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低调扫货变身“白衣骑士”,5年前断臂求生的万达又回来了?
⇅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年轻气盛的儿子在微博上公开挑战上市公司,王健林却忙着在北京扫货,悄悄拿下了北京蓝色港湾和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的整体运营管理权。
过去一两月来,王健林成了出钱最大方的“外援”,上门跟他谈合作的生意伙伴多了起来,比如河南建业的老板胡葆森、鑫苑集团董事长张勇和山西田森集团董事长杜寅午等大佬。
拿下这么多笔大单子,王健林却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件有过多宣扬。经历了前几年的水深火热后,老王已经很少公开露面,也不再说那些“凡尔赛”的金句。如果按老王以前的性格,他可不会这么低调处理。
2022年5月1日,北京蓝色港湾管理权将全面移交给万达,为期20年。五棵松卓展中心也将由万达管理,之后将更名为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未来将落位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国旗舰产品。
5年前还在断臂求生的万达,以及一度从首富滑落至榜单30名开外的王健林,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白衣骑士”。最典型的就是和河南建业的老板胡葆森、鑫苑集团董事长张勇的合作。
王健林曾经坦言,如果不是轻资产,很多城市自己投资持有很难获得项目。
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万达轻资产广场的数量快速增加,随着“轻资产”项目在新开业项目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到2021年全部项目都实现“轻资产”化算是水到渠成。
万达商管的轻资产战略是,不投入资金,只输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与运营,并分得收益。
也就是说,万达不做硬投资,新的万达广场万达不需投入太多钱,甚至可能不投一分钱,而且避免了土地竞争和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目前融资端收紧,土地价格高企,持有型的物业越来越多,许多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压力很大。惟有轻装上阵,才能一骑绝尘。
这是王健林在2015年就想明白的转型战略,在商业地产日益受制于房地产周期波动时,轻资产转型的效益更多体现出来。万达轻资产不赚卖地差价,赚租金和服务的钱。其收入来自三方面:商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根据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万达商管收入达到了106.36亿元。
如果单单从营收状况来看,万达商管近年来交出的业绩十分亮眼。截至2021年9月30日,万达商管实现营业总收入344.87亿元,同比增长27.48%;手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40.16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王首富没有焦虑。
2021年10月,万达将自身的房地产业务进行剥离,以轻资产管理的新身份,重新来到了IPO的门前,并获得PAG、碧桂园、腾讯、蚂蚁金服等豪华朋友圈资方的看好,总估值约1800亿元。
而为了获得资方的青睐,万达商管与战投公司签订了一份严苛的“对赌协议”,签署了一份三年完成220亿元利润的对赌协议,同意保证万达商管2021年到2023年实际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亿元及94.6亿元,三年利润总额共计约220亿元。如未达成,则大连万达商业及珠海万赢将以零对价转让有关数量的股份或向投资者支付现金,以补偿投资者。
就2021年的利润表现来看,王健林完成接下来的业绩对赌颇有压力。2021上半年,万达商管的溢利为6.56亿元,核心溢利为20.65亿元,完成对赌目标的40%。
而万达商管近年来的利润下跌走势,也让外界替王健林实现对赌协议捏了把汗。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6个月,珠海万达商管的净利润分别为20.22亿元、12.48亿元、11.12亿元和6.56亿元。
想要迅速提升利润水平,万达需要靠大规模的轻资产提速。
2020年开业的45座万达广场中,轻资产占比超过六成。截至2020年9月底,万达商管已签约“轻资产”项目53个,是2019年全年签约40个“轻资产”项目的1.3倍。预计2020年万达商管全年签约“轻资产”项目将达到65至70个。
根据万达商管董事会要求,今后每年签约“轻资产”万达广场将不低于60个,万达商管将彻底“轻资产”化。
近年来,万达还将轻资产战略从广场扩展到酒店、文旅、体育等各个产业。万达的轻资产品牌价值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将成为万达未来巨大的核心竞争力。
依靠房地产起家,到通过商业地产强势占领市场,再到转型轻资产战略,万达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多轮变革。对于万达商管的上市,王健林期待的是,通过提速轻资产战略,让万达摆脱资金、资产等限制,最终回到“安全区”。但在多个不确定性面前,万达商管能否成功敲开IPO的大门,依然成为它今年最大的悬念。
来源丨搜狐网、新浪财经等
编辑|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