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兴制药的商业化迷途

知道 万点研究 2022-10-03


本文由【万点研究】原创

作者/知道

编辑/陈默


如果放在一年前,哪些管线最值钱?答案一定是新冠特效药和疫苗。

但如今,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今年4月,具有“投资风向标”美誉的CantorFitzgerald旗下LouiseChen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下调了辉瑞2022年Q1的销售预期。

下调的原因主要是: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和新冠疫苗Comirnaty销售收入将低于预期。

而后,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在国内递交了上市,也并未溅起太大水花。

有专家表示,新冠口服药的定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能力。

无独有偶。7月17日晚,科兴制药(688136.SH)公告,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深圳科兴与深圳安泰维生物合作开发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进行临床试验。

虽坚守创新+国家化双轮驱动战略多年,此前,科兴制药却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答卷。2022年一季度,科兴制药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同比下降2.65%,而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37.49%至0.29亿元。

实际上,自2019年起,科兴制药的营收增长幅度已经开始放缓,而且净利润也连年下滑。一方面,科兴制药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侵蚀了当期净利润的增长,但是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公司长期以来吃老本,在新产品线上迟迟见不到实质性的动作。而SHEN26的临床获批,能否将扭转营收窘态?

据了解,科兴制药的主要产品技术均为20年前的研发成果,就算是新的研发项目大都是对当前已上市产品的拓展,内容上的创新相对有限。不仅如此,科兴制药虽然有着20多年的国际化经验,但海外产品毛利率低下,过去新引进的产品几乎被排除在主流国家之外。

市场环境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即使依靠疫情防疫获益的“新冠概念股”们,乐观情绪也变得难以维继。自诩为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科兴制药,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营收放缓,净利润下降


根据科兴制药的财报,2019年-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虽然处于稳定增长中,但是增速却逐步趋缓,2021年其增速更是降至5.32%。相比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的态势,科兴制药的净利润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谓是增收不增利

而这种现象在2022年一季度更加明显,科兴制药在营业收入仅小幅下降2.65%的情况下,其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37.49%,公司对此的解释是研发费用增加,较去年同期上涨102.66%,才使得净利润出现大幅的下降。

不过,就算把增加的研发费用算进利润中,2022年一季度,科兴制药的利润同比还是下降的。此前,科兴制药就曾多次拿研发费用的增加来为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背锅。

2021年,科兴制药的净利润在营收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录得净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0.67%。公司在年报中就解释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科兴制药在2021年大幅引进人才增加了管理费用,二是整体研发支出较上年同比增加104.54%导致的。

但是,作为科技成长类企业,在保持研发费用高增速的同时,科兴制药的营业收入却增长缓慢,自2019年以来,科兴制药的营业收入基本处于10%的增速以内,这种增速似乎难以匹配公司科创板成长企业的定位。

而且,2018年-2022年Q1,科兴制药的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很不正常。据了解,科兴制药当前的产品都是推出时间较久的成熟产品,这种产品由于规模化生产优势,毛利率应该会有相应的提升才对,但是公司不仅毛利率连续下降,就连净利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就值得怀疑了。

一般来说,某种产品在市场空间大幅扩大后,其毛利率会有相应的降低,但是由于规模化的优势,其净利率必然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像科兴制药这种毛利率和净利率双降的态势,很可能是其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了。

通过研究可知,科兴制药的产品技术基本上引进时间都已经超过20年了,这些年来,公司只进行产业化的创新,对于内容上的创新几乎没有。而且,从科兴制药的在研项目也可以看出,其大都是对已上市产品的扩展而已,这也虽然降低了研发失败的风险,但是考虑到这些在研项目已有同类上市,未来其商业化的价值可能不大。

因此,在营收放缓和净利润持续下降的背后,是科兴制药创新能力的不足,而这种缺乏内容的持续创新,也会让公司的经营风险凸显。




网撒得太慢了?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总量增长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药品的销售额将会增长至1.22万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79%。

虽然全球药品的市场规模如此巨大,但是科兴制药的前景可能不太好。据了解,科兴制药目前的收入99%都来自于依普定、赛若金、白特喜和常乐康的销售。但是,由于这些产品的技术引进时间均超20年,导致了科兴制药的产品处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根据米内网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占公司营业收入高达51%左右的依普定在国内人促红素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但是在这个市场上,国内上市产品厂商就有10余家,竞争非常激烈,而行业前两名三生制药和复星医药就占据了45%的份额,这留给科兴制药和其余厂商的空间非常小,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此外,2019年重组人促红素市场甚至出现了小幅的下降。据了解,2013年-2018年,国内重组人促红素的市场规模由19.6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1.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9%。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2019年重组人促红素市场规模却小幅下降。

市场规模的放缓,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竞争,而缺乏规模优势的科兴制药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除了重组人促红素市场,占科兴制药总营收24.2%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产品赛若金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截至目前,重组人干扰素市场的生产商有多达20余家,其中跟科兴制药有竞争的短效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厂商有10余家,竞争相对较为激烈。

但是,由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抗病毒治疗,在一些治疗领域与重组人干扰素存在竞争关系,这会让行业的市场空间被压缩,而且一些新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也会对干扰素市场产生一定挤压。这些因素都将使得科兴制药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不仅重组人促红素和重组人干扰素市场,科兴制药面临技术优势不再带来的激烈竞争,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领域,科兴制药到目前为止连产业化的创新都很少,更逞论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了。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作为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科兴制药却选择终止了项目的研发。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市场增长迅速,2014-2018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左右,市场规模高达40.1亿元。

但是,面对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科兴制药在多年研发投入后,却选择终止项目。科兴制药解释称,综合考虑后确认将该技术作为公司技术储备,终止该项目,不再应用于常乐康产品的补充研究。


图源:科兴制药财报

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兴制药停止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的研发,可能是跟公司产品未能进入国家医保项目有关。目前科兴制药竞争对手的产品复方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都已进入医保目录,而公司的产品常乐康却未能进入,这也让科兴制药品尝了吃老本的苦果。

因此,缺乏在核心技术上的创新,将会使得科兴制药的技术优势不再,而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导致其发展潜力也逐步降低。未来公司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突破的话,那么其主要产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另外,新冠口服药物市场也风云变幻。截至目前,全球超过20个新冠口服药在研。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已有四款新冠口服药物在美国获批,分别为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莫努匹韦)、吉利德的Remdesivir(瑞德西韦)、礼来的Olumiant(巴瑞替尼)。其中,辉瑞的Paxlovid已于今年2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进口并被纳入医保,价格为2300元/盒。

国内10余款在研新冠口服药,进展最快的是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和君实生物的VV116。有医药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面对如此多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备战上市,后续的价格“厮杀”或不可避免。




创新型企业?并非实情

科兴制药自诩为一家创新性的生物医药企业,其研发人员的工资相比同行来说较低,而且其销售费用的增速远超公司的营收增速,这不禁让人质疑这是家创新型企业,还是一家贸易类公司。

根据科兴制药的财报可知,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仅增加了6000多万,但销售费用却大幅增加了1亿左右,但遗憾的是,同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并没有相应的提升,仅增加了6000多万左右。从增速上看,当期科兴制药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26%,但是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5.32%。

按常理来看,销售费用的增加一般会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营收规模,但是科兴制药却没有体现出效果,增加了1亿左右的销售费用却仅换来6000多万的营业额的增加,这怎么看都不划算。

而且,科兴制药称为了加强市场和渠道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才会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但这个解释明显难以让人信服,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唯有创新型高技术产品才能获取高溢价,而一些缺乏创新能力的产品竞争力会受到削弱,这种靠渠道来维持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的手段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此外,作为一家创新型的企业,科兴制药的研发人员的工资相比同行来说也偏低。据了解,2021年,科兴制药的销售费用为7.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8.79%,而同期研发费用占比还不到10%。

相比同行来说,科兴制药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依然较低。作为一家创新型上市公司,科兴制药的核心任务是用投资者的钱来完成技术上的突破,而不是舍本逐末,花费大量资金来扩充渠道。




海外市场难题

据科兴制药官网介绍,目前公司拥有20多年海外商业化经验,已经实现了产品在巴西、菲律宾、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和销售。

但是,从科兴制药的财报可知,公司的大多数引进项目都只能在美国、中国、欧盟等主流国家之外进行商业化运营。

2021年4月,科兴制药新引进的白蛋白紫杉醇项目,其商业化权益是把美国市场排除在外,同年1月,公司获得贝伐珠单抗药物项目,但是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范围还是排除了中国、欧盟(以2021年欧盟成员国为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几乎都已经把大多数经济强大的国际排除在外,这也难怪为何科兴制药的外销毛利率会如此低了。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科兴制药新引进的项目几乎都把这些主流国家排除在外。当这些主流国家的商业化价值被排除在外后,那么科兴制药的国际化进程似乎意义不大。

而且科兴制药自诩为有着20多年的国际化经验,但其外销所占份额还不到10%,而且,公司外销产品的毛利率只有42%,相比国内82.55%的毛利率差了一大截。如此的国际化,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结语

在商业繁荣时期,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现在它们变得越来越突出。

从目前来看,科兴制药围绕创新+海外商业化的战略似乎更像是一个口号,其基于生物核心技术的创新大都以产业化为主,对于内容的创新相对有限。

长期以来自诩为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科兴制药,其营收的放缓和净利润的持续下降,背后则是公司长期以来吃老本,迟迟见不到实质性创新举措导致的。


END


本文由万点原创。如需转载、内容合作请联系

itsqueen2


往期推荐

新股| 德明利:技术伪装下“赔钱赚吆喝”?

吉威空间,转圈圈,进退两难

风波中的海康,萤石网络的七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