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ocus|可持续时尚离大众有多远?

canU canU可持续时尚
2024-09-07



“我们要怎么辨别一件产品是否可持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材料?”“我们能在哪里获得专业、准确的可持续时尚资讯?”“我们又能在哪里买到优质的可持续产品呢?”......


在canU的微信公众号和社交媒体后台,在《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的现场,在每一次活动的直播互动中,总是有观众向我们抛来这些问题。


我们欣喜于大众对可持续时尚日益高涨的兴趣与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反映的是行业与大众之间无法忽视的隔阂与壁垒。


面对这些问题,canU一直通过自身在创意与传播上的的优势,努力拉进大众与可持续时尚之间的距离。在本届上海时装周上,我们也将这些问题抛向了更广泛的可持续时尚参与者和实践者。


3月24日下午,canU与上海时装周共同发起“可持续时尚与大众传播”主题论坛,探讨如何在当下语境中有效地与大众沟通并传递可持续时尚,激发公众对于可持续时尚的理解和向往。





canU可持续时尚平台创始人崔丹在开场致辞中谈到发起此次论坛的初衷。作为一个资深的时尚行业工作者、媒体人,在踏入可持续时尚领域后,崔丹开启了行业观察的全新视角。他深入了解国内供应链与品牌在可持续方面的推行与践行,也观察到他们在传播上的困境。


如何把晦涩的理念、艰深的技术用一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传递出来?崔丹希望利用自身的媒体经验帮助从业者讲好自己的“可持续故事”,也更进一步将行业的研发成果、优质产品带到大众面前。


从产业端、品牌端,到媒体端、消费端,参与此次论坛的六位嘉宾来自可持续时尚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主持人寺良也是一位可持续时尚的参与者,她代表canU的读者和更广泛的消费者,向嘉宾们提出了那个萦绕在我们心头已久的疑问:可持续时尚距离普通人到底还有多远?
















canU:可持续时尚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处在哪个阶段?


胡柯华这个概念在全球已经被讨论了30多年了,进入中国也有十几年了。虽然我认为可持续时尚目前在中国仍处在一个早期的启蒙阶段,更多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产业与大众之间也存在一些信息差,但是有启蒙、有认知就是一件好事。尤其近5年上海时装周在可持续议题上不遗余力地推广与倡导,“可持续”几乎成了现在时尚活动上的标准词。


唐霜我觉得可持续时尚在中国还是一个圈内时尚,还达不到“流量”的程度。正如胡主任所说,产业与大众之间存在很多信息差。我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有时候都很难分清它到底是一个marketing的噱头来促进消费,还是能真正对行业起到变革的作用





canU:可持续时尚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到中国以后面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需要哪些本土化的策略?


胡柯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而且门类涵盖高中低端,而欧美主要是消费市场,没有生产。因此我们在中国去践行可持续时,应该采用全产业链驱动的方式,这需要大家有一个共识点,比如聚焦材料或产品的碳足迹,完成上游供应链的协同,然后走向下游的消费。


曹子靖:作为一家国际组织,我们会与中纺联这样的本土专业机构合作出一些报告,也会选取一些切入点作为敲门砖。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牛仔,其实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在2019年推出了《牛仔再造指南》的中文版,希望以此为试点,研究循环经济在这个产业上是否有一些探索的点。





canU:作为产业上游的组织、机构与企业,你们采用了哪些方式向大众传递可持续时尚?


曹子靖:我觉得时尚行业要往可持续方向发展,需要比较大的品牌和比较成熟的设计师来助推,然后才能抵达消费者。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我们会收集各个国际品牌的成功案例,让它们在国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公众如果想要了解我们的案例,可以通过基金会的官网或者出版物,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也会提供一些视频和信息。


Crystal Chan:Dissona Lab做过很多线下活动,一种是让消费者接触苹果皮、菠萝皮之类的创新材料,与他们进行互动并获得一些反馈。另一种是基于碎皮、边角料的DIY活动,每年会在K11这样人流量大的商场举行6~8场,消费者可以用边角料进行再造,制作一些小皮具或者挂饰。





canU:通过与大众的接触,你们觉得目前大家对可持续时尚的认知是怎样的,有哪些误解?产业与大众之间的信息差体现在哪里?


唐霜: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可持续和环保并不是一个必需品,甚至很多人对可持续的理解还停留在手工制品,他们会觉得这些是比较廉价的东西,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成本,因此也不愿意为此溢价。


胡柯华:信息差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大家觉得回收材料是可持续的,但其实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进行回收,可能根本不可持续。再比如说有机棉,如果要满足每个人的穿衣需求,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可以用来种植有机棉。





Crystal Chan:我们在向消费者介绍可持续的创新材料时,他们都反馈觉得有趣,也对现在可以用这些材质去做包包感到很惊喜。但最终他们也会考虑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像用菠萝皮做出来的包三个月后是会泛黄的,他们会觉得这些创新材料还不像想象中那么完善。


Yvonne Du:大家可能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海龟被渔网缠绕那种生灵涂炭的画面,给人一种消极的、压抑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觉得讨论可持续、环保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大多数年轻人是很关心、很支持可持续的,但要怎么让它变得更accessible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canU:目前可持续时尚的大众传播存在哪些问题?大家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可持续时尚究竟是什么样的?


Yvonne Du:我觉得目前在大众传播方面,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的严峻性,但是没有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解决方式,大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么多信息。我觉得要让大家更好地接受可持续时尚,需要放轻松去谈论这个话题,用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把可持续变成像刷牙、喝水、吃饭一样很日常的事情。





唐霜:我们一提到可持续就会出现很多专业术语,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我曾经在youtube上看过国外拍摄的一个小纪录片,里面有几个小故事,其中一个是在伦敦采访做菌菇面料的实验室,另一个是在泰国探访一家做牛仔面料的工厂。他们没有抛数据,也没有讲理论,而是深入工厂与实验室,让科学家和设计师来讲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样的叙事是非常动人的。


除了品牌之外,我们的供应链、面料厂家是不是也可以站出来为自己宣传一下。大家协同起来,把中国现在最好、做可持续的的材质、工艺和愿景深深嵌入消费者的脑子里,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可持续时髦起来。


包一峰:我觉得就可持续时尚来说,做线下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让消费者亲身参与进来,亲自体验和触摸,也可以互相产生一些交流和共鸣。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最实际的可能就是少买一件衣服,或者说买一件质量比较高的衣服,可以穿的时间久一点。其实中国有一些很好的传统,比如说小朋友穿过的衣服送给其他小朋友继续穿。所以大家可以从身边做起,把不穿的衣服转让给身边的朋友,或者捐给公益机构。慢慢习惯养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再往前推进。





canU:要把可持续理念与产品进一步推向大众,目前在哪些环节上我们可以有所改善,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胡柯华:减碳已经是大家形成的共识,那么在这个共识之下是不是可以继续往前走?比方说我们中纺联尽量去推动大家提供真实的数据,让整件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另外我们也想要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支持,比如说做一个数据库,让他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一种材料、工艺需要耗费的水和碳排放。然后设计师可以从中去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生产,最后得到的产品既拥有合理的价格,又可持续,还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才叫绿色设计。


唐霜:我举个例子,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在短短几年内有这么蓬勃的发展,得益于整个产业链从前端供应链到后面零售端的通力支持。我觉得可持续时尚要在中国发展也是一样的。


我们本土的可持续品牌是否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有没有商场愿意提供更好的条件,让这些品牌拥有一个直面消费者的场地?我们需要让消费者看到什么是可持续时尚,什么是现在最时髦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全行业需要联动起来的事情。








编辑:yidan (yidan.du@thecaius.com)

设计:zz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anU可持续时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