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时不再猜忌
史
海
拾
贝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一则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宅院的后墙被雨水冲坏。富人的儿子说:“若不及时修复家将被盗。” 其邻居的父亲也如此说。这天夜里,富人家果然被盗。富人知其儿子不会盗窃,就怀疑邻居的父亲是强盗。
如果在社交场合遇到非此即彼的小人,断绝交往就是了。但是在官场或职场上,遇到疑神疑鬼的同事或者上司,躲无可躲,有嘴难辨,那才是真的难受。
三国魏曹芳时的弘农太守刘类,其部下就饱受多疑少信之苦。每派遣大吏出,刘类必派出小吏跟在其后跟踪;白天常隔墙窥视手下,夜晚则让小吏监视手下,并让奴婢盯住小吏;刘类对奴婢监视小吏也不放心,奴婢所讲互相验证了才放心。他活得累,手下人活得更累。
有一次,刘类出差住宿在农家,农家两只狗追逐家猪,猪四处逃窜,头插在栅栏之间嚎叫不止。刘类不问青红皂白,把随他一同出差的孙弼叫进来,撞着他的头责问是不是要杀猪解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孙弼讲出实情,刘类才算罢手。刘类虽然自愧却并不认错,找个借口岔过去不了了之。
孙弼有个疑心重的上司挨打受气,还不是最冤枉的,五代时的刘知俊比他还要倒霉。刘知俊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心怀大志,用兵如神,曾在时溥、朱温、李茂贞、王建等乱世枭雄的手下干过。刘知俊屡立战功,勇冠全军,但却没有遇到一位胸怀大度的上司。由于主帅猜疑忌恨,他换了一个又一个主子,但这些主子无一例外怀疑他必会反上而自立。最后,雄才无路,空怀报主之志的刘知俊被斩首于成都府的炭市。
历数各朝各代,几乎所有的帝王,包括青史有名的明君,无不对属下怀有疑心,越是能干的重臣,越有可能成为被怀疑的重点。如果没有疑心,何来官场传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没有疑心,哪里来的“杯酒释兵权”;如果没有疑心,哪来的“朱元璋屠戮功臣”,如果没有疑心,怎么可能出现来俊臣的“罗织门”?
没有死于战场,却因疑心而死于官场的英雄豪杰,又何止千万!?
历史上,那些聪明的忠臣良将无不在建功立业的同时,自污自贬自毁以保全身家性命。秦朝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屡次派遣心腹向嬴政请求封赏;汉将萧何把善战的子弟兵亲手送到前线和君主并肩作战,并把家中全部的财产捐出来充作军费;明朝御史袁凯触怒太祖后托病辞官归隐,趴在竹篱下边吃猪狗的粪便,无一不是为了打消君王的无端猜忌。
今天,疑忌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谁人身边没有冷漠的猜忌的目光?谁人在忙碌中不去留心小人因猜忌暗下黑手?营造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心情舒畅的生活工作环境,结束英雄在猜忌中流血又流泪的悲剧,是大家的共同期盼。
减少乃至杜绝官场和职场的猜忌,必须从选人用人两个方面着手:选人者要摒弃“十人举之未信,一人毁之可疑”的观念;用人者学会“劳累于访求人才,而逸于任用贤士”。如此,虽难以为之,也难得为之。
关注作者公众号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