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银行行长被骗3.5亿元?

赵原野 鹰眼观天涯 2023-05-01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时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近日,山东滨州市一桩特大诈骗案件宣判,某银行行长李某为了女儿上学,先后26次上当受骗,被骗金额达3.5亿元,截至案发仍有近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

而与山东一衣带水的河南,则陷入了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境界。

在4月18日,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发布系统升级的公告,暂停了线上业务。多个村镇银行储户告诉记者,从4月18日起,他们无法取款。

在无法取款2个月后,6月18日,许昌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表示2022年4月19日,许昌公安依法对河南新财富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涉嫌重大犯罪立案侦查。现初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该公司实际控股人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利用村镇银行实施系列严重犯罪。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
6月18日晚间,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就此事做出回应,表示责成相关村镇银行做好资金信息登记和后续处置工作,同时提醒相关群众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工作。

山东这边也炸了锅,在网络引起一片哗然。一个银行行长,为了孩子读个书,竟然能“提出”来几个亿,这是什么样的银行?

原来,2014年的一天,内蒙古赤峰市的赵某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的滨州某银行李行长。

赵某河得知李行长的女儿将要参加高考艺术类考试,但是成绩不太好。

赵某河当即表示:“这事不难办。”

他说:“我姨父是高校副校长,并与教育部多位领导熟识,路子特别广,我可以替你去问问,看能否安排你孩子上个好大学……”

赵某河还虚构出教育部“郭部长”、北京某学院“曹院长”和北京某大学“顾校长”等,让李行长深信不疑,对其大包大揽的入学操作满怀期盼。

 “上大学首先需要选号,这是必须的上学流程。”赵某河声称,已经委托自己的姨父霍某帮忙牵线搭桥,但必须要先付一笔活动经费。

李行长一听,头脑一下就热起来,他先后向赵某河转账100余万元。



之后,赵某河再次找到李行长,谎称需要办理北京某学院的艺考合格证,并安排李某之女进入该学校就读,但活动经费明显不够。

李行长毫不怀疑,又迅速向赵某河追加活动经费,一连串操作后,又先后转去近300万元。

2015年6月下旬,赵某河再次电话联系李某,称教育部内部局域网上,有个可以在后台查看大学录取情况并能修改高考分数的“小数据库”。而开启这个“小数据库”,需要缴纳保证金及提档需要的担保金,为此,他又狮子大开口,向李行长索要了665万元。

就这样,一番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天价运作费用下来,李某满以为女儿上学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对于赵某河的深厚背景更是大为佩服。

2015年7月,李行长的女儿果然进入北京某教育学院学习,但他发现女儿没有正式学籍,便反复向赵某河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某河又使用了另一个谎言:“现在办不成正式的学籍,得慢慢来才行。要想转正成正学生,就须购买教育部等部门的教育基金。”该基金还有年息百分之八的收益。李行长信以为真,再次又往赵某河的指定账户转账850万元。

2015年8月,赵某河又谎称该高校无法对他女儿提档,必须登录学信网并开启提档程序,但提档程序关联16个端口,而要想成功提档、顺利办理学籍,还必须缴纳每个端口50万元的保证金。

他还透露,这已是自己姨父协调所有关系换来的最好结果,从而又骗的李行长1461万元。

就这样,在短短一年内,赵某河先后编织“向学校缴纳担保费”“更改高考分数”“开启数据库费用”等多个借口,先后8次骗取李行长1.5亿余元。

2016年11月,赵某河给李行长打电话称,教育部的“郭部长”和自己姨父因违纪插手帮助购买教育基金,引起上面重视,“为保证前期购买的教育基金安全,必须再转入一笔保证金”。于是,李行长再次向赵某河指定的账户转入4100万元。

2017年6月,赵某河冒充某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孙某,与李行长取得联系,称购买教育基金已被中纪委盯上,教育基金已被冻结且被定性为行贿款。

“孙某”说,李行长涉嫌行贿罪,为洗脱罪名,需要制作虚假流水账目,再行重新交款,以便将前期购买的巨额教育基金置换出来。

至2018年3月,赵某河先后又从李行长手上骗1.52亿余元,为维持李行长对教育基金的信任及满足李某催促返还教育基金要求,赵某河退还李某3372万元。

至此,赵某河前后共向李某实施诈骗9次,先后向李行长索要钱财共2亿余元,用于个人投资酒店、网吧、购房以及购买豪车、奢侈品等。



所以说,这年头,很多事情,是不能比的,大家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都在同一个世道混饭吃,可差别就那么“上天入地”。你一比,不是被活活气死,也会被活活愁死。

比如河南这事,这些取不出钱的储户,先是被要求“稳定情绪”,然后又被赋红码,中间还经历了一波“放开取款”,真是大开了眼界。

而且,在7月10日发生数千人“聚集”,期间白衣人黑衣人“维稳”,储户们流血之后,7月1日竟迎来了转机:自7月15日起,河南村镇银行将对5万元及5万元以下的客户先行垫付!



而山东的李行长也逐渐发现情况不对,2018年10月得知自己被骗的真相后,他多次催促赵某河归还钱款,却被对方再三拖延。

李某明知自己上当受骗,却碍于公职人员身份,担心自己用公款为爱女上学“铺路”的事暴露会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场,始终未曾报案。

他只能自己暗暗吞下这枚苦果,同时考虑到赵某河有实际的投资,李某又想出了“以资抵债”化解金融债务的招数,想要瞒天过海。

为侵吞银行贷款,李行长伙同小舅子孙某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订立攻守同盟,授意孙某某、张某制作伪造的购销合同等虚假贷款资料。

然后,违规发放贷款,形成欺骗性资金转移办法,然后又想出借新还旧、还后再贷、冒用他人名义等花样,导致银行贷款屡屡流失而不被察觉。

从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李某伙同孙某某、张某先后伪造26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流水、贷款资料,冒用他人名义骗取银行贷款3.5亿元。

所有不法所得,除用于李行长等人的个人挥霍外,均被赵某河诈骗得手,截至案发仍有近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的经济损失。

2021年11月3日,滨州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河无期徒刑,赵某河不服,提起上诉,今年3月11日,山东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今年4月29日,经山东省博兴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李行长被法院以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这李行长才被判刑7年,你说他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还是另有“贵人相助”?

只是我们想知道,作为“同道中人”,这李行长想过河南几十万取不出钱的储户吗?

关键是,银行的钱在李行长这样的人眼里,是不是“予取予求,”就像我们从办公室拿一摞旧报纸?

这当然是他的问题,属于违法犯罪,但制度呢?监管呢?

虽然李行长的事与河南村镇银行无关,但其中的逻辑是不是一样的?

关注鹰眼观天涯,了解世间百态。
投稿微信yygty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