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料丨青岛胶海关办公楼旧址

张啸 建筑史学刊
2024-10-26

图1  建筑现状


今天的青岛海关博物馆建筑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时任胶海关关长的阿里文(Ernst Ohlmer)向胶澳总督府递交申请,希望办公楼可以从紧邻栈桥的位置搬往大港区(图2),申请获得胶澳总督府的批准。胶海关办公楼于1913年底建成,1914年完成搬迁(图3),2016年开始作为海关博物馆使用。


图2  胶海关搬迁计划

图3  建筑刚建成时照片 


1 胶海关办公楼建筑建造史


1912年的胶海关搬迁,主要是基于对彼时日益严重的走私情况和胶澳总督府希望打造城市另一个港口区商业中心的考虑笔者根据史料考证,胶海关办公楼建筑由广包公司(F.H.Schmidt, Tsingtau)的技术总负责汉斯·沙哈特(Hans Schaffrath)设计,胶澳总督府高层建筑管理部门负责人卡尔·斯特阿瑟(Karl Strasser)代表政府对建筑进行全流程的监管,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胶海关关长阿里文对项目从选址到落地的全过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胶海关建筑设计要素


胶海关办公楼建筑外观造型体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威廉二世艺术风格。设计者以一个辅助性的建筑一层作为整个建筑的基座,为位于建筑内部的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建筑视野。处于城市港口区中心的建筑因此增加了哨卡的属性,具有执法权的德国海关人员在建筑内部便可监测整个港口区的码头、铁路和城市道路,无形中对城市走私活动的重点区域形成了一种威慑(图4)。



图4  “抬高的”建筑及良好的建筑视野


由此,建筑的二层平面无形中成为建筑一层平面,海关大厅成为整个建筑室内空间的核心。以海关大厅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应四个楼梯间,其中北向和南向楼梯间只通往楼上,东向和西向楼梯间只通往楼下,甚至主出入口到海关大厅10米左右的距离,需要经过三个门(图5)。


图5  胶海关办公楼二层平面图纸,1913年


笔者认为,这是针对动荡年代的安全措施,当发生意外事件时,有助于建筑内部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二层和三层融为一体,构成了建筑屋身,统一粉刷,局部有浮雕,中间部位还有上下贯通且紧贴外墙的四根圆柱(图6)。不同楼层的外窗设计基本一致,窗台均用花岗岩建造,三层的窗台两端还有两块较小的粗糙石材雕饰,位于二层窗洞上部和三层窗台下方之间的外墙面饰有裙状突出墙面的浮雕,这些建筑细部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外饰面。


图6  建筑外立面构成

建筑顶部则更加精彩,阁楼层巨大的曼莎屋顶的屋脊线十字交叉,交叉点位置设计了高出屋脊线2.5米的正四棱锥形屋盖,也使得屋顶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图7)。海关大厅位置是建筑核心,空间上呈现为边长17米的正方体,建筑外立面的比例关系也体现了西方古典建筑的黄金分割比例(图8)。阁楼层木结构样式为双檩条屋顶(doppelt stehender Pfettendach),是德国传统木结构屋顶很常见的一种檩条屋顶(Pfettendach)设计样式,大屋顶和坡屋面角度通常介于30度至45度(图9)。

图7  屋顶拉丁十字平面

图8  建筑立面几何构图

图9  胶海关办公楼双檩条木结构屋顶


3 室内装饰


建筑室内空间在100多年间的不断使用中经历过多次维修,内部空间环境业已改变,但也有一些极具特色的室内装饰,或是从建成伊始使用至今。


图10  阁楼层的钟表


位于建筑北侧的楼梯,由一块块厚重石材叠加而成,沉重的石材踏步悬挑1米有余,经过岁月的洗礼仍在正常使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铺设六边形地砖,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也已有上百年历史。此外,阁楼层的钟表(图10)、窗户、室内房间木门等,也都保持着胶海关办公楼20世纪初期落成时的风格样貌。


笔者调研青岛海关博物馆时得到青岛理工大学徐飞鹏教授、海关博物馆刘逸忱工程师的热情帮助,一并致谢;论文得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亦师老师指导,特致谢忱。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1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张啸. 青岛胶海关办公楼旧址[J]//建筑史学刊,2022,3(1):165-167.


相关阅读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北京美国侨民学校旧址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照片简介



2022年全年征订

点击图片 直达订阅




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新浪微博/Bilibili/澎湃新闻/今日头条:建筑史学刊

微信:jzsxkbjb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史学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