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评论》第3期
2022年第3期
目录
1 | 李绍芳 李方圆 刘晓星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研究——基于G20国家的经验证据 |
2 | 郑联盛 孟雅婧 李俊成 高铁开通、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PSM-DID模型的估计 |
3 | 夏 聪 祝 博 银行间市场结构与中小银行流动性——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
4 | 孙春兴 邓路 剩余控制权、分析师跟踪与公司债券契约条款 |
5 | 刘志强 王慧晴 温 颖 金融集聚、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研究——基于G20国家的经验证据
李绍芳 李方圆 刘晓星
本文以2017年至2021年G20国家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在利用CAViaR模型对金融市场尾部风险进行准确测度的基础上,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网络模型和滚动估计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刻画不同国家间金融市场尾部风险的跨市场传染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COVID-19为代表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加剧了金融市场间风险的传染,疫情发生后全球金融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发达国家通过其股票市场影响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稳定,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其债券市场形成风险溢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尾部风险冲击成为引发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而发展中国家债券市场尾部风险则同时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主要通过外汇市场对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冲击,形成较高水平的风险溢出。在考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类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影响下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及其冲击的演化特征时,本文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G20成员国各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性显著高于德尔塔变异毒株时期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时期,并且G20成员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及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发现初期较为明显,而其他时期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
高铁开通、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PSM-DID模型的估计
郑联盛 孟雅婧 李俊成
本文以我国268个地级市为样本,通过PSM-DID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对高铁开通带来的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促进了所在地区金融资源的更快增长并形成集聚效应。分地区来看,高铁开通对中部城市金融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而对西部整体没有呈现显著的正向效应。与此同时,高铁开通对于金融资源占比较小的城市的资源集聚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另外,高铁开通有利于缩小省内和区地区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但反而扩大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差距。
银行间市场结构与中小银行流动性——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夏 聪 祝 博
我国银行间市场存在资金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的单向流动结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种结构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资金供给者的市场力量下降会与信息不对称共同影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而这种影响同时具有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在这种机制下单纯限制同业杠杆率的政策效果可能有限。此外,本文还利用进入同业存单市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银行间市场结构变化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的负向影响。
剩余控制权、分析师跟踪与公司债券契约条款
孙春兴 邓路
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券契约条款在防范债券发行人剩余控制权滥用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2007~2020年发行公司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数越多,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大,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多。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前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首次从分析师跟踪视角考察了其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论证了股票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能够传导至债券市场,也为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金融集聚、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
刘志强 王慧晴 温 颖
富于创新的金融枢纽需要制度性、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制度质量视角探究地区金融集聚对当地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果和机制,得到以下结论: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参与,扩大出口规模;制度质量的完善也是深化上述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制度质量的完善会减弱金融集聚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提升的促进作用。此外,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行为相对而言,对金融集聚程度加深、制度质量优化更为敏感。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创新实力是金融集聚促进企业自身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张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立足“双循环”节点,加快推动金融集聚区域整合规划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助力企业出口扩张的有效思路。
编辑:范可鑫
审核人:程炼
《金融评论》原创 | 研究 | 综述 | 评论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金融研究所
网站:http://jrpl.aj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