iPhone让所有人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泛林这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快速爆发,所有人都相信乔布斯可以继续创造艺术品。


然而,乔布斯伟大的心脏却在2011年10月5日停止了跳动。而前一天的10月4号,苹果刚刚发布了iPhone4S——iPhone for Steve。


iPhone 4S搭载了苹果A5双核处理器,拥有512MB的内存,最大64GB的存储空间。先进的A5处理器配合封闭的苹果系统,让消费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流畅式体验。


对于设备厂来说,新的产品让他们对于未来依然是乐观的。更先进、更优秀的产品意味着需要更多更好的设备。


然而乔布斯的离世,让人们对苹果充满了怀疑。我们当时对苹果最大的质疑就是:


没有乔布斯的艺术灵感,苹果是否会走下神坛,沦为制造业公司?


事实上,iPhone5确实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足够的创新,只是更长、屏幕稍大,还是比安卓手机小多了…


2012年,因为欧债危机,让一切变得极其艰难。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预估,201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较2011年衰退10.8%,达到373亿美元。


2011年上半年各家半导体厂扩大资本支出,但下半年欧债问题直接击溃了市场信心。2012年,各大晶圆厂都大幅缩减了开支,只剩下台积电依然坚挺。


2012年,全球包括PC、智能手机各种需求均出了问题。


危机之下,需要作出改变。


泛林向诺发(Novellus)发出来橄榄枝,他们在“艰难的2012年“完成了合并。


合并后的泛林,也算是报团取暖,来应对寒冷的2012年。这是一次成功的并购,新泛林营收占其余四巨头——应用材料、ASML、东京电子、科天营收之和比例从2012年的20%,逐步提升到2017年的30%。


然而直到2012年底,欧债危机依然看不到尽头,这让2013年的半导体市场也阴云密布。


2012-2013年,半导体设备行业一片惨淡。巨头们是真正想的只是活着。虽然泛林并购了诺发,泛林在2012年营收仅下跌了18%,但是净利润暴跌77%。在2013年,净利润继续暴跌33%,仅剩下1.1亿美金净利润。


在行业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大型并购战作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堂而皇之的登上舞台。巨头们为了生存,一个比一个生猛。


终于,在行业“最困顿”的时期,应用材料出手了。一出手要收购的就是行业老三,而这个老三和泛林在某些领域都不分伯仲。


很明显,在并购市场上,泛林还是弟弟。相比于老大哥应用材料,无论是在脑洞还是胆量上,都还欠着火候。


2013年9月24日晚上,美国加州硅谷。


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AMAT)宣布,将以93.9亿美金溢价6%收购日本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该交易将全部以股票形式进行,合并后的新公司市值约300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应用材料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约68%的股份,而东京电子股东持有约32%的股份。


东京电子董事长Tetsuro Higashi将担任新公司董事长,应用材料总裁兼CEO加里·迪克森(Gary Dickerson)将出任新公司CEO。在联合声明中,两家公司表示各自将继续分别在纳斯达克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


一颗惊雷。


2013年9月25日一整天,泛林董事会内部进行了激烈而压抑的讨论。悲观者认为,如果两者合并成功,那么将会对泛林形成全方位的压制,刻蚀机将会和泛林平分市场份额,而新公司未来将在沉积设备领域拥有超过80%的市场。


乐观者认为,这个交易并不会顺利实施,因为这必然会形成垄断。


而无论乐观者和悲观者,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还能这么干?


其实半导体设备行业最闪亮的标签之一,就是弱肉强食。公司一旦被“边缘化”,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等待这些公司的只有两种命运:被收购(如果技术不错)、走向消亡(如果技术只是一般)。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并购无外乎三种原因:


1. 拓展工艺节点、为掌握最前沿技术服务。当年ASML收购顶级光源厂商Cymer,就是为了EUV进行的战略储备。


2. 拓展市场空间,追求业务协同。就像是2012年泛林和诺发的组合,一种抵御危机、追求业务协同的手段。


3. 消灭竞争对手。


但是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的并购,属于第4种:垄断市场。


这并非简单的业务协同,老大和老三的合并在当时属于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碾压。


并购就像吃肉,容易上头。但是吃多了容易腻,可是精明的美国人精准的吃到了最好的牛排,不仅有营养而且味道不错,最重要的是不油腻。


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潜在巨变,刻蚀巨人泛林很明显需要用120分的警惕来郑重对待。一方面做战略预判,一方面做产业游说,一方面做战略部署。


恐慌的不止泛林。


此时,科天半导体(KLA)也正惊恐的看着新闻。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打开了丛林世界的开枪模式。在混战开启后,只有并购or被并购。要么主动寻求合并,要么等着被边缘化。


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的合并案因为太过于敏感,一直悬而未决。


泛林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资本运作前的准备,来面对新十年第一个巨大威胁。


一直到2015年4月,因为明显的垄断,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合并案宣告终止,设备业最大的合并案无疾而终。


应用材料这次的表现,刺激了泛林。这次并购如果被通过,泛林将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恐怖处境。而且,这不会是应用材料的最后的手笔。


必须先发制人。


在经过了充足的准备后,2015年10月,泛林向科天(KLA)发出了并购邀约。双方董事会一致同意,由泛林半导体以股权置换加现金的方式收购科天半导体全部股份。而如果泛林收购不成功,应用材料也不会再动这个脑筋。


泛林这次再资本运作方面的表现,不遑多让。这是极为高级的战略反制。


很明显,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的失败泛林看在眼里,所以选择了和自己具有产品差异化的KLA,让这次收购看起来“更正常”。一旦自己的收购被通过,泛林将会成为最大的综合性半导体设备厂商,除了光刻机,泛林都能给你。


如果放在过去,泛林这种收购,根本不可能实施。他们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十多年的并购战略中,就没有往这方面上想过。泛林的脑洞确实不如应用材料大。


而正是应用材料之前的神操作,让泛林的这次并购案,看起来不那么的“无厘头”。


从这点上,在半导体领域,做老大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就是:敢去想。


万一成了呢?


只不过现实却是是骨感的。1年后,因为涉嫌垄断,泛林放弃了收购科天半导体。


至此,巨头之间的并购资本局终了,刻蚀江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泛林占据半壁江山,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分食剩下的一半。


在稍有门槛和壁垒的半导体领域,如果已经形成了寡头格局的雏形,那么最后一步很可能会发生巨头之间的兼并整合。


最终,形成真正的寡头垄断格局,甚至,绝对垄断。


02

刻蚀巨头的泛林的刻蚀基因 


1980年,泛林创立的时候,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突破140亿美元。第二年,公司就推出了第一款刻蚀机产品——AutoEtch。


可以说,泛林最开始就是一家“刻蚀机厂商”,泛林最开始就具有刻蚀基因。这一点很重要。


此后,泛林一直在刻蚀领域保持着独特的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


2014年,泛林第一次介绍了他们的第一款原子层蚀刻(ALE)系统——Kiyo F系统。ALE在可控性和精准度上明显更优,同时可以提供给芯片制造商更好的实现3D结构。Kiyo F的推出,再次确立了泛林在刻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比应用材料的Centris Sym3早了一年。


应用材料的基因,则是在沉积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一个叫迈克·麦克内利(Michael A·McNeilly)的年轻人研究生毕业,他来到当年“八仙童”之一的赫尔尼(Hoerni)所创办公司的有机硅部分工作。当时他所在的UnionCarbide公司主要是想多晶硅生产上供应三氯硅烷。


那是硅谷解放大脑的时代,麦克内利也被开放的创业潮鼓舞了。


1965年,麦克内利决定创业,一开始做化学品。虽然公司很快就结束了,不过这次创业让麦克内利与后来英特尔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八仙童的戈登摩尔、诺伊斯等建立了友谊。


然而,和牛人交朋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受得了的。与摩尔和诺伊斯的交流,让麦克内利压力山大,这个行业天才太多了…


但是麦克内利商业头脑不错。天才们都在做产品,那么我为何不向他们提供设备?


于是在1967年,麦克内利就和4位朋友在一个小厂房中创办了应用材料(AMAT),专业生产半导体设备。


1968年,他们推出了收割外延反应系统AMV800D和首个二氧化硅薄膜沉积CVD系统——AMS2600 Silox。


与泛林不同,应用材料一开始就看重了薄膜沉积领域的机会,并为此进行了持续的研发。虽然在之后的几年应用材料一度战略发生了偏差,但是薄膜沉积一直是应用材料的看家领域。


至此,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在刻蚀领域,拥有初始基因的泛林一家独大,占据全球55%的刻蚀机市场份额。而在沉积领域,拥有初始基因的应用材料建立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如果想要做大,需要集中在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三大领域,而现在这三大领域的设备在晶圆厂设备投资中的占比,合计已经达到80%。


在核心领域做核心研发,是在半导体领域有资格做大做强的前提逻辑。


03

泛林的珍珑棋局:两难之下的柳暗花明


稳定的市场份额,让泛林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今年年初,泛林的市值一度突破400亿美金,最高时五年涨幅6倍。


但是一切都从2018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变数。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突如其来的制裁,让包括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内的所有从业者惊愕:


半导体已经正式成为了政治工具。


2019年5月,美国继续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变相推动了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即使在某些领域依然是空白,但是中国推动自主厂商进行国产替代的进程异常坚定。


泛林很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然而生意依然要做。中国巨大的市场为泛林提供了25%的营收,不可能因为政客的政治观点而随意抛弃。


但是就在泛林迈入不惑之年的2020年,新冠大流行又让泛林猝不及防。


新冠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冲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叠加政治角力,不惑之年的泛林难言不惑。


疫情总会过去,但是政治压力确实难以解决。


如果美国和中国进行真正的科技战,那么作为重要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泛林一定会被施加压力。而一旦特朗普采用政治令,泛林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规避。


这是明显的压力,而且无法解决。


泛林面临的珍珑棋局,直到年轻的挑战者出现之前,一直无解。


而这个年轻的挑战者就是中微公司——中国最领先的刻蚀设备供应商。


让中微公司“重要起来”,泛林的珍珑棋局迎刃而解。


美国政府之所以会对ASML施加压力,禁止ASML向中国出售EUV光刻机,就是因为光刻机极为重要,而且只有ASML一家垄断。


如果刻蚀设备是现有格局,美国两大巨头合计占有75%以上比例的市场份额,这无疑是特朗普非常重要的科技牌。


限制美国设备公司向中国客户出售刻蚀设备,将会对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起到精确打击的作用。而且可能不用真的不卖,拖一拖、缓一缓、甚至打打嘴炮,中国就无计可施。


然而这很明显既不符合泛林的利益,也不符合泛林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中微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棋局。


泛林完全可以在刻蚀领域,与中微公司“公平竞争”,主动“让出”一些份额。因为某些原因,中微公司一定会拿到相当规模的刻蚀机订单,这其实也不是泛林和应用材料使用某些手段就可以改变的,不如主动做出姿态。


泛林千万不要再做出曾经把中微公司起诉到台湾法院一样的幼稚选择,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合作、交流、竞争、共同进步。


最终,看似泛林“让渡”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然而却可以保住中国这个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对于政客来说已经失去了战略的遏制意义,只会让自己白白损失大把的美金。


未来,中国将是半导体设备增长的重要一极,巨大的空间将是泛林更长久的蛋糕。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泛林半导体不惑之年终不惑。


而对于年轻的挑战者中微公司来说,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也许,他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511天


推荐阅读:
刻蚀巨人泛林的不惑之年

迷失在 5G 里的美国

二十年,三把剑,一颗中国芯,事关国运的中国芯片制造

【下篇】仙童的蒲公英和中芯国际的朋友圈



----------------------- END-----------------------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