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温超长待机!“三字经”助您安心度伏天

央广网 2022-07-30

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持续经历高温酷暑,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数据,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5.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7月16日正式入伏,三伏天的到来又为“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添了一把“火”。酷热难耐,我们该如何健康度过?央广网中华名医号特邀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给出提示。


人体感受暑热时面红目赤,口渴心烦、气短胸闷,严重者中暑晕倒。同时,暑多夹湿,易致恶心呕吐、腹泻便溏。如果汗液流失多,会增加心梗、急性脑血管疾病风险。



那么,该如何避暑除热呢?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少喝甜果汁、糖分高的饮料等。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午时至未时(11时~15时)避免在烈日下活动。酷热时可用凉毛巾轻拍额头或后颈部,给身体降降温。同时,还可备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治中暑虚脱。


伏天酷热,避暑还来不及,怎么还需防寒?人体感受到炎热时,肌肉和皮肤的纹理疏松开放,汗液和正气外泄,而邪气直入。打个比方,满身大汗的人突然进入低温空调室内或车内,直吹冷风,会导致鼻塞头痛、周身酸紧、关节疼痛;正值经期的女性可引发痛经。有的人还喜欢伏天夜卧阳台或地板,也易受凉。

中医倡导“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在阳气最旺的三伏时令固护阳气、增强抵抗力,有助散寒驱邪。而选用的中药、穴位贴敷等因人和因地域不同存在差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听医生指导,起到治疗或预防目的。


脾胃怕“冰伏”,过食冷饮冰棍、冰镇水果等,易导致腹胀腹泻,脐周和小腹冷痛。三伏天胃脘和腹部宜防风保暖,炒菜配生姜、生鲜刺身配紫苏叶、凉拌菜配大蒜均合时宜。


湿

天气闷热湿度大,人体汗液排泄不畅,故皮肤易发痱子、湿疹、汗疱疹,引发瘙痒;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合并感染时易发生疖肿;下肢湿疹较多见,还可伴发尿液浑浊、女性白带黄多等;多汗和肥胖等人群,皮肤接触污染物或有癣病的动物时可出现体癣。

如果出现皮肤问题,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切勿饮酒,勤用温水洗澡、勤理发,宜穿着透气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爽。脖颈、腋窝、肘窝、大腿根等部位可适当扑爽身粉。甜品会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不利皮疹恢复,应少食,同时减少大虾、羊肉等热性食物摄入。不妨多吃点“苦”,如苦瓜汁、荷叶茅根水、银花绿豆茶等。

大家都在看↓

创造历史!王嘉男夺世锦赛男子跳远金牌


公安部:“百日行动”已抓获7.2万人


郑州一女生打网约车后遇车祸身亡,多方回应→

来源:央广网(记者 雷妍)
本期编辑:吴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