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记者:我阳了,理赔员却停机了
作者:朱健勇。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酷评。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2022年3月16日,我在支付宝平台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太平财险的保险,保障内容主要 “新型冠状病毒”。
保险期限是1年,2023年3月15日到期。
出于职业习惯,我当时仔细看完了合同的详细条款,没发现理解上或有歧义的地方。
又觉得大平台有保障,就痛快地投保了。其投保过程很简单,点击几个划勾的地方,不到1分钟支付完成,就投保成功了。
其实,早在2020年“新冠险”就已经推出了。
保险公司绝没想到,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由于防疫政策的巨大变化。各地的“阳”数量呈直线上升,理赔成了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12月7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不到一周后,身在北京的我“阳了”。
当时我的症状表现为发烧、浑身酸痛,抗原检测显示为“两道杠”。
这时候,我和保险公司的理赔故事也就开始了。
不过,我直到真的要申请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购买页面显示“已下架”,“理赔”的对话框也找不到了。
和以前想象完全不一样的是,此时的互联网+保险,不再那么“方便”,一切都要回到最原始的方式。
1分钟即可实现支付、完成投保的“互联网保险”,理赔时仍要像传统保险一样拨打客服电话报案。
报案后,太平财险的客服把他们理赔部一个龚姓现场勘查员的电话发到了我的手机上,并表示,“这是我这件案子的专属对接人。”
不过,这名理赔员似乎非常忙,电话一直都打不通。
12月12日晚,在我坚持不懈地拨打电话后,自称其助理的人终于接听了电话。
我被告知需要邮寄若干项纸质版证明材料(身份证件、核酸阳性检测报告、医疗机构盖章的确诊诊断书、CT报告等),快递交到杭州市某地址。
对方还补充道:“抗原、核酸都不行,新冠是一种病,必须要有医生的诊断报告。”
12月12日晚上11点多,我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潞河医院。这家三级医院是北京东部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北京通州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大约2个小时后,我终于随着队伍走进了发热门诊内部,而这才是真正挂号排队的开始。
大约凌晨2点,我终于挂上了号,此时我前面约有200多名就诊者。
严格意义上,我本可以不来,甚至觉得此时到医院就诊,我就是那个挤兑医疗资源的人……
但是我没有办法,因为保险公司不承认常规的核酸报告,更不认自己做的抗原检测,必须让我拿到由医院盖章、医师签名的“诊断证明书”。
凌晨5点40分,终于轮到我了。在我描述完自己的症状后,医生先后给我开了单管核酸、抽血、CT等单子。
1个小时后,抽血结果出来了,医生给我拿了两盒药,“CT和核酸结果下午才能出,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结果出来后,你再过来。”
得,为了诊断证明,我还得再跑一趟。
熬了一夜,我的头更加疼了。
第二天下午,我又一次来到这家医院,当医生知道我开这些的用途时,一声叹息说:“他们这是在折腾你啊!”
当我把相关材料都准备好,联系理赔员打算邮寄出去时,我发现无论如何也拨不通这名工作人员的手机了。
我觉得他肯定特别忙,那我等等,多打几次。结果,两天我打了37个电话也没人接。
无奈之下,我再次联系了客服,确定了材料和邮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
12月15日,相关材料从北京寄出,12月17日EMS快递显示,快递件在杭州被签收。
疫情三年来,“新冠保险”在各大平台收获流量,曾是保险市场上的“网红产品”。
然而,昔日的热卖产品,情况急转直下。
感染新冠人数激增也带来大量理赔,极大拉高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同时有关“新冠险”理赔难的投诉纠纷也层出不穷,各类奇葩拒赔理由频出。
历史的尘埃,也落在了我的头上。
12月18日,在快递显示签收的第二天,我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万万没想到,理赔员的手机停机了。
12月22日,在太平财险签收我的理赔材料6天后,自称理赔部工作人员的俞某给我拨通了电话。
“你的情况,公司赔不了。”
“你是已经看到我提交的理赔材料,然后正式回复我的吗?”
“没有,我看不到你的材料,只是工单分到我这儿了,我作回访,你还得联系你的理赔员。”
“他停机了啊?!”
“那你再联系95589吧(客服)……”
“另外,你都没看我材料呢,结论已经出来了?”
“国家防疫政策已经变了……”
“防疫政策变了,就不按合同来了吗?”
“大风险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我答复不了你。我记录反馈。”
第二天,也就是12月23日,太平集团客服一名工作人员拨通了我的手机。
在我又一次重复了一遍情况后,电话那头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先生,我再记录反馈一下吧。”
“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工号?”
“先生,我没有工号。”
“那怎么称呼你呢?”
“......”
随后,手机传来了嘟嘟嘟的声音,电话被挂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