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读书|时间之河中的女性成长纪实——“东方读书会”从两本传记切入,探讨女性的力量
7月21日下午,由东方出版中心主办的“东方读书会”第七期主题读书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这也是第六届上海图书馆阅读季的活动之一。本期读书会以“多元文化和多重角色下的女性成长——从《默克尔:女性的力量》说起”为主题,邀请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资深翻译黄霄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帆、同济大学副教授张克芸进行对谈,《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主持。
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
“多元文化和多重角色下的女性成长”这一主题是从两位杰出女性来切入的。一位是《默克尔:女性的力量》一书中的主角、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她本身具有东德女性科学家的背景,也有独特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手腕。另一位是《早安,曼德拉先生》的作者拉格兰奇,她长期陪伴在伟人曼德拉的身边,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见证了曼德拉生命中的很多重要事件。读书会上,三位女嘉宾分享了她们的阅读感受。
张帆在一个月内读完了两本书,感到非常震撼。在《默克尔:女性的力量》的字里行间,她看到了一个置身于政治之外的伟大女性的生命力。在翻开书之前,张帆期待它是一本伟大女性的传记,但阅读之后发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它更像一本“短篇小说集”,情节引人入胜,将默克尔的政治洞见和人格魅力充分延展,主题不断切换,这也迎合了新世纪德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格调或审美取向。
张帆指出,在德国文学界流行这样一个说法,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人们身处一个碎片世界中,每一个碎片都折射着历史的真相,成为“文学小叙事”的必备要件。德语文学从峻急宏大的政治叙事或者历史叙事转向了一种温和的小叙事或微叙事。可以说,《默克尔:女性的力量》在传记书写方面是一个叙事革新。同时,也展现了默克尔除了作为一个伟人的政治成就、外交成就以外,也是一个生活者,引领政治域向生活域转型,有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倡导的生活政治。
而《早安,曼德拉先生》这本书也非常引人入胜。作者拉格兰奇在序言里就交代了,这不是关于曼德拉的故事,这是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这也颠覆了张帆对这本书的一个预设的期待,她以为是在为伟大的曼德拉立传,但事实上作者是用她的情感、她的视角来解读曼德拉,同时展现南非的巨变和错综复杂的世界。让张帆感到非常震撼的是,这样一个女性,她从小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但是她接触了曼德拉之后,逐步改变世界观和价值观,她从一个非常拘谨的行政工作人员,逐渐成为一个卓越的女性,成为曼德拉越来越依赖或者说总统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她不仅安排了总统的生活,所有的日程,所有的会晤,同时,也参与了他重要的决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不仅能力卓越,而且人格伟岸,是一位伟大的“幕后英雄”。
黄霄翎非常赞同《默克尔:女性的力量》的作者科尔纳对默克尔的总结,他说正因为默克尔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她对自身的要求又是如此严苛,所以她反而成了一种英雄,一种后英雄时代的英雄。而拉格兰奇则让黄霄翎产生共情。因为拉格兰奇跟默克尔不一样,她是偶然地被拉到政治舞台上的,她起初并不理解为什么曼德拉会选择她作为私人助理,她就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被选中了。拉格兰奇是一个非常忠诚、重感情的女性,这体现在书中的很多细节中。特别是曼德拉退休之后,拉格兰奇作为他唯一的私人助理,很多事情必须单打独斗,工作量并没有减轻,所以拉格兰奇一次又一次处于崩溃的边缘,尤其是曼德拉临终之前的几年,她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选择忠诚地在曼德拉身边继续为他工作,而且尽一切努力维护曼德拉的最大利益,让人特别感动。
张克芸说其最初读《默克尔:女性的力量》,读到的是一个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女性,展现出一种温和的沉静的稳定的女性的力量。书中有一个关于默克尔的细节,是说长达16年的执政使得德国的小男孩以为德国的总理只能是女性,这样的印象其实是和德国文学作品里的歌德时代的典范女性形象遥相呼应的。
张克芸总结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了65个关键词,而其中有90%都是名词,它是物。我们总是以人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现在可以换一个视角,从周围的物去看它们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甚至是物的灵性也可以折射出或者说影响一个人的气质。65个关键词从“物叙事”的视角进行串联,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比如小标题“三个纽扣走自己的路”,从“物叙事”的角度,其实是用了一种陌生化的语言,把纽扣、衣服这些东西从日常生活给它规约了的意义中脱离出来。默克尔说她的三个纽扣在走路,其实是一个女人在走自己的路。三个纽扣代表着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规约,通常认为西装是政治家的服装,是男性的服装,默克尔说到她的着装问题,她最后妥协了,接受了三个纽扣的西装。服装不能改变,社会规约不能改变,但是纽扣下面的是一个更加诚信的自己。所以我们看到默克尔后期摆脱了这些标签,不管是“科尔的女孩”还是“东德物理学家”的标签,她慢慢延伸出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内核。默克尔在退休以后,过着自己的生活,要重新谱写她自己,她卸下了所有的一切,所以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早安,曼德拉先生”这句话是作者在24岁时,第一次为曼德拉工作,见到曼德拉的那个早晨说的,当时的她手足无措。以这句问候的话语作为书名就好像她重新又回到了和曼德拉一起共事的那个早晨,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并且是温情的。这本书讲述了拉格兰奇从一个脆弱、多疑、敏感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能够应对很多突发状况的成熟女性,但实际上也描述了曼德拉。所以张克芸觉得这部自传实际上是一部双人传记,是两个人一起成长的心灵之书。
不要纠结,走自己的路
默克尔身处多元文化之中,扮演多重角色。她是一位在东德成长起来的女性科学家,也是要处理复杂局面的女性政治家,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拉格兰奇同样如此,她面临南非社会环境中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所以有了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多元文化和多重角色下的女性成长。
对此,张帆认为,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局,需要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具有处理危机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破局的能力,更要有一种定力。比如默克尔在30岁的时候,还在东德的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刚离婚没有小孩,父亲特别希望她能够过上一个富足的中产阶级生活,用他父亲的原话:“你还没有走多远。”默克尔没有生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她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去走自己的路。她51岁的时候当选了总理,在宣誓仪式上,她的父母坐在观众席上,那一刻他们意识到女儿走到了最远的路。
至于拉格兰奇,她把一个女性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便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她变得非常宽容,意识到她的使命,她要通过为总统效劳,或者说代表总统的立场去为世界的、民族的和解与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她撰写这本书既是彰显曼德拉的精神遗产,同时也在彰显人类和平共处的愿景。张帆觉得当一个人的格局能够不断上升,那么她的成就也会越来越大,她也会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黄霄翎也提到了“三个纽扣走自己的路”,其实就是女性穿裤装。20世纪70年代,有一位女性穿了长裤在德国联邦议院进行演讲的时候,遭到了严厉警告,还收到了很多威胁她的恶意谩骂的信件。而男性在台上的着装和外形根本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默克尔执政期间接受的访谈节目中,有很多是针对她的外形不好、她的着装、她的化妆技术应该改进之类的,黄霄翎觉得默克尔在这个时候处理得非常好,她既要想到一种办法,能够满足她对简单务实的需求,又能够让那些唠叨的人闭嘴,那就是引进了所谓的权力制服——上身全部是糖果色,各种各样的亮色,下身永远是长裤,她就这样很聪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拉格兰奇讲到她曾是一个所谓的种族主义者,他们从小就被教导黑人是危险的,棕色皮肤的人种是有问题的。但在加入曼德拉的团队后,她慢慢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很多观念是不正确的,比如在跟很多黑人讲话时,一开始她认为必须要用蹩脚的、在电视剧里经常听到的那种很奇怪的所谓黑人英语,黑人才能听懂,但是后来她发现不是这样的,就用普通的英语或者用她的南非荷兰语跟黑人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
黄霄翎指出,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身上所展现出的强悍的生命力,以及非常开放的心态。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仅是对他人,对自己也应该不设限,要相信自己是有潜力来克服各种困难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有幽默感,这两位女性都有幽默感,有自嘲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现代女性如何应对多元文化和多重角色下的压力这一问题,张克芸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它实际上是把女性描绘成了一个多任务的处理器,就是你方方面面都得行。
比如默克尔,除了着装外貌的问题,别人还指责她没有孩子,她结婚、离婚、再婚,但就是没有孩子。可是她在联邦议院做的部长却恰恰是跟妇女儿童相关的。不仅男性政治家对她冷嘲热讽,还有来自同性的不理解和指责。但默克尔有稳定的内核,不断成就自我。有句话叫做“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这个序章还是会延续下去的,默克尔本人还在继续书写她的人生,如同我们也在续写我们自己的人生。
张克芸认为,这两位女性用她们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她们的意识,用她们走到至今为止的生命足迹,告诉了我们,女性要拥有一个不设限的人生,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内核,同时机遇来了,你还要不怯于去尝试,不要纠结,走自己的路。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来源
文汇APP: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或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排版|黄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