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象能住的地方越来越少……

央广网 2022-08-17

根据2019年和202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最近一次》的评估,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已属于濒危物种,而非洲森林象则已属于极危物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这个事实可能非常出乎意料

几乎每个动物园里都会饲养的大象

早已走在濒危和极危的道路上

……

今天正值世界大象日

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些“长鼻子朋友”吧

↓↓↓


 远古时期大象种类丰富 

 目前却仅剩3种 


人们习惯将大象分为非洲象和亚洲象,但在2010年,科学家对非洲象进行了基因研究,研究发现,人们所认知的普通非洲象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成为非洲象分化出来的两个物种之一。而另一个物种,也就是在2010年确定的新物种,被称之为非洲森林象,它们生活在非洲的中部和西部。中科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表示,目前世界上一共有3种大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和亚洲象。


大象属于濒危物种,其中非洲草原象和亚洲象同属于濒危级,非洲森林象则属于极度濒危。与大熊猫相比,非洲森林象的濒危级别要比大熊猫高两级,换言之,非洲森林象灭绝的风险极高。


远古时期大象的种类很多,目前出土的大象化石有多达180种,譬如黄河象、嵌齿象、乳齿象等。实际上,欧洲和北美洲也曾经出现有大象分布,比如在8000多年前欧洲西西里岛曾经有矮象的活动痕迹。所以说,大象在远古时期分布范围非常广,种类也十分丰富。



 大象能住的地方越来越少 


影响大象生存的原因有两个,张劲硕认为,一是人类的象牙贸易;二是栖息地的急剧减少。


大象是典型的草食动物,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比较高。由于体型大,大象每天的食草量、生存所需的活动面积也大。如今人类发展迅速,草地面积以及适合大象群居的栖息地急剧减小,尤其在亚洲,满足亚洲象生存条件的栖息地少之又少。



人类对大象可谓是又爱又恨。第一,人们视大象为敌人,因为大象的破坏力极强。大到一整片庄稼、每家每户的房檐,小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大象来说都是蝼蚁。“所以人与大象相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张劲硕解释。


第二,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象牙的需求逐渐提高。人们喜好象牙,无论是奢华的工艺品,还是一双家常筷子,象牙都是非常好的原材料。因此,过去人们捕杀大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取象牙。



 我国的野生亚洲象还好吗?


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云南的野生亚洲象约有360头。相对于全亚洲50000头的总数,我国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但是却十分重要。因为从云南向东或向北,再没有其他的亚洲象野生种群,这里已然是亚洲象分布的边缘。


历史上,亚洲象曾一度分布到我国的黄河流域,在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逐渐退缩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守住亚洲象在我国最后的栖息地,也是为全世界的亚洲象种群守住了一份复兴希望。而且,在全世界亚洲象野生种群数量整体下降,整个物种被评为濒危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亚洲象种群能够实现增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目前,我国最大的亚洲象种群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至普洱市南部一带,数量在200头左右;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子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也各有数十头野生亚洲象,这两个保护区的象群和邻国老挝的象群有跨境交流,总数也在100头以上,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栖息地的恢复,未来与勐养种群也有希望实现交流,形成一个大的集合种群。


此外,在勐海-澜沧一带,以及临沧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各有十几头亚洲象,通过修建廊道、人工转移个体等措施,实现小种群与大种群的基因交流,也是我国亚洲象保护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看↓

本土新增648+1203,已有两千五百多名滞留三亚的游客陆续返回!


痛心!温州瑞安民警叶永亮因公牺牲,年仅35岁


司机忘拉手刹!多亏这个7岁男孩……

来源:央广网综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科普中国

记者:富赜

本期编辑:蔡梦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