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推出“彩礼贷”,被骂上热搜:不是缺钱,是缺德!
网友认为“彩礼贷”说到底就是消费贷,只是博人眼球的操作。也有网友认为金融工具不应该用来鼓励陈规旧俗,如果准许彩礼贷上线,将来是否有银行效仿,继而推出嫁妆贷、墓地贷等,亦未可知。
就此,新华网、新京报、人民日报评论、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发声,痛斥“彩礼贷”是为社会陋习煽风点火,有悖公序良俗。面对舆论非议,九江银行回应相关宣传为产品经理个人行为,该行并未正式推出“彩礼贷”产品,且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
九江银行“彩礼贷”为何引起如此轩然大波?笔者不揣浅陋,以见教于大方。《仪礼》有云:“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西周创立而后历代沿袭的“婚姻六礼”。其中“纳征”就是送聘礼,这就是“彩礼”习俗的由来。
“彩礼”,普遍是指男方向女方缔结婚约时馈赠的钱或物,彩礼的多少一般根据当地习俗以及男方的经济实力而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而近些年来,“天价彩礼”问题不断凸显。“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三斤三两”这样的说法令人瞠目结舌。在不少农村地区,不断攀升的“天价彩礼”已让多少农民不堪重负,甚至魂断在婚礼前夜。
“彩礼贷”产品的横空出世,乍看之下似乎是正当其时,它准确地抓住了社会痛点,为无力支付彩礼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便捷获取钱财的途径,让他们在未来的结婚之路上少去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轻轻松松抱得美人归。然而剖开现象看本质,彩礼贷到底是在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呢?难道什么都可以用贷款解决!
在反对天价彩礼、随意攀比等不正之风的大背景下,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产品,实则是在为“天价彩礼”站台和叫嚣,这种博人眼球的营销手段,公然挑衅社会底线,吃相着实难看。
除去对公序良俗的挑衅,“彩礼贷”真的能“贷”给年轻人稳稳的幸福嘛?我想,答案并不一定!
“最高可贷30万,最长贷1年,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这是“彩礼贷”宣传海报上明确写出的贷款额度和贷款要求。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包裹着华丽外衣的贷款实际就是一种万能消费贷。众所周知,消费贷因门槛低,申请容易而广受年轻人的喜爱。消费贷,顾名思义,为消费提供钱款,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助长消费冲动,让年轻人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陷入循环贷、分期付的债务旋涡,弄得债台高筑、不堪重负。
此外,使用消费贷有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且利率也并没有宣传和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本就囊中羞涩的青年男女,为了面子、为了攀比,在力有不逮的情况下进行“彩礼贷”申请,这不仅不是明智之举,更会给未来的婚姻生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过度透支,小俩口的婚后生活将不堪重负,甚至成为原生家庭的贫困累积。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家庭矛盾,使良缘变成孽缘。“彩礼贷”又如何实现营销文案中描述的“‘贷’来稳稳的幸福”呢?
九江银行在宣传产品和提供服务时,根据不同消费需求提供特色化产品,本无可厚非。但是把彩礼作为噱头来营销,此类突破底线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
感情的好与坏,男方的重视与否,彩礼都不是唯一且必须的衡量标准,只有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