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做研发,为何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加坡? (上篇)
今年7月,药明康德宣布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计划建造先进的实验室和设施,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研发和生产服务。药明生物也于同日宣布投入近百亿在新加坡建立一座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包括生物药研发服务中心和大规模原液及制剂生产厂。同年2月,金斯瑞在新加坡的生产研发基地开始正式投产,可为亚太地区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疫苗开发领域提供全面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高速发展,一大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头部企业开启了全球化布局的进程。新加坡由于其极具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及地理优势,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经发局EDB官网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新加坡就一直是欧美跨国医药企业在亚太地区开展研发活动的热点区域。截至2020年,30余家来自全球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抗体研究,开展疫苗、细胞疗法的研发工作。近年来国内药企也开始关注到新加坡,纷纷来此开展研发活动。研发形式包括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 与当地研究机构合作新药开发,在当地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等。
建设研发中心是跨国药企及头部企业常见的在新加坡开展研发活动的形式之一,上述提到的金斯瑞、药明康德均在新加坡建立了研发及生产中心。企业希望借助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将其作为亚太地区的区域创新枢纽,更灵活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进一步赋能全球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企业也会与新加坡当地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新药研发,主要看重新加坡的技术优势、专业的合作伙伴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如阿斯利康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以下简称A*STAR)及其他机构共同开展了针对治疗心衰的新型疗法研究;拜耳与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NHCS)共建探索性心血管研究卓越合作中心,将获取高质量的患者数据并运用到早期临床研究中,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提供支持。
在当地开展临床试验合作也是常见的模式之一,借力于新加坡高素质的临床人员、丰富的临床实验网络及其快速协调能力,新加坡的早期临床试验高成功率吸引了大批企业的关注。如天演药业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CCS)、新加坡转化癌症研究联盟(STCC)等机构合作开展抗CD137激动型抗体ADG106与抗PD-1抗体纳武单抗联合使用的Ib/II期临床试验。
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正逐渐成为跨国企业及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优选之地,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生态链合作伙伴、强大的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能力、以及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
提起新加坡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就不得不谈到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以下简称“A*STAR”)。作为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下属机构,A*STAR致力于链接学术和产业之间的研究与发展,培养了许多尖端的研究人才,期望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在科学、技术和开放创新方面的全球领导者。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正在与A*STAR及其下属研究所开展研究合作。如药明生基与生物处理科技研究院(BTI)合作将药明生基的TESSA™专利技术引入亚太地区,旨在促进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的科研创新。
A*STAR主管的另一研究机构新加坡实验药物研发中心(以下简称“EDDC”)是新加坡的国家药物开发平台,今年初也与云顶新耀达成合作。云顶新耀从EDDC引进的一组3CL蛋白酶抑制剂的全球独家授权药物EDDC-2214, 双方将共同合作,一起开发、生产冠病口服药。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组织架构图
高校强大的研发实力及人才资源
除了政府机构层面的资源之外,新加坡高校的研发实力及人才资源也非常强大。就生物医药产业从业者而言,生产人员及研究人员的数量已达到26000余名。高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南洋理工大学(NTU)等都处于研发实力雄厚的队列。为促进地方高校的研究实力提升,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和教育部成立了六个卓越研究中心(RCE)。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四个卓越研究中心都落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并设立了癌症科学研究所,目前共有21个PI,以及近150位研究人员。对于外部共同合作,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持开放态度,2021年共开展了101全球合作,中国是第二大研究合作国。
新加坡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人才资源,以及高校强大的研发实力,都成为吸引中国及全球企业来此开展研发活动的重要因素。下篇我们将分析新加坡究竟有哪些全球实力领先的研究领域,以及除了本土研发优势之外,新加坡还可以如何帮助研发企业从新加坡走向全球。
了解更多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由经发局EDB和艾社康联合出版的《加速东盟市场开发,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全球市场拓展》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