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Editor's Note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光阴的故事2021 Author 老稻
《朗读者(The Reader)》,是2008年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一部电影。
相比1997年《泰坦尼克号》里明艳动人的富家少女,这次凯特饰演的是一个沧桑古板的中年女人汉娜。
二战前,15岁德国少年米夏偶遇36岁的女售票员汉娜,发展出一段秘密恋情。
二战结束后,成为法律学校实习生的米夏,在一次审判旁听中,竟然发现消失了8年的汉娜。而这一次,她坐上了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
这时,阶下囚汉娜已经形容枯槁,风韵全失。她加入过党卫军,曾负责看管犹太人。在一次转移任务中,临时关押犯人的教堂失火,汉娜等6个女看守无动于衷,导致300名女犯被活活烧死。
庭审中,法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开门?
汉娜觉得这个问题很蠢:理由很显然,我们不能开门。
法官:WHY?
汉娜表现出了德国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我们是卫兵,把囚犯关起来是我们的职责。
法官试图替她开脱:原来如此。要是她们逃走你就会被惩罚……
汉娜:不。
法官:甚至被处死?
汉娜:不。
法官挠墙:那是为什么???
汉娜一脸正直无辜 ,耐心地解释:
虽然汉娜是个不识字的文盲,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但她依然牢记职责,注重秩序,并以此为荣。
说到激动处,她甚至愤怒地拍了桌子:
我们不能打开门让她们逃走!因为我们要负责看好她们!
——汉娜望向法官,望向法庭,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么???
汉娜是个天生人性泯灭、心狠手辣的女人么?
不。
事实上影片一开头,正是汉娜无私帮助了生病的陌生少年米夏——明显是个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但面对300条鲜活的人命,汉娜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职责,选择了秩序。
连同其他5个女看守,她们事后毫无歉疚忏悔,甚至理直气壮。
一面是热心热肠,一面是冷漠冷血。如此毫无违和地出现在同一个人群身上。
为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纳粹。
德国就是这么亡的。
罪孽深重的不仅仅是希特勒及其党徒,也包括千千万万个汉娜——是为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
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百度百科
然而,德国终究是幸运的,优秀的。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惊天一跪,彻底宣告德国重返现代文明国家。
勃兰特总理的华沙之跪
这是个出乎意料的临时决定。勃兰特本人是个老牌反法西斯战士,按理说不需要做出此等举动。但勃兰特跪下去,德国站起来。这个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说穿了不外乎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说的知耻而后勇、格物致知,致良知。
良知,是横亘于一切之上的东西。
一切,包含职责、利益、秩序、主义、国家、民族,等等。
二战已经过去,纳粹已成齑粉,然而,汉娜并没有消失,依然阴魂不散、无处不在。
忘记良知,忘记初心,兴高采烈地拥抱平庸之恶。
汉娜者,你我是也。
相关阅读:
扫码关注【光阴的故事2021】
扫码关注【告别的年代II】
【公众号简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告别的年代里,光阴的故事,希望能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