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父亲有份供销社的工作,所以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我得以有学可上。
我一口气读到了高中,在这里遇到一位好老师——班主任莱福生,莱老师看我是个“可塑之才”,就经常给我“开开小灶”。
高中同学李振波有一本《欧阳海之歌》,我借来看,深受震动,暗暗把欧阳海当成我的人生偶像和楷模,决心像他那样生活和战斗,将来要去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1974年6月,我高中毕业了,成了我们村少有的高中生。也因此受到很多关注,参加生产队劳动,不久还让我当副队长,领着群众干活。
我一边劳动,一边不忘看书,还经常放工后跑步回家,目的就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毅力,为当兵积蓄力量。
半年后,在父亲的支持下,我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参军了。
在新兵连,我积极训练和学习,工作十分突出,为配合新兵教育,班长经常让我在大家吃饭时读发言稿,叫“饭堂广播”。
新兵连结束后,我分到了一个叫“龙口连”的空军海岛连队。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无线电训练,感觉不如“真刀真枪”来得痛快。后来通过学习教育,明白了“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就老老实实进行专业训练。
平时,我坚持多读书、多练习,逐渐成为连队战士中的一个“文化人”,经常上台演讲。
1977年,因学习、工作突出,我被潍县营评为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标兵,在全营五个连队进行了巡回报告,并在团“双学”代表大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1979年,我被提升为干部,当了一名排长。
1983年4月底,《中国青年报》在全国首次发起了“读书与求知”百科知识竞赛,当时我已经当了副指导员,于是就组织了部分干部战士参加竞赛。
那时还没有网络,连队也没有过多的书刊。为了收集资料,我带领战士们到处“攻城略地”,哪里有书报就去哪儿,当地新华书店和龙口发电厂等一些国有单位的图书馆,都变成了我们的读书根据地。
由于时间紧,又没经验,大家都没能获奖,但这件事激发了官兵读书学习的热情。
从此,我就和大家一起读书、看报、收集资料、抄写名言名句,每个人都有各种剪贴本、笔记本,在连队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之后,我们参加了全国各地的多种知识竞赛,陆陆续续地开始获奖。
1983年6月,我们连队换了新班子,崔兴运和尚栓同志来当连长、指导员,连队面貌迅速得以改变,官兵精气神更足了。
1983年9月,《空军报》举办“空军青年百题知识竞赛”,这次连队准备充分,参赛的人也多。
前期的努力耕耘终于有了好结果,我们获得“大丰收”,看着印在空军报上获奖名单,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收到报刊、杂志公布的获奖名单,只要有我们连队的同志,都会在名字下面用红笔标注一下,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
1984年,济南军区空军张振先政委视察部队,来我连检查工作,当他走到我的办公桌旁边时,惊讶地看到那么多获奖名单,问这些画红线的都是你们连的同志吗?我回答是,并向他介绍了有关情况。
张政委被连队官兵的这份读书热情和求知欲望所打动,他非常高兴地说:你们连队真了不起,你们连队有故事,其它连队都像你们连该多好啊!你们的事迹要总结,要推广。
张政委回去后,立即安排青年科向军科长、刘全民干事来连队采访。
很快,空军报、前卫报刊登了龙口连积极读书学习参加知识竞赛的先进事迹。接着,解放军报郭殿成副主编也来连队了解情况,随后解放军报也进行了报道。后来上级领导和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龙口连火起来了!
我作为读书活动的主要领导和组织者,深感责任重大,开始思考如何把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在上级机关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连确立了把读书与政治教育、培养人才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的方针,使干部战士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增强了扎根海岛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
尚栓(右)与李培伟
1986年,崔连长和尚指导员分别晋升、立功进了机关,我被提升为连指导员,开始全面主持连队的政治工作,全力抓紧抓好读书育人活动。
1987年5月,作为空军基层单位的唯一代表,我出席了全军基层政治工作会议,并转发了《开展读书活动是新时期加强连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的书面发言。
1988年3月2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空军司令员王海、政委朱光签发命令,授予我们龙口连“读书育人模范连”荣誉称号。
空军命令中是这样说的:
自1983年以来,该连紧紧围绕培养“四有”青年军人这个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活动,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军内外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参加竞赛55次,有257人次获奖,其中53人次获一、二等奖。
连队由多年的后进单位跨入了先进行列,连续四次被评为优质情报雷达连和战备建设先进单位,团支部连续两年被空军评为先进。为表彰该连的先进事迹,决定给其授予“读书育人模范连”荣誉称号”。
1988年3月,我带着排长唐峰、胡东胜和刘斌信两名战士组成了一个汇报演讲团,在空军机关举行的“发扬雷锋精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报告会”上,我们分别作了汇报演讲,我的题目是“在知识的沃土中培育“四有”军人”。后将录像带发至空军军以上单位。
1988年3月4日,李培伟(后排中)受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延东(前排中)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北京期间,我们还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团委、驻京附近的空军部队等单位进行了汇报演讲。从北京回来以后,我们又在济空机关和各部队进行了巡回演讲。
之后,我个人又先后应邀到空降兵15军和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进行了汇报演讲,并同空降兵42旅的营以上干部和上海空政院基层学员队的学员进行了有关读书的对话交流,进一步扩大了“读书育人模范连”的影响力。
1989年,连队分别被中央组织部和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个人也被树为“空军优秀基层主官标兵”,荣立二等功,受到了提前晋级、晋衔的奖励,并被提升为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
李培伟与连队干部在一起
有了荣誉、提升了职务,但我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团党委的领导下,全团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育人活动,我作为宣传股长,一边积极组织指导基层活动,一边利用越来越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抓紧读书学习。
那些年,我先后自费购买各类书籍2500多册,积极参加全国各类读书知识竞赛,有20多次获奖,其中有全国性知识竞赛一等奖,也有地区性知识竞赛第一名。
我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再立三等功。
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我掌握了大量的军事历史资料,为了让更多的官兵分享到这些知识和资料,我决定出本书。
对一个高中毕业的人来说,要想出书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基层部队做这种事情的人几乎是闻所未闻,所以周围也有不同的声音。
但我认为这是有利于官兵读书学习的好事,决心很大。所以就利用去上海学习进修的时间,报考了大专函授学习。
同时,我的直接领导,政治处于瑞珍主任给与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干劲十足。
我开始加班加点地整理资料,利用所有的节假日和工作之余,最终编辑出版了《世界军事之最》和《中国军事之最》两本书,填补了国内此类书籍的空白,得到了广大干部战士的好评,很多人都喜欢引用其中的知识点。
1990年下半年,上级安排我到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学习进修一年,我如饥似渴地扑进了课堂和图书馆,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学习。
进修期间,我被学院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树为“优秀学员标兵”,并荣立三等功。先后在全院作了《立足培训目标学雷锋 努力争当合格学员》和《树立坚定的革命事业心 努力争当合格党代表》的汇报演讲。
1992年,我被提升为正营职政治教员,交流到兄弟部队空五师。
李培伟(左二)与战友在一起
正当我在部队如鱼得水、大展宏图的时候,“大后方”出事了。
1992年下半年,我家烟台所住的区域进行旧房改造,那时还属于新兴政策,许多方面不够规范。
我家的住房面积是22平方米,一排小平房中的一户。回迁后只能得到30平方米的高层楼房,还需自己投入4.7万元,否则就算自动放弃。
那时的4.7万对我们来讲属于天文数字,有些好的单位帮职工解决一部分,但我家属单位不管,完全靠我们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
我们院内有两户军属,都是因住房面积小,家底薄,却得不到任何优抚政策,导致迟迟没有搬迁。
拆迁公司不管不顾,为了逼你搬迁,把房屋四周全拆了,断水、断电,周围一片浪迹。
我的一位战友刘炳山到我家来,看到这种景象后,说:从贫民窟里走出一名空军少校。
为此,我还给当时的烟台市长写过一封信,反映情况。
断水断电后,我家属找人帮忙把电线接到250多米处的一个企业单位,水也过去打。
后因影响施工,拆迁公司又在新建小区靠边地方,安排十多平米的小箱房,让我们临时住。
再后来,给了一套西郊住房,而我们住东郊,上班上学都太远,也没去住,我单位分房子后就收走了。
我和家属老家都是在海阳,她在烟台粮店工作,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孤身一人带孩子,没有人帮忙,忙碌了十几年。
因为拆迁这件事,让我家属感觉到军人的“不可靠”,在部队再努力能干,却解决不了家里的任何问题,因此她开始逼我转业。
于是,为了家庭和谐,我便萌生了转业的念头,打了转业报告。
师领导让我跟上面联系,我又先后给济空杨汉文政委写了两封信,要求转业。
1993年初,组织上同意我转业了。我写信告诉了上海空政院石伯年政委,因为他一直比较关心我的发展。没想到,石政委在空军一次的扩大会议休息期间向空军首长建议对我采取保留措施。
于是,济空杨汉文政委和于忠福处长商量,又把我调回老部队,担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以备后用。
但我家属仍然极力反对留队,没办法,第二天我就去济南找杨政委。杨政委教育我说,空军首长器重你,关注你,你应感到荣幸,不能因眼前利益而自毁前程。你这次不转业,在部队的发展比回地方更理想!
我只好又回来做我家属的工作。但她坚决不同意,我又第二次去了济南,杨政委不在,于处长也不在,我便同干部处副处长讲了坚决转业的要求。
1993年9月,我终于转业回到了烟台。
李培伟(左一)与战友合影
19年的军旅生涯结束了,我深感收获多多,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到一个历经风霜的正营职干部,立过功、受过奖、出过名、还出过书,走了一条颇不寻常的成长之路。
这段军旅历程,对我而言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段宝贵的生活经历,更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我为此倍感幸福和自豪。
现在想来,我这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在人生路的关键时刻选择了转业。本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没有顶住压力,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对此,我曾感叹过,也懊悔过,它让我记住了一段箴言:一个人没有强烈的企求成功的欲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这是一个沉痛的人生哲理!
转业后,我仍然时刻关注着老连队、老部队的发展进步。
有机会就回龙口连看看,2012年3月,我把在部队以来自费购买的2000多册书籍捐献给老连队。
我还应邀回到老部队,与官兵交流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
李培伟回到老部队作报告
从部队转业后,我进入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工作,第二年就分了房子。当时按行龄(军龄却不算行龄)加职务得分,我分得了64平方米的住房一套,总算解决了根本问题。
我认为,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现在的胜利,而过去的失误,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赢得未来的成功。
于是,在新岗位,我认真学习金融业务知识,坚持和发扬部队拼搏进取的精神,凭着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的转变,由外行变成了内行。我先后担任过分理处主任,分行办公室秘书,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等工作。
尽管岗位平凡,工作中也遇到一些挫折,但在我的灵魂深处,始终有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自己去努力。我认为的成功就是一步步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而不是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每当看到不少年轻人渴望成功的眼神,却找不到正确的成功之路时,我就想做点儿什么。
我总以为,一个人如果只为个人而活,只为家庭而活,其意义是有限的,只有献身一种梦想和追求,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2005年6月,我已办理了内退手续,由于工作需要又被返聘回单位上班,工作之余,我决定再写一本给青年人看的书。
虽有前期的积累,但动起手来仍然有很多困难。
一是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必须具备最新的知识结构。为此,我经常去新华书店淘书,时刻关注最新的文化资料,生活的各个空间都放有随手可看的书刊。
二是每天书写三到四个小时,用十六开的纸裁开了写,边写边改,然后再输入电脑,光稿纸就用了好几摞。
经过几年的努力,《卓越者词典》终于杀青了,2009年,由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予以出版发行。
其内容主要体现了我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理念,对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与生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了论述,全书贯穿了不甘平庸、积极主动的价值追求和进取精神。
后来,又同党内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增加了四万字的内容,出了《卓越者词典》修订版。
此书的出版和发行,得到了中国银行各级领导的鼎力相助。甘肃省分行郭心刚行长作推荐序言,总行党务工作部刘秀琴部长给予了充分肯定,总行和甘肃、山东、上海、湖北、新疆、广西、福建、贵州省等分行给与了大力支持。
我是这样想的,当一个人决意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做不成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做成了会有很大的价值,那么就一定要努力去做。敢于梦想,付诸行动,正确的事情都有成功的可能。
人生如潮水,有起有落,在你生命的长河中,哪怕是掀起一点小小的浪花,那是你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瞬间的精彩不能表明一生的成功,而一生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必将引发生命的辉煌!
但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逢厄运、挫折和失败。
2013年10月,我在查体时,发现右肺有点儿问题,最后确诊为肺癌,随即做了切除手术。
那是不堪回首的8个多月,6次住院化疗,使我的生命“大厦”遭到了前所未有、空前强烈的损害和破坏。
在突如其来的疾病面前,我的健康虽然遭到了的摧残,但它丝毫没有动摇我生活的信念,我的意志更加坚定,精神屹立不倒,依然充满乐观和阳光。
对这个疾病,我的想法是:死都不怕,还怕病魔吗,还怕活着吗?既然得了病,害怕或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面对才是正道。
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不把疾病当回事,也不去想它,让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命老天定,胡乱想没有用!
归根结底,这还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我想,高中时期的《欧阳海之歌》奠定了我三观的基础。
为此,我积极进行治疗,严格按照医嘱吃药和生活。
2015年,我到龄退休了。生活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家庭和确保身体的恢复上来。
2019年7月,我的肺癌转移到左颈淋巴和左肾上腺,最后选择靶向治疗,主要用药是第一代克唑替尼,二代阿莱替尼和三代劳拉替尼。
出现耐药后,尽量延长时间,因为越是后面的药物,耐药后选择越少。而长期服用靶向药对身体伤害太大,费用也高,每月药费15600元,自费近5000元。
我目前的退休金是6500元。这些年患病,我个人都是“吃老本”的。自己的这种经历,也让我知道了家庭和个人面临困难时的无助。所以,在得知一些战友家庭变故及患病的情况后,我仍然积极捐助困难战友,前后3次分别资助了3位战友。
2020年11月15日,我因去医院治疗,错过了张胜云战友患病的信息,10天后我得知情况,马上通过战友捐款1500元,以表心意。
当有战友问我为什么还要坚持捐款时,我告诉他:“对我来说,钱多钱少一个样,余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个好心情,比什么都好。”
对于生命,我喜欢一句话:一个人只为个人活着,只为家庭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吃了整两年靶向治疗药之后,2021年6月,我已改换中药治疗,效果还可以,费用也降了下来,能维持现状就好。
回顾几十年的人生,是读书影响和改变了我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位,从而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顽强的毅力和坚定执着的追求,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志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套用一首诗,用来激励自己:
假如有人问我,你的幸福是什么?
我一定告诉他,过去的岁月曾有过成功;
假如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能让生命平庸。
在人生的历程里,
永远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生活中始终坚持追求和创造,
人生就一定充实而富有,
精神世界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回首往事,我无怨无悔;
面对现实,我壮志未酬;
展望未来,我矢志不渝。
我依然坚信,坚韧不拔孜孜追求,
有限的生命,终将绽放璀璨的光芒!
2016年5月1日访问龙口连合影,左起:董学强,崔兴运,胡文华,尚栓,李培伟。
2022年4月底,我偶尔感到曾做过右肺下叶切除手术的地方有时有点痛,后来发现起床时更为明显,其他没有什么感觉不适的反应。
两个多月后,就到医院做了个肺部Ct,才发现肺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癌性淋巴管炎、骨转移、肝新发低迷度影等)。在大夫的建议下,于7月中旬作了第一次住院化疗。
8月初将二次化疗,估计至少要化疗五六次。
在三月份的时候,我曾做过胸部和腹部Ct检查,都没有问题,看来就是最近这几个月出了问题。我想了一下,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从去年5月停止了靶向治疗,改为吃中药治疗。吃中药在短期内也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下去就会出问题。
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患者,肺癌转移先后有多处肿瘤并存(肾上腺、颈部淋巴,后胰腺、甲状腺癌)只有坚持常年靶向治疗才是最安全的,这也是大夫的要求。
这次住院查血结果,有两个最重要的两个癌症数据特别高,一个是癌胚抗原260(正常值是5),二是199糖蛋白340(正常值是36)。如果坚持靶向治疗,这两个数据就不会高起来。
二是我老婆有严重的脑梗后遗症,大小便失禁,说话、走路都不行。从去年八、九月份以来,连续住院。
她9月底出院后,便在针灸了近两个月,效果还可以。去年12月的一个中午,她自己下床后仰了过去,后脑勺触地,当天没有任何反应。
第二天走路就不如头天,第三天走路更不好了,我才意识到是跌坏了,我马上咨询徐林大夫,说可能是轻微的脑出血,影响了走路。后在中医院进行了五十天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又继续针灸治疗至今。
这是我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当然也经历过人生最困难的时刻,比我现在更艰难,遭遇了,只能面对,每个人迟早都会经历自己生活的各种磨难。
在这个过程中,再坚强的人,有时也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产生动摇、迷茫、心情不好,这也是我病情复发的一个原因。
人生就是这样,有阳光明媚,也有阴霾重重;有春暖花开,也有冰霜雨雪。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可为的时候尽量努力,不可为的时候就顺其自然。
对我来说,我没有被生活的各种困难击倒,就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小希望、大希望、眼前的希望、将来的希望,只有看到希望,才能增加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这是一位令人尊敬、令人钦佩却又令人怜悯的长者。
尊敬其勤奋与努力,道德之纯粹,为人之良善;钦佩其执着与坚持,追求之高尚,行为之顽强;怜悯其孤独与落寞,精神之卓然,身体之损伤。
有价值的人生总有梦想,追逐梦想的旅程必定寂寞而漫长;而追梦者却从不觉得枯燥和单调,旅途中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让人激昂。
原先有看到此文的读者留言说:
这是那个时代的光辉,令人尊敬的军人,时代不应该忘记他们。
整个人生充满了正能量,让人敬佩让人敬仰,更是人生励志的榜样。人生就应该是这样,无论平顺还是坎坷,无论处于高峰还是低谷,总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只求人生无怨无悔!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我想,这位长者的一生,无愧于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句话,他的精神世界,也回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
祝他早日控制住病情,为我们的时代再留下更多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