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是林徽因、梁思成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二人对晋汾地区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地古构遗物的考察。不同于技术性的调查报告,这篇预查纪略带有日记色彩,清新自然、诗意生动,流露出两位学者(特别是林徽因)强烈的个人风格。2024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配图分节重发此文,祝徽因教授“双甲子”生日快乐,顺祝各位读者阅读愉快!
西福昌寺与东福昌寺在城内大街上东西相称。按《霍州志》,贞观四年,敕尉迟恭监造。初名普济寺。太宗以破宋老生于此,贞观三年,设建寺以树福田,济营魄。乃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文。可惜现时许多碑石,一件也没有存在的了。
现在正殿五间。左右朵殿三间,当属元明遗构。殿廊下金泰和二年碑,则称寺创自太平兴国三年。前廊檐柱尚有宋式覆盆柱础。前殿三间,歇山造,形制较古,门上用两门簪,也是辽宋之制。殿内塑像,颇似大同善化寺诸像。惜过游时,天色已晚,细雨不辍,未得摄影。但在殿中摸索,燃火在什物尘垢之中,瞻望佛容而已。全寺地势前低后高。庭院层层高起,亦如太清观,但跨院旧址尚广,断墙倒壁,老榭荒草中,杂以民居,破落已极。
火星圣母庙在县北门内。这庙并不古,却颇有几处值得注意之点。在大门之内,左右厢房各三间,当心间支出垂花雨罩,新颖可爱,足供新设计参考采用。正殿及献食棚屋顶的结构,各部相互间的联络,在复杂中倒合理有趣。在平面的布置上,正殿三间,左右朵殿各一间,正殿前有廊三间,廊前为正方形献食棚,左右廊子各一间。这多数相连络殿廊的屋顶;正殿及朵殿悬山造,殿廊一面坡顶,较正殿顶低一级,略如东福昌寺大殿的做法。献食棚顶用十字脊,正面及左右歇山,后面脊延长,与一面坡相交;左右廊子则用卷棚悬山顶。全部联络法至为灵巧,非北平官式建筑物屋顶所能有。
图 霍县火星圣母庙屋顶平面
献食棚前琉璃狮子一对,塑工至精,纹路秀丽,神气生猛,堪称上品。
图 火星圣母庙琉璃狮子
东廊下明清碑碣及嵌石颇多。
在霍县县政府的大堂的结构上,我们得见到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大堂前有抱厦,面阔三间。当心间阔而梢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却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拍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这还不足为奇;最荒谬的是这大普拍枋之上,承托斗栱七朵,朵与朵间都是等距离,而没有一朵是放在任何柱头之上,作者竟将斗栱在结构上之原义意,完全忘却,随便位置。斗栱位置不随立柱安排,除此一例外,唯在以善于作中国式建筑自命的慕菲氏所设计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得又见之。
图 霍县县政府大堂抱厦及斗栱
斗栱单昂四铺作,令栱与耍头相交,梁头放在耍头之上。补间铺作则将撑头木伸出于耍头之上,刻作麻叶云。令栱两散斗特大,两旁有卷耳,略如爱奥尼克(Ionic)柱头形。中部几朵斗栱,大斗之下,用板块垫起,但其作用与皿版并不相同。阑额两端刻卷草纹,花样颇美。柱础宝装莲瓣覆盆,只分八瓣,雕工精到。
图 县政府大堂柱础
据壁上嵌石;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某宗室“自明远郡(现地名待考)朝觐往返,霍郡适当其冲,虑郡廨隘陋”,所以增大重建。至于现存建筑物的做法及权衡,古今所无,年代殊难断定。县府大门上斗栱华栱层层作卷瓣,也是违背常规的做法。
北门桥上的铁牛,算是霍州一景,其实牛很平常,桥上栏杆则在建筑师的眼中,不但可算一景,简直可称一出喜剧。桥五孔,是北方所常见的石桥,本无足怪。少见的是桥栏杆的雕刻,尤以望柱为甚。栏版的花纹,各个不同,或用莲花,如意,万字,钟,鼓等等纹样,刻工虽不精而布置尚可,可称粗枝大叶的石刻。至于望柱,柱头上的雕饰,则动植物,博古,几何形,无所不有,个个不同,没有重复,其中如猴子,人手,鼓,瓶,佛手,仙桃,葫芦,十六角形块,以及许多无名的怪形体,粗糙罗列,如同儿戏,无一不足,令人发笑。
图 霍县北门外石桥
图 北门外石桥栏杆
至于铁牛,与我们曾见过无数的明代铁牛一样,笨蠢无生气,虽然相传为尉迟恭铸造,以制河保城的。牛日夜为村童骑坐抚摸,古色光润,自是当地一宝。
图 北门外石桥铁牛
由赵城县城上霍山,离城八里,路过侯村,离村三四里,已看见巍然高起的殿宇。女娲庙《志》称唐构,访谒时我们固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庙的平面,地面深广,以正殿——娲皇殿——为中心,四周为廊屋,南面廊屋中部为二门,二门之外,左右仍为廊屋,南面为墙,正中辟山门,这样将庙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正殿居中,外院则有碑亭两座东西对立,印象宏大。这种是比较少见的平面布置。按庙内宋开宝六年碑:“乃于平阳故都,得女娲原庙重修,……南北百丈,东西九筵;雾罩檐楹,香飞户牖,……”但《志》称天宝六年重修,也许是开宝六年之误。次古的有元至元十四年重修碑,此外明清两代重修或祀祭的碑碣无数。现存的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额曰娲皇殿。柱高瘦而斗栱不甚大。上檐斗栱,重栱双下昂造,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下檐单下昂,无补间铺作。就上檐斗栱看,柱头铺作的下昂,较补间铺作者稍宽,其上有颇大的梁头伸出,略具“桃尖”之形,下檐亦有梁头,但较小。就这点上看来,这殿的年代,恐不能早过元末明初。现在正脊桁下且尚大书崇祯年间重修的字样。柱头间联络的阑额甚细小,上承宽厚的普拍枋。歇山部分的梁架,也似汾阳国宁寺所见,用斗栱在顺梁(或额)上承托采步金梁,因顺梁大小只同阑额,颇呈脆弱之状。这殿的彩画,尤其是内檐的,尚富古风,颇有《营造法式》彩画的意味。殿门上铁铸门钹,门钉铸工极精俊。二门内偏东宋石经幢,全部权衡虽不算十分优美,但是各部的浮雕精绝,须弥座之上枋的佛迹图,正中刻城门,甚似敦煌壁画中所绘,左右图“太子”所见。中段覆盘,八面各刻狮像。上段仰莲座,各瓣均有精美花纹,其上刻花蕊。除大相村天保造像外,这经幢当为此行所见石刻中之最上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