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记得1个月前高瓴清仓CXO么?凯莱英怎么就接到巨型订单让CXO又行了?

老白的金饭碗 老白的金手指 2021-11-30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对老白一直以来的支持!


恳请大家帮个小忙!


第一,把“老白的金手指”公众号标星,防止失联;


第二,大家多多点击“赞”和“在看”



还记得1个月前高瓴清仓CXO么?凯莱英怎么就接到巨型订单让CXO又行了?

①1个月前高瓴清仓的花活你还记得吗?

医药行业关注度最高的CXO板块。凯L英还因为拿到相当于自身体量一整年营业额的一个某辉海外巨头的巨型订单走出了新高。

上周宣布和辉瑞签订了近5亿美元的新冠口服药订单,本周股价也再创历史新高。

从细分景气度来看,CDMO>全产业链>CRO,所以CDMO的凯L英、博腾G份表现好于全产业链的药明K德、康龙H成,

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忘记了一件事。

11月1日前后,医药板块被一则消息刷频了。

高瓴二三季度 2个季度先后减持 CXO赛道三个公司:凯莱英,泰格医药,方达控股。



8月25日,高瓴从泰格医药的十大流通股股东退出,在6月30日的 时候,高瓴还持有750万股 ,位列第10大流通股股东。格医药的股份,持有3年多时间。

 

9月24日,高瓴减持2197.4万股方达控股,持股比例从5.57%下降至4.50%。持有2年多时间。

 

9月30日,高瓴从 凯莱英十大流通股股东退出,至少减持36%股份,在6月30日的时候,高瓴还至少持有凯莱英220万股,位列 第6大流通股股东。高瓴在2020年10月份 建仓 凯莱英 ,持有接近1年。

 

正当大家都以为CXO不是“时间的朋友了”,CXO被领导从朋友圈删了自选。



结果直接走出新高,不得不说,高瓴玩得不6谁6?


②CXO的两大背景逻辑:一个是产能倾斜、另一个则是技术

 

前阵子板块弱势,主要是三季度国内医药行业投融资数据下滑,引发了市场对行业景气度的担忧。这其中,和今年港股市场的惨淡,有一定关系。港股市场政策改革后,对没有盈利的创新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非常友好,不少公司都跑去了港股上市。但今年的港股,医药板块表现非常差,biotech和医疗器械公司,今年频频发生破发现象。这对一级市场投资者打击比较大,因为很多PRE-IPO的估值,到了二级市场,不但没割成韭菜,反而还被割韭菜了。。



不过近期医保局对创新药的谈判,因为PD-1降价好于市场预期,一定程度扭转了市场对行业景气度的担忧,也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吧。

另外,其实对于头部几家CXO企业,超过80%的营收占比,都是来自海外,受国内景气度影响并不大。

一个是产能倾斜、另一个则是技术



这两个因素驱动行业快速增长,2016 至 2021 年,中国 CRO+CDMO 市场维持 30.8%的年均复合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9.5%。

 

分环节看,临床前阶段有望维持 19.7%的年均复合增速,临床和生产外包阶段分别有望维持 32.0%和 32.5%的年均复合增速。

 

现阶段国内的CXO企业的技术已经领先海外,无论是医药辅助的前道CRO、后道CMO还是生物制药的CDMO、以及未来的基因工程,这一块上海外龙头企业不敢布局。

 

所以中国CXO行业的景气度一定是高于海外的。

 

③CXO/CDMO各家龙头的特点和优势

 

而且我们还介绍了每家CXO的龙头,其实都有自己细分领域的特点:

 

药石更偏药物发现、昭衍聚焦安评、泰格医药重心在临床、凯莱英重点在CDMO后端服务、而康龙药明则是临床前服务集大成者

 

已公布三季报的大部分CXO公司,包括凯莱英、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三季度利润表现符合市场预期,虽然没有超预期,但在去年疫情恢复下本身就存在高基数的基础,高增速的保持已是难能可贵,要求每个报告期都超预期,本身就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这次凯莱英接到大单,毫无疑问扭转了市场对CXO业绩高速成长开始减速的担忧。

 

仔细梳理下CXO赛道现在的竞争格局:

 

有的公司是综合性的全产业链布局(药明、康龙),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是一体化龙头,是全球性药企,全球前二十强、三十强药企基本都是他们的客户。这些公司是未来的龙头候选人;


有的是细分领域的小龙头(昭衍、美迪西),这些公司到底能走多远,要看企业管理层的雄心和能力。


作为CXO 行业入口的临床前需求旺盛,昭衍新药活未干,钱已收。截止到今年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10.4亿元,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只不过8.57亿元。医药企业客户排队给公司送钱。


有的是扎扎实实做业务,靠内生增长的(康龙、昭衍、美迪西、药明生物);

有的是热衷于靠并购和股权投资来冲业绩的(泰格)。


有的是真的具备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药明生物),最终能活下来、活得好的一定是这类公司;


有的只是靠吃行业红利(泰格、阳光诺和),可能在未来会越来越边缘化。


11月初板块内公司的市值:




④CDMO的发展关键“关节”

 

这几天走势比较好的,是另一个细分领域,CDMO领域。

 

今天再来给大家讲一下CRO业务和CDMO业务。

 

CRO业务主要可以分成临床前业务和临床业务。一个创新药的研发,主要可以分成两个时间段:

 

第一个是临床前研究,这个阶段主要公司是通过化学实验和动物实验,从1万多种化合物中挑选出10-50种来进行下一阶段的实验。挑选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有效性,一个是安全性。

 

临床前CRO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根据创新药公司的要求,通过持续的实验,帮助创新药公司挑选出比较有效和安全的化合物。

 

第二个是临床实验阶段,临床实验主要是在患者身上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实验一般会分成三期,第一期一般招募几十名患者,第二期一般招募几百名患者,第三期一般招募几千名患者,如果三期临床实验都能通过,新药基本就可以上市了。

 

临床CRO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创新药公司挑选患者,并且持续统计患者服用药物以后的恢复情况,通过统计数据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DMO业务本质是一个代工生产业务,主要就是在创新药上市以后,帮助创新药公司生产药物。

 

国内CXO行业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专注在某一个领域的细分行业龙头

 

下面是客观事实,其中临床CRO领域龙头是泰格医药、CDMO领域龙头是凯莱英、博腾股份和九州药业。

 

⑤关于凯莱英这次的大订单:

 

这份CDMO服务合同的累计金额是4.81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1亿。


这个金额是什么概念呢?


凯莱英2020年全年营收就只有31.5亿,也就是说,凯莱英拿到的这份订单基本等于公司一整年的营收,这虽然是个天量订单


可因为“交易涉及商业秘密,为保护交易对手的利益”,公司并没有在公告中披露交易的详细信息。



专注于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的凯莱英周末拿下了27.2亿的新供货订单,供货时间为2022年。

 

虽然客户名称未披露,但种种迹象表明,这笔订单就是来自辉瑞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CDMO业务(辉瑞是凯莱英的长期大客户)。

 

凯莱英在11月16日就获得美国制药巨头4.8亿美元(31.48亿人民币)的小分子CDMO订单,同样的未披露公司,但圈内流出的消息,它就是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详细的看了公告,今天的公告并非16号合同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新的一批订单。


再仔细深挖,凯莱英在其2020年报和今年中报中有过披露,通过连续性反应的方法将“某抗病毒药物”的关键片段从4步简化为1步,一个月内实现生产规模从克级提升到吨级,进入临床三期。时间线对得上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研发进度和相关数据披露。


如此看来,凯莱英是辉瑞新冠口服药物背后的功臣及赢家。

根据临床数据,辉瑞Paxlovid减少新冠肺炎非住院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高达89%。而此前默沙东的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减少新冠肺炎非住院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为50%,但周末更新了三期临床数据,默沙东Molnupiravir有效率降到了30%。


最直接的影响是,原本给默沙东新冠药物的订单一窝蜂转到了辉瑞Paxlovid,辉瑞周末给凯莱英追加的27亿订单就是为了三个字——扩产能!


⑥从两家CXO赛道具体公司财务数据来看到底有多景气

 

最后,再和大家说说CXO行业大趋势。


从全球来看,根据 Bloomberg 数据, 2021第二季度, 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前十大药企研发费用总计 2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39%,从2017Q2-2021Q2,这5年时间里,全球十大药企的研发支出复合增速高达 9.77%,增长势头强劲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毕竟,欧美市场目前的创新往往来自初创公司,那么,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


看下图,全球医疗行业的融资总额一直都是增长的,今年新高不说,还创下大幅增长纪录,比起去年同期,金额基本翻番,达到近4000亿人民币。划重点、敲黑板,这个数据仅仅只是半年数据!!



即便被大家吐槽“内卷严重”的国内医疗行业,今年国内二级市场一片死气沉沉,一级市场却依然生机勃勃,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一级市场生物医药投资金额达1915亿,持续升温

资本市场看的从来都是未来而不是当下, 衡量CXO是否景气的先行指标,是员工增速、在手订单以及在建工程。

我们看下凯莱英的在建工程情况,新高,甚至大幅新高。这说明,凯莱英的景气度还很高。


再以龙头药明康德为例。

存货:公司三季度存货绝对值高达45.20亿,环比二季度增长8.82亿,较年初增加值同比增长196%。

合同负债(预收款):三季度合同负债25.48亿,环比二季度增加5.37亿,较年初增加值同比增长152%。

员工人数:公司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员工人数增加16.69%,共计33305名,对比Q2相比Q1,员工人数增幅4.66%,公司人员扩张进一步加速。

在建工程:三季度在建工程合计54.36亿,环比二季度增加10.77亿,较年初增加近19亿。CXO行业可以简单理解为医药行业的高端制造,存货、预收款、员工人数、在建工程的持续高增长,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公司长期保持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


所以反映到整个CXO行业,高景气并没有变化。


⑦再强调一下CXO这条赛道的灵魂在于“技术积累”

CXO的高景气有两个逻辑:其一渗透率提高、其二我国工程师红利和完整产业链令国内CXO企业享受高性价比,从而承接海外订单,全球市场集中度向国内倾斜。

未来CXO进入2.0时代,没点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是不好再混了,有些公司会越来越边缘化,会慢慢被市场抛弃。


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轨迹一样,CXO也不例外,从兴起,到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到龙头稳固后的中低速增长。


CXO野蛮生长的5年已经过去,下一个5年就是高质量发展时期。


高瓴并不是不看了CXO了,只是往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公司调仓了。



不论是药物研发外包CRO还是药物生产外包CMO/CDMO,技术都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你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客户粘性也就愈强,没有核心技术的CXO未来就和富士康差不多,毛利常年低于10%,为了保住这仅有的毛利,富士康工厂从深圳搬到郑州再搬到越南,不断在人力成本洼地辗转。

而有核心技术的CXO,就好比台积电,看似是乙方,但实际可以卡全球的脖子,毛利、净利常年比甲方还高,在产业链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因此,为什么之前做CMO(单纯生产外包)的博腾,2017-2018业绩下滑要往CDMO转型,正是因为,掌握技术才能赢得未来。

而凯莱英,从1998年成立起,走的就是CDMO路线,其最重要的技术莫过于连续性反应,通过过去10多年公司对连续性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探索,这项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了公司核心壁垒。

甚至,由于国内还有一家同行在做这项技术,凯莱英的创始人反应特别激烈,几近咬牙切齿地讲:他们根本不懂


正是由于凯莱英对技术的死磕,其早期阶段介入的项目通常能缩短药物临床时间,节省好几个月提前上市,哪个创新药企不喜欢自己的药品提前上市呢?早一天上市便意味着可以在专利到期内多卖一天。


之前,凯莱英就有过帮巨头将新药上市时间缩短了近8个月的记录,包括这次天价订单,看似是突然实则也是必然,因为,早在辉瑞研发这款药初期,凯莱英就已经介入并提供相关服务。


因为,在2021半年报时,凯莱英就表示:疫情期间承担了两个小分子抗病毒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工作,其中一个药物,通过应用连续性反应将其中的关键片段由 4 步缩短为 1 步,仅用 6 个月将仅有克级工艺的分子实现了吨级放大生产,显著缩短临床研发时间;另一种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


当时小分子新冠进展最快的,除了默沙东就是辉瑞,所以,必然凯莱英帮了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两个都帮了。


CXO/CDMO平台既是服务平台其实也是创新平台,与整个创新药行业相辅相成,帮客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创新性的开发新方法,自身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未来只有具有技术迭代优势的公司才能最终跨越超长的高景气赛道,成长为千亿万亿市值的龙头。


结论:中期看好CDMO,长期看好一体化CXO龙头


从中期投zi角度来讲,CDMO行业的景气度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yq对海外药企的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CDMO行业部分生产从海外转移到国内。

 

而且海外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内,在国内创新药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的背景下,海外药企也在逐步关闭海外的工厂,将药物生产转移到国内。

 

从长期投资角度来讲,一体化的CXO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一体化CXO跟创新药公司绑定更加紧密,客户粘性更强,一体化CXO企业从创新药临床前研发开始就和创新药公司展开合作,能够积累大量临床前药物研发项目。后面随着药物研发的持续推进,继续为创新药公司提供临床CRO服务和药物上市以后的CDMO生产服务。


应老铁要求,这里公布一下微信号:Archangel111,喜欢老白的朋友可以与我微信互动,聊聊人生,探讨市场。





关注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