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樟:概率

小樟 小樟的成长日记
2024-09-04

这是2024年观察一棵樟的第四篇推文,前几篇文章回顾:问答谈了观察一棵樟的初衷变量谈了观察一棵樟的方法生长谈了观察一棵樟的实践。本篇谈观察一棵樟的视角——概率。为什么写概率呢?因为我观察的几个变量:胸径、高度、长度和粗细度都是慢变量,不出意外的话(立春确实出了点意外,见下文),都是朝着变大的趋势发展。但大部分变量,例如一粒种子能否萌发、一朵花能否结果、一片叶子能长多大、一条分枝能分几条,哪些树种或分枝容易虫害、病变甚至早夭,一棵树何时寿终,一个基因是否突变、一个种群能否延续......这些总呈现无规则、不确定性变化,或者说是生长方向和变化量的概率不同。我时刻担心着我的观察对象被夭折,五年前刚开始观察时就会遇到这类情况。尽管现在我已经选择相对安全概率较高的观察对象。

最近《大江大河3》热播,杨巡谈自己卖馒头的经历,不敢做多也不敢做少,怕卖不完又怕卖完了。作为顾客的我,也经常在包子铺买不到期望的包子。这就是概率事件。我不禁思考:慢变量快变量有怎样的关联呢?或者说偶然必然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人们常说偶然中存在必然,必然孕育于无数偶然之中,那连接两者的桥梁是什么?我不自然想到概率,比如蒲丰投针实验,从不确定投针中得到确定的圆周率。

在观察一棵树上,为何要引入概率?因为概率的特点是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这需要相当数量的实验次数,而观察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和耐心的等待。我们认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从概率层次上谈,取决于实验和观察次数的多寡。树木生长的外部环境是概率,比如天气,不期而遇一场雪;内部繁衍也是概率,比如遗传,万里挑一之变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树的生老病死、春华秋实,看似必然,实是一次次生存斗争中胜败的概率累积。这无数次斗争的经历,树把它们记录在树皮/树干上、树瘤/树洞中、疤痕/年轮里、花果/基因内。而我观察要做的是等待
2024年选定一棵黄樟,节气测量:
小寒:胸径:23.16mm,高度:120.6cm;
选定枝条长度:19.0cm,粗细:3.49mm;
大寒:胸径:23.20mm,高度:121.6cm;
选定枝条长度:19.1cm,粗细:3.50mm
立春:胸径:23.16mm,高度:122.0cm;
选定枝条长度:19.1cm,粗细:3.53mm。

细心可以发现,立春胸径生长窄了?可能是测量误差,也可能胸径确实变窄,如人也会变瘦变矮。测量误差或偏差,也是种概率,特定人和方法测量都存在准确度和精密度,需要多次测量并消除系统误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樟的成长日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