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小川纪念馆纪行

善罡手记 2023-10-11

       57年前的12月10日,郭小川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身份,乘坐绿皮火车来到伊春新青林业局金林林场采风,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林区三唱”《祝酒歌》《大风雪歌》《青松歌》,被誉为“中国森林诗歌之父”。为了纪念这位诗人,这里兴建了郭小川林区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祝酒歌》诗牌迎面而立。“三伏天下雨哟,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今儿晚上哟,咱们杯对杯!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今儿晚上啊,咱这是瑞雪丰年祝捷的会!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财主醉了,因为心黑;衙役醉了,因为受贿;咱们就是醉了,也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山中的老虎呀,美在背;树上的百灵呀,美在嘴;咱们林区的工人啊,美在内。斟满酒,高举杯!一杯酒,开心扉;豪情,美酒,自古长相随……。”诗词感人肺腑,字字掷地有声,句句豪气冲天。在和伊春的朋友相聚时,几乎每一次都有人提起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有的朋友甚至倒背如流,朗诵者慷慨激昂,倾听者热血沸腾,在纪念馆见到诗碑,油然而生几分亲切感。

          金林林场场部还原了当年郭小川在金林林场采风体验生活时的创作场景。领袖像、火墙、小炕桌、煤油灯、狼皮褥子、老式电话、旧报纸,每一件物品无不留存着难忘的林区记忆。据介绍,当年,郭小川四十三岁,正值壮年,他身材魁梧,英姿勃发,身着一套蓝色粗布劳动服,更加显得朴实热诚,谦和可亲,让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见到眼前的生活场景,诗人当年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展厅里,一件珍贵的手稿令我停住脚步久久凝视,那是身为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1978年3月给郭小川长子郭小林的一封亲笔信。
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在河南安阳的招待所里,因抽烟不慎失火猝然去世。当时,中组部牵头,公安部和省、地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处理了后事。1978年3月,郭小林给胡耀邦写了一封短信,一是对父亲的死因表示怀疑,二是对悼词表示不满。
.

          不到半个月,郭小林就收到了胡耀邦3月19日的亲笔回信。信中说:我仔细看了中组部关于你爸爸死亡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不是中组部一家经手的,而是同中央公安部一块并会同当地的组织部门、公安部门到现场检验和各方调查作出的。正是用了这种可靠的方法,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爸爸的死亡,是一个意外的不幸事故,而排除了其他致死的可能性。中央同志看过这个调查报告。我也相信这个调查报告。你说你有怀疑,如果你能提出比较可信的理由,特别是能提供是属于坏人谋害致死的证据或线索,或者以后得到这种证据和线索,组织上是会大力追查的。我仔细地看了中组部对你爸爸的丧事安排报告和悼词全文。这个报告和悼词是经过征求你爸爸所属单位意见,并经过中央同志某些改动而最后作出的。悼词肯定了郭小川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为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写了不少歌颂党、歌颂革命的好作品;悼词还强调指明,郭小川同志曾经同“四人帮”作过斗争,而“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他进行排斥和打击。我认为,这是对郭小川同志的基本评价。一个革命者,最后取得这样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是难能可贵的。

        信中强调,悼词是不是还可以多写一些话,是不是还可以评价得更高些?这当然是可以再讨论的问题。但我认为,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否基本正确或者基本不正确,或者说,是否基本上合乎客观的历史实际。基本上对了,也就可以了……。鉴定评论,终归要人民,要群众,要后代子孙来做,群众、人民、后代子孙并不记得什么鉴定和悼词,记得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史实。
读罢这封可谓入情入理的来信,令我沉思良久。它不仅以商量的口气解答了家属的疑惑,对诗人之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而且提出了为人立世的更深的哲理。事实证明,人们也许早已忘记当年了当年的悼词,但是提起郭小川又孰人不知、孰人不晓,闻之诗文冰柱雪车、凭生敬意呢?郭小川纪念馆可以作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