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欧某中:一个大众替代性心理创伤的共情对象
2021年10月10日,福建省莆田市上林村欧某中,因建房用地纠纷,向邻居一家持刃行凶,造成2死3伤的惨剧。伤亡者中包括一名78岁老人和一名9岁儿童。
10月18日,躲避多日的嫌疑人在村子附近的一个山洞被发现,拒捕并畏罪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
长达5年,欧某中建房遭到邻居阻挠而未成,一直住在简易的铁皮屋里,四方申诉无门,其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大量的同情。
这种同情心很可贵,体现了民间朴素的正义感,和对公平、法治的向往。
再怎么样,也比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强。
虽然,欧某中与今年六月份的复旦姜文华一样,经过:
自媒体渲染→大众脑补→对事实的选择性看见→固化观点
这一闭环流程,大家合力,想象出一个简单清晰、黑白分明的:“村霸欺负老实人、官府不作为、好人被逼成杀人犯”的故事。
欧某中的事情,几乎所有微信群都在讨论,我在其中很难看到事实,只看到大量的情绪——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对的,都是正义的。只不过,如上文所述,这些情绪都基于一个脑补的故事,而不是欧某中案件本身。
比如微信群“堃群”,有人试图分析、还原事件的真实面目,很快就被指责为“冷血”、“智障”、“理中客”(是的,理中客是个贬义词)。然后大惑不解:为什么没人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发生了一个大型替代性心理创伤现场。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简称 VT)主要指: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简单来说,因为看到他人的苦难,产生共情,好像自己也正在遭受类似的创伤。算是因同情,共情产生的PTSD(创伤后应急障碍)吧。
回到本案,欧某中所遭遇的,或者说被脑补的故事,超过了一般人的心理极限。极度的共情,产生了极度的愤怒,以及心理困扰。
这种困扰之大,导致大家的认知与平日的自己相互矛盾,比如我们都知道:
不应滥杀无辜、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不能只有一种声音、片面的事实不是真相、分辨是非不能靠猜测和臆想……
但是在对欧某中事件的判断中,以上都被忽略了。
我希望大家能够有自我觉察——这是一种心理异常。然后等待情绪平复后,再回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除了“替代性心理创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具有公信力的媒体的缺位。
网友@斗鱼说:
然而,问题不仅是理性的“缺位”,而是“公信力”没有了,甚至严格意义上的“媒体”也没有了。
理性缺位的地方,非理性就会占领,而这种非理性,是一柄双刃剑——它会反噬这个环境,然后在愈加严厉的打压下,变得更加锋利。
此题无解。主要因为,他们可能不想解。
我们应该怎么做?
初次了解这个事件的时候,我也很愤怒,公众号后台打开,惊悚吸睛的题目已经有了七八个……然后我突然想起,今年五月份成都四十九中事件中,我的道歉与反思。
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我相信自己看到的是事实,但很可能不是全部的事实。如果我也预设一个结论,然后,选择性地寻找证据支持,写出一篇替读者发泄情绪的爽文,简直不要太容易,还能收获大量的叫好声。
但,那有什么意义呢?
情绪发泄过后,除了一个已经被扭曲的故事,什么都不会留下。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明辨是非。而这一点,除了我们自己,无需、也不应该依靠任何人。
【公众号简介】兴之所至、不预设立场的时评与杂谈。相信良知的力量,推崇温和、理性、宽容、妥协。欢迎关注、转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