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稻为桑,嘉靖可以,莫迪可以吗

言左右 言他君 2022-09-26



嘉靖后期,大明的国库亏空越来越大,竟达一千四百万两之多,国库越来越空了,为了搞钱,在第一集的财务会议上,内阁首辅严嵩提出了一个办法:改稻为桑。

桑田的收益比稻田一般高五成之多,而当时丝绸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改种桑田,便可以通过参与海外贸易,搞到大笔的钱,何况即使从农民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提高收入的办法。

虽然严世蕃压根没想过真的好好改稻为桑,只是为了搞土地兼并,但这项政策原理上却是说得通的,如果执行得法,或许会有歪打正着的效果,资本主义萌芽可能进一步茁壮成长。


但,难就难在执行。

大明的基层基本是乡绅、地主统治,而地主嘛,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土地越多越好,天然喜欢搞土地兼并。

农民如果从稻田改种桑田,就意味着没有粮食,只能通过桑田的经济收益,去市场上买粮,但这个收益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你今天种了,明天就有收益,少说也得一年半载,要是碰上个什么天灾,那就得更久。

而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弱的,积蓄不多,所以面对这个短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的过渡期,扛不过去的几率很大。一旦扛不过去,就只能卖掉自己的田地。

因此改稻为桑的风险显而易见,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改稻为桑实际上是在走钢丝,但凡这种走钢丝的政策想要执行得好,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政策执行队伍。

另外,还得做好配套措施,在改稻为桑的初期,要给桑农们提供粮食,保证他们能挺过过渡期。

但偏偏大明的基层政府还烂透了,高度腐败,执行时严重走样,对于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基层官员就一个字:办他。

你改不改?不改就按倭寇罪处理,杭州知府马宁远直接带着军队踏青苗,强迫农民改稻为桑,愤怒的农民集体到杭州上访。


而风险保障措施也近乎于没有,弄不到粮食(其实本来基层官员也不想弄,为的就是让农民陷入绝境),这样一来,农民们便倾向于不种桑田了,虽然稻田收益低,但好歹有个温饱,能活下去,一来二去,改稻为桑的失败就是必然。

“改稻为桑”这种事并不是古代的专利,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不断在发生,这不,最近,我们的邻居印度的农业改革,便失败了,和“改稻为桑”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迪从2014年起担任印度总理,他打着的旗号是改革派,他想在印度发展工业,提出了“印度制造”的计划,意图取代中国制造。

要发展工业,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毕竟办工厂,第一件事就是征地,征地搞不成,一切都白搭。


印度传统上的征地法有多如牛毛的规定,已经不适应时代,所以莫迪上台后,就搞了土地改革修正条例,结果由于地主们的反对声浪太大,连续三次都没成,只能放弃了。

既然土地改革不行,那莫迪想着,我迂回一下,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不动土地问题,先从农业下手。

莫迪制定了农业改革法案,要废除原有的“曼迪斯体系”。

所谓“曼迪斯体系”,就是印度政府通过大地主,以指定的价格向印度农业收购农产品,农民不能将农产品卖给其他人,而大地主作为中间人,则获得了特权,他们收购农产品后,有权向一系列的超市、商店独家供货。

这个体系早已不适应时代,因为农民无法自由出售农产品,农产品定价也是国家制定的,说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改,作为回报,农民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价格,还有大量补贴,而这些补贴跟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亏空严重。

既然不适应时代,自然就要改革,莫迪制定了新的农业法案,具体就是放开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不再指定,由农民跟中间商自己谈判。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莫迪想通过放开农产品价格,逐步使印度农村和农业商品经济化,而商品经济化,就会令基层地主获益,他们会兼并破产者的土地,用来建工厂或者种植经济作物。

通过这样巧妙地回避土地改革问题,达成工业化,这是莫迪的思路,其实历史上英国工业化也是这个路子,这个思路不能说不对,但和“改稻为桑”一样,问题出在执行层面。

如果放开农产品价格,国家不再管,由农民和中间商谈判的话,价格被中间商大幅压价,就是必然的,虽然从长远来看价格会趋于稳定,但是这个过渡期,短则三五年,多则十年。

有些农民很有可能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就像你改稻为桑,那今年的粮食你得先弄到,以防万一吧,曼迪斯体系废除初期,农产品价格被压低了,这损失是实实在在的,那国家能不能给点补贴呀?

毕竟农民们不富裕,这点钱很可能就关系到子女能不能继续上学、还有没有下一顿,何况农民本就势单力薄,要是和大中间商谈判,压根没什么底气。

而执行层面,印度同样比当年的大明强不了多少,印度基层不仅腐败严重,而且65%的土地被地主控制,他们窃取了基层的权力,使得印度基层实际上是乡绅自治,印度政府无法直接控制基层,也就不具备严格推行政策的能力。

强行推行农产品市场化政策的话,必然导致小农大量破产,地主趁机兼并他们的土地。

面对这一切问题,要想真的改革,改革之前就要未雨绸缪。

但莫迪政府和大明政府都是人才,没有配套措施,想一出做一出。既然没有配套措施,那农民就必然抵制改革了,毕竟饿死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倒是不在乎。

所以印度农民从去年9月起,发起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农民抗议的初期,莫迪的思路和马宁远是一样的,镇压,都给我镇压,一群刁民。

抗议农民在示威中曾遭遇催泪瓦斯和水炮枪等袭击

印度政府出动了大量的军警,跟抗议农民连续对刚了一年多,农民死了750人,随着越来越多人支持农民,莫迪的强硬立场也出现了松动。

特别是最近邦选举临近,这么闹下去,就拿不到农民的选票了,而印度农民占了60%的人口,完全得罪了他们就不好了。

于是党内开始向莫迪施压,莫迪最终扛不住了,前两天宣布,农业改革法案,废除。

印度共产党对于印度总理莫迪决定废除法案发表声明

土地改革和农业改革的先后失败,将直接导致莫迪很难再通过常规手段推动印度的工业化,而考虑到外部RCEP即将生效,到时候外部环境更不利于印度改革。

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印度改革失败,深陷泥潭,自然是好事,但改革失败的莫迪,势必走上一条路——极端主义。

改革最需要的是啥,凝聚人心。

莫迪无法通过改革来凝聚人心,必然会将内部矛盾外部化,转移矛盾,走极端宗教主义来凝聚人心,接下来的印度,内政外交至少有三个动向。

一是在边境地区加紧挑衅中国,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挑动内部民族主义,中国西南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我们不得不防,完全体的川藏铁路得加快脚步了。

二是通过内部疯狂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打击印度的穆斯林,来满足印度教徒的胃口,印度80%人口是印度教徒,团结他们至关重要。

三是国际上可能倒向美国,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但极端民族主义化的印度,又会和美国产生严重冲突,这是因为极端民族主义本就包含着商业上的保护主义。

印度过去长期不开放国内市场,就是民族主义掣肘太大,而且国内工业弱小,但是从业者又众多,他们强烈反对开放外资进入。

2012年时,印度政府想着向沃尔玛等外资开放零售业,允许沃尔玛进入印度市场,结果5000多万人举行了大游行,印度政府瞬间怂了,沃尔玛被耍了一圈。


极端主义化的印度,会更加强调贸易保护主义,更为敌视外资,尤其是沃尔玛、谷歌等美国财团,和美国资本利益产生严重冲突,使得莫迪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政策难以推进。

“改稻为桑”的失败,也标志着明朝的经济商品化改革失败,经济结构的小农属性更加固化,而小农经济是不需要跟外界交往的,大明的经济无法融入当时的世界经济循环,往长远说是被西方逐渐甩掉,往近了说,是搞不到钱,国库亏空无法弥补。

土地改革和农业改革相继失败后的印度,也会走上跟大明一样的道路,土地问题无法解决,无法开展工业化,融入国际产业链,深陷于“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泥潭中。

而随着RCEP正式生效日益临近,留给印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