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言传身教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时评。
我父亲一出生就同母亲订婚了,真正的“娃娃亲”。
我爷爷早年是闯青岛,过浙江,跑武汉的买卖人,所以那时候家境殷实,属于大户人家。
可天有不测风云,爷爷猝不及防地离去了,奶奶也相继而逝,不到三年,家道中落。
到父亲20岁迎娶母亲时,家道已是靠打手工业维持日常生活。
由于父亲是长子,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尚未成家,后来又抚养我们姊妹7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可见父亲的艰难不易和辛苦付出,一生劳碌奔波。
父亲伟岸儒雅,身高颀长,剑眉三角眼,皮肤皙白,常年是光头,衣服整洁干净,言语甚少,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调回小镇合作社工作。父亲回家吃饭总坐在家中神龛下四方桌的左边,不说话,大腿偶尔翘在二腿上,叼一根烟,慢慢悠悠地吸着。
等着母亲端来送饭上来,而我们姊妹们,也围桌而坐,父亲开始动筷,我们才开始动筷。
倘若桌上有四碗菜的话,我们拣菜是不能随便瞎拣的,只有父亲先拣吃好,我们才能拣,如果哪个在碗里瞎挑,父亲严厉的眼神一瞪,我们就吓得不知所措。
父亲家教甚严,不怒自威,出门虎虎生风,进屋坐像关公。一生不打人,不骂人,而样子有点骇人。
父亲能写一手漂亮飘逸的毛笔字。每到春节临近时,父亲总要抽出一天时间,早早下班,怀揣各色纸质,搬开大桌,饱蘸砚墨为乡邻写对联。
这个时候,张家大婶,李姓大伯,堂爹爹,叔奶奶好多人,都争相涌进我家门,让父亲写对联,父亲来者不拒。写好之后,就把纸张平铺地上,怕墨汁流下了。
什么"江山如画","春满人间","五福临门","招财进宝"这一些短的横幅就叫小孩子拿好铺开放着,大人们则把"举步出门方方义,招财入户路路通","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长的左右联摆好。
整个屋前房后都是对联,写好的乡邻千恩万谢回家,未写的又陆续而来,一大屋的人围着父亲写字,父亲在红纸白纸黄纸中,龙飞凤舞,行云走笔一气呵成。
家中欢声笑语,人来人往,谢谢、恭维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平时不拘言笑的父亲,这时也露出一整排的白牙,绽开了笑容。
写对联要耽误父亲大半天的时间,几乎半条街的对联都是出自于父亲手笔。写完之后,母亲总会为父亲炒几盆好菜,斟满小酒,犒劳犒劳父亲。
乡邻们也会把鸡蛋,糕点,豆腐,糍粑,糖果送来家中,我们家过年也算是"应有尽有",再加上父母亲购置一些,也算丰盛富足年。
最值得欢喜的是吃年饭,父亲这个时候,和蔼可亲,不时跟我们说说笑笑,讲讲故事。
在年饭上,父亲呡着小酒,谈着笑话,他会把猪耳朵叫"一帆风顺",会叮嘱我们吃鱼不翻面,倘若翻面就是出行会"下雨"。
父亲满脸的慈善和爱意,甚至拣上一根猪尾巴,笑着推向我说:"幺姑娘,快吃,吃了会长成,长长的辫子。"
还有一次吃年饭时,我们姊妹早早换上新衣服,围桌而座,姐姐哥哥都放开手拣菜吃饭,大声说笑。
父亲酒酣正浓,红光满面,非常高兴,对我们说讲个故事。一听说讲故事,哥哥姐姐欢声雀跃,笑语喧哗,我不禁拍手鼓掌。
父亲讲,从前有一大户人家姓郭,生有一女叫秀娥。体态轻盈漂亮,在家有佣人伺候。母亲早亡,父女相依为命。十八岁那年为秀娥定了一门亲家姓赵,是开酒坊的人家。
看好了日子成亲,嫁妆有二百人的阵队,各式柜子、被褥、器具一应尽有,甚至在最后还有两副红色的棺木。那阵式排场非常大,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吹着唢呐风风光光把秀娥嫁到了赵家。
时过境迁,自秀娥出嫁后,郭家已不如从前,家道衰退,几年后略显潦倒。
一日郭父到秀娥家去串亲,还未进门老远就闻到了猪肉的香味。只见秀娥在门囗洗衣服,看见父亲走来,不冷不热地招呼着。
郭父问,姑爷呢?秀娥说出门收账去了。郭父肚子饿了,就说你灶上炖的猪肉香了,盛碗我喝口酒就回去。秀娥道,哪有什么猪肉钝汤,是煮的猪食,没有散酒,全部是整坛整坛未开封的。
郭父听女儿一席话,万泪俱焚,后悔不已。找出纸笔写下了四句"想我从前大不该,大陪大嫁已迟来。瓦罐钝肉是猪食,问你酒来坛未开。”郭父起身离去。
一会儿赵姑爷回家,看见字条就问秀娥,秀娥道出实情。赵姑爷二话不说,抱起年幼的女儿怒气冲冲向水边跑去,孩子大哭大叫,秀娥不知何故,吓得快速追跑。
究其原因,赵姑爷说,我要把孩子淹死,秀娥不解其意,说姑娘乖巧懂事,为什么?
赵姑爷说,你父慈爱有加把你养大,大陪大嫁,到我家来,你一餐饭也不给他吃,我养女儿又有何用?这不是养一头狼吗?人都有老的日子,要有尊老爱幼之心!
秀娥听到这里,恍然大悟,羞愧难当。一把抱起女儿,一边跪地连连认错。然后夫妻二人接上郭父来家中,赡养天年。
讲完故事后,父亲说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有善良的心待人,这秀娥就是被郭父惯坏了,养成了不尊重人,不善待人的坏习惯。
我们唯唯诺诺,若有作思。
当时我小,只听故事情节,不知寓意,时至今日,每每想起父亲讲的故事后所说的话,那是在灌输做人的道理啊。
父亲会下象棋,棋艺在我们镇上数一数二,曾经在县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为下象棋,父亲真正是废寝忘食,什么"险中求胜","炮打隔山子","一战到底","车横冲直撞","过河卒子赛如车",在父亲手中应用自如。
只要有闲,总有爱好者找父亲对弈,常常一盘棋两人对杀,围观者几十人,真正是水泄不通。
对奕者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而看客们躬腰掂身,弯头搭背。一场棋下来将近一个小时,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余兴未了。
父亲乐善好施。当时我们家的日子非常艰难,但只要是亲戚街坊,姑伯姑父来家借钱,父亲总要解囊相助,五块三块钱的给予。还为年幼的两弟弟成家立业,耗尽心血。
父亲在合作社工作几十年,勤劳上进,恪尽职守,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树立我们的人生榜样。
尽管父亲不拘言笑,教育子女严厉。但在外人的眼中,父亲正直、友善、真诚、聪明、大度、勤劳。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我们姊妹七人,养成了勤劳吃苦,努力工作,真诚待人,乐善好施的好习惯。
尽管我们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家户户平平安安,健康康康。这都得益于父亲的严厉教诲,也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报答。
1993年1月23日,下午1点29分,我敬重的父亲大人过世了,享年73岁。回忆父亲的一生,缕缕亲情,满满爱意,不禁潸然泪下。
细微之处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父亲的教诲往往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处世,怎样为人,怎么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如何奋斗,如何努力,如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父亲的职责和实践,他们或言传或身教,或潜移默化或强行灌输,无时无刻不在为此努力。
懂得父亲,这是一个难题,既不取决于聪明和学历,也不取决于金钱和权力。这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沉淀,在人生的旅途中,谁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刻“豁然开朗”,类似一个奇妙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