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三重功夫
《价二》拿到手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唐氏风格,语言幽默风趣,精深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断涌现的精彩论述叫人茅塞顿开,禁不住拍案叫绝,大呼过瘾,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投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的投资之路和千千万万普通投资者一样,是从看蜡烛线,画图,追涨停板开始的,结果毫无意外撞得鼻青脸肿,满脸是血。
后来接触到了巴菲特价值l投资理念,才有了一点起色,读了《巴菲特之道》、《滚雪球》、《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等三十多本有关书籍,开始赚钱了,但时赚时赔,感到巴菲特的估值法有点云里雾里,似是而非,一直无法领悟到核心和精髓。
记得当时看报纸,有一个标题《从死抱开始,到赚钱为止》文章,自己还把它剪下来研究。文章说王先生从“三一重工”上市时开始死抱8年,赚了20倍,投资11万,217万卖出,秘诀是:学习巴菲特,看好这只股票,持股不动,其他没有了(不知是王先生没说,还是记者也不知道)。
自己很是羡慕,但一直搞不懂他怎么做到的,为何大多数人做不到?
直到2019年与唐老师不期而遇,进入唐书房,感觉就像一个人在幽暗的满是歧路的山洞中苦苦摸索前行很久,终于一束阳光穿透浓重黑暗照进来,才把投资路径看清楚,知道如何前行了,心也开始亮堂起来。
现在唐老师所写的书我都买来反复阅读,唐书房每期文章必看,没事就去唐书房找旧文挖宝。
唐老师已成为我投资路上的偶像和榜样,为什么这么佩服唐老师呢?
首先,唐老师热爱投资,日拱一卒,顿悟了格雷厄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精髓,提出了简练实用的“老唐估值法”,该投资法底层逻辑自洽,无懈可击,并经过实践检验,收益率优秀。
这种领悟力和创造力叫我钦佩,读他的文章常有醍醐灌顶感觉。
其次,唐老师真诚坦荡,常年笔耕不辍,用“中翻中”大法,无私分享研究成果,苦口婆心的传播价值投资理念,不但输出价值千金的理论,向读者兜里塞钱,还常年实盘公示,买点、卖点甚至每只股票的买卖行为都公示,用实践检验理论,教育投资者。
唐老师言行一致,一切都有文字记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从不模棱两可,忽悠读者,非常有利于读者观摩学习。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得了7.6年年化29%优异成绩,好多读者抄作业都受益颇丰,做到这一点的据我所知在国内绝无仅有。
第三,唐老师不但教投资方法,人格魅力也值得钦佩。唐老师自幼家贫,但热爱阅读,因客观条件所限,中专毕业,全凭自学获得今日成绩,出畅销书6本,唐书房文章几百万字,粉丝一百多万,写的文章金融专家都佩服。
唐老师是投资界的隐士,颇有巴菲特远离华尔街隐居奥马哈的风范,专注于研习价值投资和阅读一切,能力圈肉眼可见的扩大。有读者根据其回答问题信息,计算出他每天用于读书研究、码字、与投资者互动时间长达8小时,以我休假在家读书的体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压力,“退休”在家的人来说,即便是由于热爱,这份自律也并不容易。
我觉得这些都是价值投资信徒的榜样。
另外在唐书房可获得许多正能量,他的名言“日拱一卒,不期而至”,“多看一二”等,都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读《价二》,结合自己4年来在唐书房的学习和投资实践,我觉得要做好价值投资,需要修炼好三重功夫。
修炼好“知己”的功夫
春秋·孙武《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认识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庙,作为象征着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谕”,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
苏格拉底被视为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他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如果说我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其他人虽然也和我一样的无知,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总结了人类认知的三个阶段:95%的人处于第一个阶段,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你懂得了谦卑,能够承认“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意味着你已经进化到了第二阶段大约5%的人群里,第三个阶段是 “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何处有优势,占1%的比例。
西班牙哲学家葛拉西安说:“不了解自己,就无法驾驭自己。”
古今中外,大道相通。把这个客观规律运用到股市投资上,就要求我们清醒认识自己能力边界,修炼好“知己”功夫。这门功夫包含两个自我认知,也可以称为两个能力圈,第一个能力圈:知道我们无法预测股价的波动,我们姑且称之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掌握了这个能力圈,就进化到了傅盛说的第二阶段5%的人群里)。第二个能力圈:知道自己无法看懂大多数公司,但在少数公司公司上有优势,能看懂,我们姑且称之为——知道自己知道(再掌握了这个能力圈,就可以进化到傅盛说的第三阶段1%的人群里)。
一、知道自己不知道
股市投资也被人们称为股海淘金,但海里是酒不是水,许多平时非常精明的人,一入股市就醉了,变得晕头转向,举止失措,亏得一塌糊涂,产生了七赔两平一赚现象。
为何如此呢?
因为股市里95%的交易者都是试图预测股价的投机者,他们将股市视为赌场,买股票目的就是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数波浪、听内部消息、炒报表等)预测股价,追涨杀跌,悲观或乐观时,同样的公司股价却天差地别。巴菲特说,对我而言,股市只是一个观察愚蠢行为的地方。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产生一个疑问,预测股价行为和投机者是什么关系呢?我思考的答案:那些试图仅靠预测股价赚钱的人(也就是上文说的占95%的人),就是典型的投机者。价值投资者如果意志不坚定,学艺不精,做出预测股价的投机行为,就变为价值投机者,也会因此蒙受损失。总而言之,只要做出试图预测股价的投机行为,大概率会损失金钱。
(一)为什么这么多人要预测股价呢?
1、人性如此,预测股价,试图高抛低吸的行为符合人性。
一是人类从本性而言都想走捷径,不劳而获,通过付出最少方式获得最多的利益,并为此甘愿冒险,也就是所谓的赌性。价值投资一听就太慢了,预测股价似乎就是这样的捷径,于是大家趋之若鹜。有人问巴菲特为何价值投资别人学不会,巴菲特说,因为大家都不想慢慢变富。
二是过高估计自己能力,芒格说:“人会本能的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聪明,我一生都在努力避免自己的这种心理偏见”。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家也通过实验发现,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表现在股市上就是某些人像科学怪杰致力于研究永动机一样,痴迷于预测股价,不切实际的期望通过高抛低吸快速致富。
三是人们都有从众心理,股市充满投机气氛,人在江湖,很难不受感染,每当股市大幅波动,投机者因为没有价值锚点,叫贪婪和恐惧的情绪影响,跟随大众盲目行动,产生“旅鼠行为”,成为市场先生的牵线木偶。
2、股市投资的错误理论大行其道。书店里投资书籍绝大部分是投机类型的,比如《抓涨停板大法》、《敢死队秘籍》等,充斥着错误的理念。很多喜欢读书学习的初学者不一定投对了师门,常叫错误的理论引入歧途,我曾经在这方面吃大亏。
3、券商公司和相关从业人员与普通投资者立场不同,你赚多赚少,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只有大量交易他们才能赚钱,于是他们鼓励频繁交易,促使各种预测股价的短线交易方法成为主流。
4、股市有很多黑嘴,骗子,他们迎合人性的弱点,自称有独家神秘理论和公式,可以预测股价的方向,叫你一夜暴富,欺骗投资者追涨杀跌,从中获利。
所有这一切行为都基于一个错误的底层逻辑:认为股价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预测出来。假如这个底层逻辑失效,那么以上行为都会不攻自破。
(二)为什么说股价不能预测呢?
1、从股市的运行逻辑上讲:凯恩斯曾经将预测股价的行为比喻为选美比赛:要想成为贏家,重点不是去选择你认为最美的6人,而是要选中被大部分投票者认为最美的6人。所以,你不能依据自己的审美来选,而是必须预判别人判断的最美,然后投票给可能收到最多选票的美人,至于她是不是你心中的最美,不重要。从逻辑上讲,数以亿计的人参与这种投票,每个人的预测和行为影响着最终的叠加结果,又被这个结果影响,构成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几乎不可能走通。
所以,股市让你快速致富的概率比赌场还低!大部分人不愿意参与掷硬币赌局,但在股市中却用毕生积累做赌注,参与比掷硬币成功概率更低的赌局,希望靠预测别人的情绪而致富。
2、从股市运行几百年的事实上看:我们先看一下真实的,有据可查的,世界上著名投资家的业绩。过去55年,“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率是18.9%;施洛斯47年投资业绩是年化20.1%;彼得.林奇13年投资生涯,巧遇美国大牛市,“仅仅”取得了年化29%的收益率。
最传奇的西蒙斯大奖章基金,据说拥有神秘的数学模型,聚集了一大堆数学博士,运用超大比例杠杆,最终创下全球第一高收益记录:20年费后收益率年化34%。但数据来源网络,不确定真假。
但是,很多人都希望通过预测股价每天的涨跌,从中掏出金钱来,要知道,假如你可以预测股价,不用说每天赚1%,就是每周赚1%。也是无需杠杆年化68%。你马上成为世界第一牛人。
彼得.林奇说,在《福布斯》400大富豪排行榜上,没有一位是靠预测市场起家的。
3、市场先生寓言形象的告诉我们:大家都对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寓言耳熟能详。在202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的更直白透彻:
①、你旁边这邻居(市场先生),他是个蠢货,是精神病患者,兴奋状态和抑郁状态间歇性交替发作。他的报价是乱来的。你只要牢记一点:别让他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要掌握主动权。
②、你买这片地(公司),看中的是它的产出,和别人的出价无关。总有邻居扯着嗓子给你报价,让你自由选择买、卖或者不搭理他。这明明是股市的巨大好处,但是在很多人那里,这巨大的好处却变成了一种诅咒,反而导致他们亏钱。
③、如果总想预测这位精神病邻居明天、下周或者下个月会报出什么价,结果会把自己也搞成精神病了。
抱着预测股价不切实际的梦想入市,就是亏钱的主要原因!
股市中最重要的自我认知——我们无法预测股价,只能利用。
二、知道自己知道
要想投资成功,不但要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还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就是第二个能力圈——“知道自己知道”,其实就是巴菲特经常说的“能力圈”。
能力圈原则,是价值投资四大原则之一,由巴菲特创建。是指将自己对企业的估值和投资决策限定于自己能够看得懂,理解的企业。核心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边界,能力圈之外就坚决不去投资。
(一)巴菲特能力圈中企业特质是什么?
巴菲特喜欢简单、变量少的企业,他这样描述:
1、我们偏爱那些变化不大的公司与产业,我们寻找的是那些在未来10年或20年内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公司,如果生意比较复杂且经常变来变去,我们就没有智慧去预测其未来现金流。
2、我不喜欢门槛低的生意,生意门槛低,容易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3、看一个生意,你就一门心思琢磨它将来会怎么样,别太纠结什么时候,把生意的将来怎么样看透了,到底是什么时候,没多大关系。
李录说:"巴菲特和芒格对怎么做生意有强烈的兴趣,天生喜欢琢磨,这个生意怎么赚的钱?为什么赚钱?将来的竞争状态是什么样的?将来还能不能赚钱?他们总是想弄明白这些问题,这个兴趣成了他们的主要动力"。从这段话,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二老把企业纳入能力圈的方法。
(二)看懂一家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唐老师说:“看得懂,就是能够理解高ROE企业的生意模式和经济商誉的可持续性”。通俗表达是:
1、公司通过什么商品或服务获取利润?
2、客户为何从这里购买,而不选其他商品或者服务?
3、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或利润空间?
4、假设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你如果能够逻辑清晰地回答这四个问题,就看懂了这家企业,如果不能回答,就归入“不知道”一类,放弃它。
(三)价值投资大师是怎么做的?
在1998年佛罗里达大学演讲中,巴菲特说:如果你真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6个,如果资金量小的话,你应选择3个最看好的。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20孔卡”理论,给你一张只可以打20个孔的卡片,每打一孔,意味着一次股票投资决策。孔打完了,一生的投资机会也就用完了。打孔越少的人,会越富有。
段永平说,弄懂一家企业,不比读一个本科容易,他几十年买的就是有限的几家企业,现在只重仓茅台和苹果。芒格的资金管理人李录也只投资几家企业。
榜样们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勇敢承认“我不知道”,这没什么丢人的。投了自己不懂的公司,遇到了股市波动就会拿不住,几乎注定会赔钱的。
掌握了第二个能力圈,有看懂的公司就可以马上投资了吗?还不行,还要等公司市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才能投资,让我们继续缩小范围。
修炼好“知彼”功夫
“知彼”的功夫就是进一步分析公司,并估算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通常是一个范围,是我们投资的“锚”,也是我们情绪的“定海神针”,没有它,就会叫市场先生牵着走,摇摆不定。
—、估值的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价值投资的祖师爷是格雷厄姆,他的投资理念成型于上世纪大萧条时期,主要是从资产清算价值角度来给公司估值,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他一开始完全遵循“格式”投资,但在实践中,他逐渐意识到“格式”投资不足之处,看似便宜的价格可能最终根本不便宜。
巴菲特在继承“格式”投资优点的基础上,吸收费雪思想,在芒格帮助下进化了,把格雷厄姆的“股权代表企业(现有资产所有权)的一部分”,调整为“股权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的一部分”。从“现在拥有”转向“未来盈利”。从哲学上讲,格雷厄姆是孤立、静止的评价一个公司,巴菲特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公司,目光更加长远,更能体现公司的真正价值。
但巴菲特从来没有给过一个明确估值公式,他只说了原则:任何股票、债券或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后所得到的数值。造成了大家学习巴菲特估值法总感觉神神秘秘的,玄玄乎乎,看不见,抓不着,无法准确在投资实战中应用。
二、老唐估值法
“老唐估值法”横空出世了,它是巴菲特估值法的简化、实用化。解决了价值投资初学者估值无所遵循大难题。大道至简,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流的大智慧,必将在中国价值投资史上留下一笔。
在200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金钱都是一样的(All cash is equal ),你需要评估的是这门生意的竞争优势。唐老师就是从这段话里顿悟了“老唐估值法”。简单的说就是比较,投资者随时将自己能力圈中的资产比较,选择收益率明显较高的那个,就好像在两个苹果间选择明显较大的那个,不需要知道两个苹果各自的重量是多少克。
(一)老唐估值法:
1、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2、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合理估值和理想买点之间的差距,就是预留的安全边际)。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3、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三种情况下需要卖出:一是企业基本面恶化,原来预计的持续盈利能力减弱甚至毁灭;二是出现了更具性价比的投资对象;三是估值过高(就是上文说的超过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
(二)估值时需要注意:
1、所谓三大前提指的是: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评估“三大前提”的过程很重要,这个过程就是进一步进行企业分析,进一步明确公司价值的过程。只有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才能应用老唐估值法。
2、理想买点的设定,并不意味着股价一定能到,或者到了以后不会再跌,这完全是两码事。它只是一个投资者内心的比较,认为这个位置用现金交换企业股权是划算的,是占到了市场先生的便宜,未来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自由现金流。
3、要辩证的看估值,估值不可能精确,只能是个粗略的范围,估值的要点,是搞懂你所能理解的企业,是否处于明显高估状态,或是否处于明显低估状态,这就足够了。注意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你所能理解的企业”,第二个“处于明显高估的状态”,第三个“处于明显低估的状态”。数值可以微调,不是非常重要,拥有这样一个数值才是最重要的。它有助于你头脑清醒,抗拒恐惧和贪婪,赚到市场最肥美、最显而易见的利润。
春秋·孙武《孙子·军形》:“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平稳心态,极度耐心,关注企业整体出售价格,做好长期的资金准备,忽略明显高估和明显低估之间的波动,坚持只在明显低估位置买进。
假如把估值范围也作为一个能力圈的话,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三个能力圈,在这三个圈的不断聚焦之下,我们的猎物(投资目标)越来越清晰了。说了半天,突然发现,这就是巴菲特说的“不懂不做”,芒格说的“避免做自己不擅长,没有竞争优势的事情”。真理就是这么朴素!
修炼好“知己知彼”两重功夫,掌握了三个能力圈,就代表我们可以做好价值投资了吗?不一定,我们还需要修炼“知行合一”的功夫。
修炼好“知行合一”的功夫
价值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很多时候“知到”和“做到”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知而不行的人太多了。因为大多数人眼中“知”和“行”是割裂的,也就是先知道某些道理,再去实行它,因此就难免苦苦思索: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都知道读书好、早起好,抽烟不好,但能做到多读书、早起,戒烟的能有几人呢?做好这类需要克服人性弱点的事情,没有好的方法,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听了一个道理,是没用的。
怎么做到“知行合一”呢?
我们要向儒学宗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先生学习。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未有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说“知”和“行”是合一的,不存在先后顺序,是一体两面的,就像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做不到其实就是不知道!
我把阳明先生的理论结合现代心理学,用到督促自己读书、早起上,收到很好效果。我发现:想做好克服人性弱点的事,要有科学详细的计划步骤,在"行"中形成正反馈,做到“知”中有“行”的细节,“行”中有“知”的体会,才能成功。
古今中外,大道相通。把这个经验应用到价值投资上也一样,我们大概率可以通过七个步骤做好价值投资,我把它写下来,让我们共勉。
第一步:写下“行”的道理。
前文大篇幅论证的“知己知彼”功夫就是说的这个,不再多说。
第二步:写下“行”的好处。
1、有目共睹的格雷厄姆,施洛斯,巴菲特,芒格等价值投资大师的辉煌业绩。他们的业绩有据可查,真实存在。
2、价值投资的收益是很诱人的。大家有一个误解,价值投资赚的不多,不够刺激,其实是低估了复利的威力。芒格说:“理解了复利的魔力和获取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价值投资虽然一开始看似不快,需要时间,但它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唐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拿中等偏上,有代表性的泸州老窖公司为例,上市以来这家公司仅腰斩以上的跌幅至少有七次。泸州老窖1994年5月9日上市,假设你当时懂这家公司,在当年9月投人20万元,在20元的年度大顶位置买入1万股,然后你就傻坐着,你完全忘记了股价的波动,满仓经历了所有的腰斩。你所做的,只是在每年收到分红时按照当时的股价“无脑”买入。到2021年末,你持有泸州老窖公司股票合计221090股。按照2021年收盘价253.87元计算,27年3个月你呆坐不动,20万元变成了5612.8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约23%。可以秒杀传说中的,同时期投资北京三环房地产,年化18%,总计1800万”的收益。更不用说黄金、收藏品、长短期国债等投资品(《价二》中有详细论述)。
再假设你持股时遇到一个持续24年超级恐怖大熊市,每半年稳定下跌5%,同样操作,最终数据更“骇人听闻”:2021年末,你将持有41974万股泸州老窖股份,20万元本金变成了约3.15亿元,赚了1573倍。你成了第二大股东,一年分红就要好几亿元!
只要公司是真实增长的,股价的波动只是给你送钱多与少的区别。股价上涨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
第三步:写下“行”的缺点,需要付出的代价。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价值投资也不都是美好体验,在股市这种七赔两平一赚的地方,告诉你可以轻松快速赚钱的几乎都是骗子。
1、要逆向思维,承受压力。只有不受当前主流意见认可的企业才会有好的价格,价值投资者往往要与大众对着干,账户一段时间会有巨大浮亏。而且让人群认错需要缓慢的过程,公司体现价值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认可公司,很可能承受不了压力,倒在黎明之前。这时可以去唐书房寻找共同语言,呵呵。
2、需要耐得住诱惑。市场里经常有逻辑明显破成筛子的行为,却居然有大把财富进账。唐老师描述:陈大姐跟上一个网络收费“股神”,只交了888元就换到一个必涨代码,奥拓进去奥迪出来;老王神神道道地数波浪,转眼间资产后面加上了零;……你选的优质企业死气沉沉,而各类垃圾股、造假股、题材股天天暴涨,类似的还有“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等现象。市场经常重奖错误行为,以诱惑、鼓励投机者下一次慷慨赴死。绝大部分亏损者,都是因为没有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明白离开时间讨论收益率就是耍流氓!这是骗子的常用手法。其实短期收益率,没有什么大意义,任何数字乘以零都会是零,只有“盖棺定论”的长期收益率才有价值。如果你手持火把穿过炸药库,即使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你是一个蠢货的现实。
3、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去学习。假如不满意指数定投的收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财经书籍(唐老师的书最好,通俗易懂)和财报,掌握必要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一个难关,挡住了许多人。
4、需要有极度耐心和守纪律。价值投资不能赚快钱,虽然长期而言收益率最高,但复利的威力持续十年以上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在这期间你要严守纪律,不能犯大错,否则功亏一篑。
第四步:把投机与价值投资对比,发自内心做出选择。
假如你不满意通胀的侵蚀,看不上低效率的投资品,一定要在股市投资,就要做出选择,这样才能“行”的义无反顾。
1、先看那些预测股价的投机者,他们中少部分运气好的,及时收手的,尚可小富即安。大部分凭运气赚到的钱,凭实力又还了回去,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丧失生命。这些真实发生惨案很多,不用举例,在网上随处可以搜索到。
2、价值投资虽不容易,但是一条唯一真实可靠,有历史数据可查,有许多大师辉煌成功作为榜样,树立了无数方向标,指示牌的正确之路。
并且,上文分析过,价值投资是一个现实的改变命运机会,虽说不能赚快钱,但是可以赚大钱!就是你自己开公司,也要本钱,要遇到好的机会,要摆平黑白两道,各路牛鬼蛇神等,而且大部分也要三五年后才有正收益。价值投资主要靠自己的头脑,心态,学习能力等。假如有机会在两者之间选择,各有优劣,要看个人具体情况,本人选价值投资,呵呵。
3、巴菲特推荐的宽基指数基金也很好(可以算价值投资的分支),虽然年化收益率不是最高,12%左右,但适合没有时间精力学习价值投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群体,篇幅所限,这里不讨论,可以看《价二》。
何去何从,不用说了吧。
第五步:在“行”的过程中用“良知”克服“私欲”,不断形成正反馈,逐步走向成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起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一步最重要,有了计划就要立即行动,只有“行”才有意义,在行动中才能变得更强大。
阳明先生说:“心即理”,“致良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良知”是人之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因为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修炼内心,相信自己本性的正确和善良。人心好比容器,既有“良知”(好的本能的力量)也有“私欲”(不好的本能力量),想做好一件事,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强化“良知”的力量,从而用“良知”灭掉“私欲”,不断向着良知所指的光明的方向前进。
用现代心理学解释:任何需要自律的事情都是反人性的,自律所要的意志力,只能应付短期行为,用好自己的本能力量才能成功。以读书为例,高手不仅仅比你更自律,是他在坚持读书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好处更多,痛苦更少,让他获得及时的满足感,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升级,在行为的过程中,获得继续行为的意义和动力,用本能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意志力去战胜人性的弱点,也就是在“行”中不断形成正确的多巴胺分泌回路,形成正反馈。直到习惯成自然,到最后不要你读书,不采用正确的行动你反而很难受了!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坚持价值投资一段时间后,不断收获美好的体验——赚和躺赚,对比投机的恶劣体验,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六步:找到“行”的关键节点,提前做好准备。
在 “行”的初期,我们心中的“私欲”会不经意间冒出来,蒙蔽我们的“良知”,使我们走回头路,蒙受损失,甚至一蹶不振。在一些关键节点提前做好准备,可以确保“行”的顺利完成。
1、需要克服贪婪心理,不能上杠杆(或用短期资金)。杠杆加快你赚钱的速度,更加快你赔钱的速度。因为股价不可预测,你认为的地板价下面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假如你上了杠杆,你的命运就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市场先生决定,市场先生是个醉鬼,你想象一下一个酒鬼拿着大刀架在你头上,落不落下来决定于他的醉酒程度的场景,然后再加杠杆吧。
2、需要僵硬的规则,并严格执行。"老唐估值法"买点、卖点规定很僵硬,目的是为了克服人性弱点。50倍卖出可以,49倍、51倍卖出其实也可以,只要是占便宜就行,重点不在数值,而在于有这个数值,并且这个数值要在很早以前市场平静时,经过慎重思考在同一逻辑体系下制定,定下来后就不能轻易改变,尤其是不能因市场波动临时改变,避免因为近因效应刺激成为市场先生的牵线木偶。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定力。
3、需要克服“成本心魔”。许多人都有成本心魔,人的本能是以买入价和股价的差额衡量赔赚,赚了高兴,赔了痛苦,还会出现股价高于买入价就拿不住,赚点小钱就跑,低于买入价就死扛现象。虽然符合人性,但会严重伤害我们的钱包。
正确理念:买入必定是市场先生送礼(股价大幅低于“内在价值”),买入后成本(买入价)就没了参考意义(因为股价由疯狂的市场先生决定,与“内在价值”不相关),我们只需关注企业的产出(“内在价值”由产出决定),如果判断正确,就“赚或躺赚”,判断失误,土地盐碱化了,就迅速认错卖出,这两个行为都与买入价无关。
第七步:以“知”指导“行”,以“行”检验“知”,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找到更好的自己。
阳明先生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这些都体现了阳明先生重视实践的观点,他说的“行”可看作是实践,“知”可可看作是理论。这些思想与哲学“认识论”是一致的。
用“认识论”来解释就是: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一方面:认识可以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就是发挥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过程。
另一方面: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实践就没有认识。
价值投资发展过程中就有鲜活的实例:巴菲特在实践中发现“格式”理论的不足之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化了,才有了“股神”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老唐估值法”也是在中国股市实践巴菲特等大师投资理念后的一种创新。
我们普通投资者没有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也要遵循客观规律。
一方面,谦虚谨慎,修炼好"知己知彼"功夫,"画好"三个能力圈,在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行”,不盲目乱闯,不抱幻想预测股价,不试图重新发明轮子,才能避免损失。
另一方面,勇于实践,相信“心即理”,在“行”的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实践检验真理。通过总结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把“知”和“行”相互促进的循环不断进行下去,不断提高自己。
本人才疏学浅,上面是读《价二》、学习唐书房文章的一点思考和体会,必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再次感谢唐老师无私分享价值投资理论!让我们在唐老师带领下,日拱一卒,在价值投资的大道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