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 Ryunosuke Okazaki:用创造“唯一”反对过度生产
红、粉、蓝、绿、白、黑,各色的柔软织物包裹着有硬度的塑料,勾勒出强烈的自然曲线美,和近乎完美的左右对称形态。这是出现在canU持续美大展「情感衣旧」中的6件时装雕塑作品,来自日本青年设计师Ryunosuke Okazaki的JAMONJAMON系列。在天花板射灯的映照下,作品复杂、曲折的形状被投射在墙面与地板上,阴影与本体相连,用设计师自己的话来说,“看起来像是某种生物站立起来的样子”。
JOMON是日文中绳文时代“绳文”的发音,也是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在日本文化中,“祈る”(日文中祈祷、祈求的意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的绳文时代。1995年出生于日本广岛Ryunosuke Okazaki,从小在祈祷和平的环境中长大,加之日本本身自然灾害频发,祈祷是人们的常态。
“现代社会中,人们似乎很容易淡忘这种对生存的渴求,但我们依然生存在自然中,这样的关系不曾改变。”于是,Okazaki决心用双手将绳文土器、土偶等造型复杂且带有咒术性质的祈愿物品现代化,用艺术唤起生命的想象。
他把塑料制的芯缝制到织物中,以一种非常身体性的、咒术般的创作语言成就了如今这呈现出自然曲线美和鲜明对称性的雕塑系列。根据他的讲述,日本更推崇左右不对称的美,例如一眼看上去十分讲究对称的神社,人们会为了特意追求不对称而把柱子倒过来使得木头的纹路反转。但他却沉迷于对称性,因为这样的平衡让他感受到宇宙的秩序。
入围过LVMH Prize这样的时装大奖,Ryunosuke Okazaki却不想把自己的创作局限在“服装”上。他完全没有纠结于艺术与功能性之间的平衡之论,而是完全专注于创作的艺术性。“正是因此,我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达我对作品的思考、情感,作品的概念。”但他毕竟是个从事服装设计的艺术家,对“时尚”有着自己的想法:
“作品与人有所交集,才会成为‘时尚’、成为‘人的装い’(yosoi,日语中装束的意思)。”
Ryunosuke Okazaki不画草图,直接从材料开始用双手进行创作。他不认同目前时尚界不断生产、不断丢弃的循环模式,因而让所有作品都“只此一件”,并由他本人亲手制作。
“说起‘时尚’,总是会带有‘趋势’的意味。我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是衣服的形状,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穿的那种,我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创造一种‘不会被消费的创造’,希望它们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陈旧。”
对于这位常常去二手服装店买古着、小心珍藏和使用衣物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来说,“可持续”是生活中理所应当的存在。他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生存的生命体中的一个罢了,这样的思想被延伸到了他的创作理念中。“我一直把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思考相应的着装。”
也许,这些署以Ryunosuke Okazaki之名的作品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提醒观众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不确定艺术表达是否真的能改变现实生活或者现实世界。但我认为,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
Q:你最初是如何对时尚产生兴趣的?
A:中学时代,我观看了Alexander McQueen和Comme des Garçons的秀场影像,被深深震撼了。T台上的模特穿着前卫的衣服,我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觉得很有趣,那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事物。我自己也喜欢穿这样的衣服,但更让我着迷的是时装这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艺术。
Q:除了T台之外,你的作品也常常在美术馆和画廊中展出。你与艺术相遇的契机是什么?你为什选择成为了时装设计师而不是艺术家?
A:我从小学就开始上绘画课了,初中时开始考虑将来上大学是否要就读美术系。但是我一直是用看待艺术方式来看待时尚的,因此十几岁时,想要成为时装设计师这个愿望也就自然而然地萌生了。
Q:你后来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的设计专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培养平面设计师的地方,而时尚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平面设计是完全对立的。你的创作是否受到平面设计的影响呢?
A:影响很大。相比我近几年的创作,我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更具平面设计的风格。当时正处于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时期,我是在家中完成了拍摄,因此我更在意作品在平面上呈现的效果。
Q:自毕业设计以来,你一直在思考怎样的创作概念?
A:我一直在创作以“祈祷”为主题的作品。日本有一种“万物有灵论”,认为人类之外的所有生物也都有灵魂,与人类共存。之所以有这样的信仰,是因为日本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但自然灾害频发,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无能为力。具有巫术性质的绳纹陶器和神像由此诞生,用来与自然神灵沟通,祈求与大自然和平共处。这些古老的思维方式启发了我,我也以同样的充满巫术性质的“祈祷”来进行艺术创作。
Q:你的故乡广岛是否对你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A:是的。我是在大自然的环抱中长大的,童年时期画的都是昆虫和自然中的物体。我出生的广岛宫岛口是一个既有山又有海的小岛,其中矗立在海边的严岛神社尤为庄严。我在上幼儿园时就用纸板做了一个巨大的鸟居。因此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自己与自然的共存,以及对自然的祈祷。
Q:你的毕业作品通过社交网络传遍了全世界,并很快在2021年的东京时装周上发布了000系列。你如何看待那个系列?
A:那是我第一次以3D的形式展示,让人们穿着我的作品在T台上行走,在此之前我一直思考的是2D的视觉表现形式。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作品虽然有着礼服裙子的形状,但更多是粗糙的雕塑感的制作,这是第一个系列有力量且有意思的地方。不过我当时还没有完全考虑到人的皮肤、外观与裙子之间的关系。
Q:2022年3月,001系列再次以走秀的形式亮相涩谷的T台,随后又入围了LVMH Prize。我感觉你的作品的轮廓在过去两年中逐渐成长。
A:在准备参加LVMH Prize的过程中,我开始考虑设计一件时装作品而不是雕塑。在做毕业作品时,我考虑的是服装本身的图形化呈现,而在做001系列时,我把模特的皮肤与外观也考虑在内,更追求裙子穿在人身上的形态,研究了裙摆褶裥和裙骨的粗细与厚度,并采用了更轻薄的面料。
Q:完成毕业设计以后,你是否保持了你的创作方法?
A:是的。我十分享受这种完全不需要设计的创作方法。我从中心开始,对称地向上叠加、缝补,这样我就能得到一个对称的形状作为基础,然后进一步组合,创造出礼服裙或者壁挂作品。
Q:当你完成基础创作以后,是否会带着对成品的一些想法继续动手?
A:我尽量不去想象成品。创作的过程就像一个小生命在重复的细胞分裂中逐渐长出身体一样。比如说鱼的构造是由骨头支撑的,但它是如何从最初的卵变成现在的形状的?每当想到这些,我就会觉得生命的奥秘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了解的地方,很是让人着迷。因此我每次创作时会祈祷,希望能够感受到生命诞生时的感动。
Q:作品的主题也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会出现一些偶发性的事件,在我看来,这些状况能避免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厌倦,你是怎么看的?
A:创作的过程很重要。作品的形状一开始看起来都差不多,而后逐渐变得不同,这个过程与自然物体形成的过程非常相似。当然,我现在的作品与早期相比质量有所提高,如果你没有新的发现,是无法继续创作的。我总是努力让自己处于一种享受创作的状态。
Q:LVMH Prize之后,你又展出了一件用木头制作的作品替代礼服。你这次在上海展出的作品是类似的吗?
A:回到日本以后,我想暂时不做礼服,而是回到原点――雕刻作品,于是开始用木头创作。我希望在做雕塑时不考虑别人的身体,而是找回自己自然的身体的感觉。之所以在现有的各种材料中选择了木头,是因为回国后在日光东照宫看到的五重塔给予了我灵感。五重塔由柏木堆砌而成,色彩斑斓,左右对称。五重塔的外观和堆砌的形式启发我创作了这件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我都能感受到“祈祷”。
Q:回到日本后,你的艺术创作方向发生了变化,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在LVMH Prize上,当我落选大奖时,Maria Grazia Chiuri 对我说:”但你是一位艺术家,所以没关系。”此外,看着其他决赛选手,我觉得他们比我更能面对时尚。因此,我能够客观地看到,虽然在时尚方面表达自己很重要,但更纯粹、更自由地呈现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这样的方式是更适合我的。我想,我可以长期以这种方式继续我的艺术家生活。
Q:在时尚界,T台上的几分钟,或者说几个月内创作的东西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而艺术作品则是基于更长的历史,关于艺术作品的评价也会根据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区别?
A:人们对于如何创造历史价值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对我来说,时尚与艺术,两种表达方式都很有趣。在创作方面,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持久地被人看到,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竞争力。以我现在的心境来说,艺术展览的呈现方式再合适不过了,我希望能再举办一次展览。
Q:你这次在上海展出的作品是在经历上述的心境变化后创作的,请向我们介绍一下。
A:我在上海展出的是“002”系列中的礼服和壁挂作品。我认为自己作品中“为自然祈祷”的概念与展览的大主题“可持续性”产生了共鸣。这一次从布展到撤展,我实际在上海逗留了两周,有机会接受观众的反馈,也有机会阐释自己的作品,这是很新鲜的体验。虽然单件作品的力量也很重要,但我希望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去展示。在创作过程中,每件作品都像花园中从同一粒种子自由生长出的植物一样,都是自发形成的。
Q:灯光照明产生的阴影,形成作品的剪影,与人穿着时的影子不同,这感觉更接近你的毕业作品是吗?
A:创作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意识到影子的存在,但在最终布展时我会考虑到这个部分。与给人穿衣不同的是,阴影是落在下面的,看到那些我创造出来的复杂形状我很是感动。它们看起来像是某种生物站立起来的样子,或许和我毕业作品中图形化的造型很接近。服装穿在人身上时的魅力固然让我欢欣雀跃,但归根结底,“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我被征服了”的感觉才是我创作的动力,也是我最初对时尚感兴趣的原因。
Q:在展览期间,你也有机会接受现场观众的反馈,你认为T台表演和艺术展览在趣味性上有什么区别?
A:我认为T台是一个发散性的表达场所,一场秀结束后会向世界传播。秀场的音乐、灯光、模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服装展示同等重要。而举办艺术展览让我如此享受的地方在于,我可以长时间地与作品对峙,在那样的场域里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的作品,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参观者与我对话、购买我的作品,这样的交流构建起紧密的连接,超越了语言,也会引导我产生下一个创意和想法。
访谈采访&撰文:Yoshiko Kurata
开篇撰文:Xingyun
统筹&采访:彭羽
编辑:yidan (yidan.du@thecaius.com)、
刘如意(ruyi.liu@thecaius.com)
设计:zzc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