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深圳行|活动笔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明脑社区 Author 点击订阅👉
"
来源|明脑社区
在数字化的持续加码下, 新技术能否牵引脑科学领域的创新?
脑科学是人类发展的下一个前沿。随着类脑算法、数字疗法等新兴技术的涌现,数字化也正在不断向脑科学领域渗透,成为降低研究成本,助力脑科学产业加速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数字化的持续加码下,新技术能否牵引脑科学领域的创新?这不仅是医学界密切关注的,也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大胆尝试的方向。
此次明脑社区Neusparks主办单位(明脑社区Neusparks、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Gbay谷湾创投、飞仕伯乐Fishburners)邀请信立泰、华大研究院、康泰生物、百普赛斯、华为云、未知君、迈格、深圳哈工大、中科华意、菲鹏生物、老鹰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智能经济研究所、迈瑞医疗、翰宇药业、益心达医学等一行共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参观脑所前沿成果,一同探讨数字化in脑科学。
现场参观图片
💡
我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龙头企业,我们是国内不多见的涵盖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几大产品样态的公司,我们聚焦在心脑血管疾病及强相关领域,在神经内科和心脏内科也有很多合作的契合点,希望与大家一起来探索。
@百普赛斯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让大家对癌症看到了一个方向,到了靶向治疗能够减低副作用更精准地去治疗,但是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可以学习更多,也希望我们对癌症研究的经验能帮助到学科的研究。💡💡
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新冠与乙肝疫苗,在未来我们也更关注慢性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肥胖等,今天也想与大家探讨有没有合作的机会。我们的研究院面向大健康的发展策略,主要是对接各大科研院所和初创公司的产业孵化。
@华大研究院
华大研究院做科研和产业的主要逻辑在于产业有了根据的突破才会去进行探索,我们想未来在某个时机成熟的阶段,在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通过项目,以基因编辑的方式尝试在大脑肿瘤和炎症方向上更多可能性的动作。💡💡
作为深圳企业,我们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开发,产品覆盖监护,检验,影像。也想向大家了解脑科学监护诊断新技术。
@中科华意
脑神经类特别是跟脑认知功能相关的治疗,包括评价体系、治疗手段方案都是比较宽性的,过去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很多情况下我们与神经内、外科一同工作,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治疗方案和标准定下来。💡💡
我们伫立于器械耗材,覆盖多个科室,从麻醉科开始,也提供神经科设备耗材。主要关注可以马上转化,应用临床的技术。
@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智能经济研究所
作为政府智库的角色,我们根据产业种类搭建了多个产业研究中心。其中我们在脑科学、类脑智能学科下着重关注类脑智能这个部分,对于脑科学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研究需求,后期可能会融合脑创中心的生物所去完善整体的产业研究工作。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和企业的探讨,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这一跨学科领域进行更多了解。💡💡
我们在脑科学和生命健康领域,想做一个企业级的医疗AI平台,主要加速医疗算法研发和产品进展,我们围绕基因测序(集中在癌症分类)、药物分子研究(学习17亿个药物小分子)、临床研究(文字处理-知识图谱、图像-成像检测)提供AI的解决方案,今天也想看看怎样为大家提供解决方案。
@菲鹏生物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菲鹏底层AI的算法,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发现前端的一些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帮助临床转换。同时我们也会寻找海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来进行中国本土的临床转化(涉及到AI的数字标志物、无创的血液标志物和体液标志物),也希望在今天的交流中找到我们关注的方向。💡💡
专业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希望针对医药上下游合作。
@未知君
我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各大系统关系非常密切,包括肠道、代谢消化、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等,脑肠轴也是最近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很多研究机制发现,肠道微生物通过血液进入脑,影响到脑方面的一些功能,例如情绪焦虑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Q
目前脑科学面临的一些常规性的挑战:在外界看来脑科学已经花了很多年时间来突破,为什么到现在是一个发展的节点?以及关于数字疗法、类脑智能、脑机接口方向,您的见解是?
@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 - 王立平
数字化是一个非常前沿有价值的方向,整个市场到2025年能达到5100亿美元市场,这个方向的出现也是基于传统还原论理念(根据某个假设,探寻多种可能性,研究事物本质。),来研究大脑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数字化疗法和对大脑进行的探讨,成为了一个有作用的点。而深圳有电子信息底层工业技术的先发优势,所以我们想,是否可以通过科学化的设计,拿捏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呼吁大家看一看,一起形成一个认知的标准,然后大家去推动。AA
几乎每50个出生的男孩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3-7岁左右也是最佳的一个治疗窗口。其实早期筛查、早期检测整体的治疗手段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大家没有意识到家庭里面正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数字化疗法可以通过脑电刺激来进行一系列治疗,也是非常精准的。
@中科华意创始人 - 蔚鹏飞
A
A
我们在中国的平台上甚至是多民族、多区域、多中心的数据基础之上,才能建立一种标准。包括生物分子到影像学,从生物机制到表型。另外一个脑科学疾病显著的特征:它的生物标记在每个人身上的代偿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生物浓度测出来以后,发病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跨维度的检测真正达到跨模态的计算、脑信息的计算,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
@华大研究院科学主任科学家 - 刘石平
我们做过的许多脑科学项目已经在线上发表了,生物信息数据化做开源是个好处。可能对医院里面来说,数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但对于自身成长来说,我们希望数据分析能做一个开源,开源才能有更大的可能性。AA
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们会把大家的这些需求上升到比较宏观的问题,这个需求如果是共性的,双方可以推动某种形式进行合作。我们做的很多东西都是围绕需求来设计一些实验,我们也希望能围绕着共同的机理问题解决一些设计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百普赛斯产品开发总经理 - 陈劲秋
就像刚才提到的个体差异、多维度的标准,这是一个行业的大难点,可能最后需要一个颠覆性的共识。我一直认为10以内,5左右找到一个 panel 可能就是一个突破,但是医院端可能在 3 以内,医生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参照标准,到实际问题会更加复杂。
AA
其实影像已经是数字化最好的了,我们仪器想要做到精准,但临床标准还是停留在量表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对照也是个问题。所以在脑这一块,可能只是临床需要的数字化,我们还是要回归满足医生的需求,感觉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为什么要做开源这个事情,不开源的话没有办法做出一个共识。
你可能关心
FishTalk飞仕创坛|220218投资项目之夜
探讨数字疗法的成功与挑战|The Success and Challenges in Digital Therapeutics
明脑社区|脑科学上海行笔记 FishTalk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