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珍丨林徽因 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汾阳县 二)

林徽因 梁思成 建筑史学刊 2024-04-02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是林徽因、梁思成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二人对晋汾地区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地古构遗物的考察。不同于技术性的调查报告,这篇预查纪略带有日记色彩,清新自然、诗意生动,流露出两位学者(特别是林徽因)强烈的个人风格。2024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配图分节重发此文,祝徽因教授“双甲子”生日快乐,顺祝各位读者阅读愉快!


由太原至汾阳公路上,将到汾阳时,便可望见路东南百余公尺处,耸起一座庞大的殿宇,出檐深远,四角用砖筑立柱支着,引人注意。由大殿之东,进村之北门,沿寺东墙外南行颇远,始到寺门。寺规模宏敞,连山门一共六进。山门之内为天王门,天王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后为天王殿,天王殿之后为前殿,正殿(毗卢殿)及后殿(七佛殿)。除去第一进院之外,每院都有左右厢,在平面布置上,完全是明清以后的式样,而在构架上,则差不多各进都有不同的特征,明初至清末各种的式样都有代表“列席”。在建筑本身以外,正殿廊前放着一造像碑,为北齐天保三年物。


天王殿正中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碑说:

大相里横枕卜山之下……古来舍刹稽自大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大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奉敕建立后殿,增饰慈尊,额题崇胜禅寺,于是而渐成规模,……大明宣德庚戌(五年公元1430年),功竖中殿,廊庑翼如;周植树千本。……大明成化乙未(十一年公元1475年),……构造天王殿,伽蓝宇祠,堂室俱备。……


按现在情形看,天王殿与中殿之间,尚有前殿,天王殿前尚有钟楼鼓楼,为碑文中所未及。而所“植树千本”,则一根也不存在了。


山门三间,最平淡无奇;檐下用一斗三升斗栱,权衡甚小,但布置尚疏朗。 


天王门三间,左右挟以斜照壁及掖门。斗栱权衡颇大,布置亦疏朗,每间用补间铺作二朵,角柱微生起,乍看确有古风。但是各栱昂头上过甚的雕饰,立刻表示其较晚的年代。天王门内部梁架都用月梁。但因前后廊子均异常的浅隘,故前后檐部斗栱的布置都有特别的结构,成为一个有趣的断面;前面用两列斗栱,高下不同,上下亦不相列,后檐却用垂莲柱,使檐部伸出墙外。
 

图  汾阳大相村崇胜寺天王门

图  崇胜寺天王门后檐斗栱(垂莲柱)

钟鼓楼天王门之后,左右为钟鼓楼,其中钟楼结构精巧,前有抱厦,顶用十字脊,山花向前,甚为奇特。 

图  崇胜寺钟楼


天王殿五间,即成化十一年所建,弘治元年碑,就立在殿之正中;天王像四尊,坐在东西梢间内。斗栱颇大,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梢间用一朵,雄壮有古风。 

图  崇胜寺天王殿


前殿五间,大概是崇胜寺最新的建筑物,斗栱用品字式,上交托角替,垫栱板前罗列着全副博古,雕工精细异常,不唯是太琐碎了,而且是违反一切好建筑上结构及雕饰两方面的常规的。 

  崇胜寺前殿

图  崇胜寺前殿斗栱


前殿的东西配殿各三间,亦有几处值得注意之点。在横断面上,前后是不均齐的;如峪道河龙天庙正殿一样,“前廊后无廊”,而前廊用极大的斗栱,后廊用小斗栱,使侧面呈不均齐象。斗栱布置亦疏朗,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出跳虽只一跳,在昂下及泥道栱下,却用替木式的短栱实拍承托,如大同华严寺海会殿及应县木塔顶层所见;但在此短栱栱头,又以极薄小之翼形栱相交,都是他处所未见。最奇特的乃在阑额与柱头的联接法,将阑额两端斫去一部,使额之上部托在柱头之上,下部与柱相交,是以一构材而兼阑额及普拍枋两者的功用的。阑额之下,托以较小的枋,长尽梢间,而在当心间插出柱头作角替,也许是《营造法式》卷五所谓“绰幕方”一类的东西。 

图  崇胜寺前殿东配殿斗栱


正殿(毗卢殿)大概是崇胜寺内最古的结构,明弘治元年碑所载建于宣德庚戌五年(公元1430年)的中殿即指此。殿是硬山造,“前廊后无廊”,前檐用硕大的斗栱,前后亦不均齐。斗栱布置,每间只用补间铺作一朵。前后各出两跳,单抄单下昂,重栱造,昂尾斜上,以承上一缝槫。当心间补间铺作用四十五度斜栱。阑额甚小,上有很宽的普拍枋,一切尚如古制。当心间两柱,八角形,这种柱常见于六朝隋唐的砖塔及石刻,但用木的,这是我们所得见唯一的例。檐出颇远,但只用椽而无飞椽,在这种大的建筑物上还是初见。 

图  崇胜寺正殿

图  崇胜寺正殿斗

图  崇胜寺正殿斗栱后尾


前廊西端立北齐天保三年任敬志等造像碑,碑阳造像两层,各刻一佛二菩萨,额亦刻佛一尊。上层龛左右刻天王,略像龙门两大天王。座下刻狮子二,碑头刻蟠龙,都是极品,底下刻字则更劲古可爱。可惜佛面已毁,碑阴字迹亦见剥落了。清初顾亭林到汾访此碑,见先生《金石文字记》。


最后为七佛殿七间,是寺内最大的建筑物,在公路上可以望见。按明万历二十年《增修崇胜寺记》碑,乃“以万历十二年动工,至二十年落成”。无疑的这座晚明结构已替换了“大元元祐四年”的原建,在全部权衡上,这座明建尚保存着许多古代的美德;例如斗栱疏朗,出檐深远,尚表现一些雄壮气概。但各部本身,则尽雕饰之能事。外檐斗栱,上昂嘴特多,弯曲已甚;耍头上雕饰细巧;替木两端的花纹盘缠;阑额下更有龙形的角替;且金柱内额上斗栱坐斗之剔空花,竟将荷载之集中点(主要的建筑部分),作成脆弱的纤巧的花样;匠人弄巧,害及好建筑,以至如此,实令人怅然。虽然在雕工上看来,这些都是精妙绝伦的技艺,可惜太不得其道,以建筑物作卖技之场,结果因小失大,这巍峨大殿,在美术上竟要永远蒙耻低头。

图  崇胜寺七佛殿

图  崇胜寺七佛殿外檐斗栱

  崇胜寺七佛殿内额及斗栱

七佛殿格扇上花心,精巧异常,为一种菱花与球纹混合的花样,在装饰图案上,实是登峰造极的,殿顶的脊饰,是山西所常见的普通做法。

杏花村是做汾酒的古村,离汾阳甚近。国宁寺大殿。由公路上可以望见。殿重檐,上檐檐椽毁损一部,露出橑檐枋及阑额,远望似唐代刻画中所见双层额枋的建筑,故引起我们绝大的兴趣及希望,及到近前才知道是一片极大的寺址中仅剩的、一座极不规矩的正殿;前檐倾圮,檐檩暴落,竟给人以奢侈的误会。廊下乾隆二十八年碑说“敕赐于唐贞观,重建于宋,历修于明代”。现存建筑大约是明时重建的。


在山西明代建筑甚多,形形色色,式样各异,斗栱布置或仍古制,或变换纤巧,陆离光怪,几不若以建筑规制论之。大殿的平面布置几成方形,重檐金柱的分间,与外檐柱及内柱不相排列。而在结构方面,此殿做法很奇特,内部梁架,两山将采步金梁经过复杂勾结的斗栱,放在顺梁上,而采步金上,又承托两山顺扒梁(或大昂尾),法式新异,未见于他处。

图  汾阳杏花村国宁寺平面图

图  国宁寺正殿梁架

至于下檐前面的斗栱,不安在柱头上,致使柱上空虚,做法错谬,大大违反结构原则,在老建筑上是甚少有的。

图  国宁寺正殿斗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