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圈入侵哲学界的第一步是?
哲学平面设计
Genís Carrera是一位来自伦敦的平面设计师,也是“哲学平面设计”这个全新风格和定义的创始者。他一直致力于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深入浅出的阐释出哲学用词的语意。将每个形状和颜色组合在一起产生不同的语意和情感共鸣,看似简单,其实都包含了无数设计师一次次实验和推翻的过程。这种将极简的理念和深奥的哲学用语产生结合的设计,既体现了让平面设计的效用,同时又能让所有人一目了然的看懂。
Genís Carrera还将自己的海报做成了明信片的形式,让帕特君看了分分钟想剁手!这样的明信片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送朋友都感觉充满了知识的力量呢。将深刻的哲学理念简单化和平面化的用心,既体现出了Genís Carrera独具匠心的设计功底,也彰显了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也难怪他的作品在外网被广为流传,这样的海报设计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即涨只是又赏心悦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出色的海报设计吧!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声称一切哲学上的真理已为过去的哲学家们阐明了,不可能再发现新的真理。哲学的任务只在于从过去的体系中批判地选择真理。折衷主义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折衷主义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逐渐发衍为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Nihilism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许多评论者认为诸多艺术运动中的达达主义,解构主义, 朋克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主义者对于“自由”的定义为:在不侵犯他人人身和财产的前提下,一个人有绝对的自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而在何谓侵犯他人的问题点上,则有许多不同看法。但通常的共识为,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尊重他人权利的人应该受到制裁,包括以监禁、缓刑、假释等方式约束他们的自由,这些准则通常与现代民主社会一致。
一些自由意志主义者例如罗伯特·诺齐克和穆瑞·罗斯巴德则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一种自然权利,换言之要保护这些权利、或是摧毁它们,都是个人的选择。
泛神论
泛神论是东方最古老的思维,其认为神就是万物的本体,“自然法则”是神的化身,这是宗教信仰种类之一,谓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的“本质”。其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万事万物不断发展的多样性,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泛神论是一种将自然界与神等同起来,以强调自然界的至高无上的哲学观点。其认为神就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这种观点曾流行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西欧,代表人物有布鲁诺、斯宾诺莎等。
视角主义
“视角主义”一词从词源上看虽然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一种绘画技法(透视法)直接相关,但是尼采的视角主义却是全新的思想。
尼采认为世界由不同视角的活动方式构成,这是一个视角主义的世界,每个冲动都有自身的视角。柏拉图主义的“真实世界”不是“另一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的一种价值;不是“最高价值”,因为它掩盖了肉体的根本出发点。(酒神)艺术才是生命的“形而上学的活动”,它表征了生命的自我创造的游戏,这就是视角主义的实践真理。因此,必须用悲剧性的酒神状态肯定生命,超越道德,因为(艺术的)快乐是永恒的,而(道德的)“痛苦”是暂存的。
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边沁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心理享乐主义的普遍原理。特罗兰德曾划分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享乐主义。
实验心理学家认为过去的快乐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如桑代克于 1898 年在迷笼实验中所发现的效果律:凡立即导致快乐的动作,则留下好的印象并重复出现,凡马上导致痛苦的动作,则留下坏的印象且复现也受到抑制。现在的享乐主义主张当前的快乐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人的行为目的是寻求当前的快乐或逃避眼下的痛苦。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一种认识论学说。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
针对理性主义者放弃感性经验的主张,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声称唯有观察和感觉者是有效的知识源泉;事实上,人的感觉经验能够发现和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动了经验主义研究感知系统。这也是心理学的开端。
利他主义
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巴特森认为,利他行为应该指那些不图日后回报的助人行为,分为自我利他主义取向与纯利他主义取向。
当一个人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既有可能产生专注于自我的内心焦虑,也有可能产生专注于他人的同情情绪,因此,可能产生两种相对应的利他行为取向;一种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采取助人行为,这种情况的动机是为自我服务的,助人者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痛苦,使自己感到有力量,或者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可以称之自我利他主义取向。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
存在主义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
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泛指对宇宙、社会、人生悲观失望的态度、观点和理论。与“乐观主义”相对。源于拉丁文pessimiis,意谓“最坏的”。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认为世界变幻无常,人注定要遭受苦难,因而陷入悲观绝望,甚至认为生不如死,企图超越现实,以求解脱和获得拯救。
作为一种伦理观,往往持道德退化论。认为恶总占优势,善毫无意义,道德价值在于灭绝欲望。通常是失去了历史存在价值的某些社会集团或没落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语境(如伦理困境),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相对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争议的程度。如真理相对论主张没有普遍的绝对真理,真实与否取决于参照系统,如语言和文化,文化相对论是其代表。其他广受争议的形式如道德相对论。
相对主义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这样一种学说:即不存在普遍的标准, 认识论相对主义认为合理性没有普遍的标准,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没有普遍的标准 , 审美相对主义认为审美评价没有普遍的标准 。
人类中心论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一切都以人为尺度。例如,人类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征服和统治自然的途径和手段;人类发展经济的唯一目标是开放利于自然取得经济增长;等等。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点推动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取得对自然界的伟大胜利。但是,由于他忽视自然界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当前人类面临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形势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一种后果。
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认为人们的苦痛分两种,一种源自物质,另外一种是精神。而实际上精神上的幸福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满足。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不公产生的本身不是阶级,而是家庭。即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确立,丈夫和妻子对对方的唯一认同,家庭,子女,配偶的相对性是一切贪婪的根源,导致了社会的不公。
所以犬儒派提倡共妻共子,拒绝小家庭的模式。以此杜绝私有和不公。犬儒还认为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富足是此消彼长的,所以由此产生了文明无用的理论。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强调每个人的相互依存的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观点。集体主义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元素,人性中存在的反个人主义,并在某些情况下强调组织目标对个人目标的优先级和凝聚力的重要性的社会群体。
集体主义者通常关注社区、社会或国家。它被用来作为一种元素,在许多不同的、不同类型的政府和政治、经济和教育哲学中贯穿历史,在实践中,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包含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成分。
情绪主义
情感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最流行的一种元伦理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史蒂文森,情感主义否认伦理学的科学地位,主张道德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否认道德的客观性,认为道德判断没有合理的或有效的根据,没有真假之别,不过是表示某种情感、某种愿望,伦理学不能成为知识,不是科学,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同宗教和艺术。伦理学中的情感主义带来了道德权威危机,使伦理学陷入了相对主义。
无神论
无神论在广义上,是指一种不相信神明存在的信念;在狭义上,无神论是指对相信任何神明存在的一种抵制。无神论与通常至少相信一种神存在的有神论形成一个对比。
无神论一词源起于古希腊语ἄθεος,最初指的是对较广为接受的宗教所持有的否定态度,但随着自由思想和科学怀疑论的传播,及对宗教的批评的增多,这一词语的对象范围也逐渐狭窄起来。无神论者不相信神明的常见理据包括没有经验证据支持;罪恶问题、启示不一致论证、神的不可证伪性及无信仰论证。
此外也有许多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的不同的无神论论证。尽管很多无神论者的思想都倾向各种世俗哲学(如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但无神论者间并无一个共同的思想体系。许多无神论者认为,无神论是一种较有神论简约的世界观,因此,驳斥上帝存在的举证责任不在无神论者身上。
-END-
Recommend:
天天说解构,你真的明白解构到底是个啥吗:)
行为艺术,你真的懂了吗?
电子乐正经科普
@PART国际艺术留学
长按下方二维码扫描添加留学君
也可手动添加留学君微信
partartedu
上海兴业路123弄新天地
THE HOUSE新里VIP层
www.partstudio.cn
About PART
高端艺术/设计/音乐/电影留学
PART 专注艺术教育专注艺术留学
TEL
021 6268 6228
186 1685 6686
Join Us
添加微信 partartedu 备注“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