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最美】“最美爱警母亲”候选人贡秋曲珍:聆听爱警母亲的故事


“在哪里工作都一样,都会想念女儿,但是女儿是在守护边境。就像卓嘎央宗姐妹一样,是在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贡秋曲珍这样说道。


贡秋曲珍是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勒布边境派出所民警索朗曲珍的母亲。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生活了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西藏的大山,没有见过山外的风景。但在女儿每一次面临人生抉择时,她的意见总是“与众不同”,从结果来看,似乎都印证了这名妇女的选择是最正确的。让我们来听一听“最美爱警母亲”候选人贡秋曲珍的故事......


西藏广播电视台广播栏目《今夜有约》——结巴乡的那片青稞,快熟了!



从西藏山南市泽当镇驱车18公里,沿着雅鲁藏布江畔,半个小时就到了结巴乡。这里地处雅鲁藏布江北岸,平均海拔3600米。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勒布边境派出所转改新警索朗曲珍的家就在这里,她是这里走出的第一个女兵、第一个国家公务员,这里是她的故乡。


索朗曲珍今年27岁,从小在这个高原村庄长大,而她的父母在结巴乡生活了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西藏的大山,没有见过山外的风景。


图为贡秋曲珍擦拭“光荣之家”。


走进这个藏家小院,客厅桌子的角落上,有一张约6寸大小很有年代感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索朗曲珍和父母及妹妹的合影,2009年在结巴乡外几公里处的一座山下拍的。


彼时是索朗曲珍一家是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母亲贡秋曲珍向记者讲述,那时候两姐妹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夫妻俩都在家务农,要养活一家四口,还要供两姐妹读书,生活非常困难。“丈夫的收入一个月只有不到30块,我负责在家干活,当天的收入只够当天的花销。”贡秋曲珍拿着照片说。


图为贡秋曲珍照顾4个月大的孙子。

     

贡秋曲珍今年50岁,第一眼看到她,是印象中朴素的农村妇女,此时正抱着索朗曲珍4个月大的儿子。在她盘起的头发上看到丝丝银发,黝黑泛红的肤色也能一眼看出她常年深耕于高原田地之间。她说,家里的那台电视机是她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自己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军旅题材电视剧《麻辣女兵》。她说,剧中的女主角“90后”叛逆少女汤小米,在进入军营后,经过艰苦磨练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的故事很励志,也很感人。


此时她的女儿索朗曲珍正面临上大学和辍学务工补贴家用的艰难抉择。亲戚们认为,作为家里的姐姐,应该扛起家庭责任,帮助母亲做农活补贴家用,让学习成绩更好的妹妹上大学。看着母亲的操劳,索朗曲珍自己也这么想,与其读一个就业前景并不好的专业,还不如用更直接的方式帮助家人。


母亲贡秋曲珍不这么认为,她自己也有一个亲妹妹,当年也是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让妹妹去上学,而自己扛起家庭的重担。“女儿们不能重走我的路,一个去当兵,一个去考大学,两个都要去外面看看。”贡秋曲珍十分坚定。


2014年9月,18岁的女儿索朗曲珍入伍那天,贡秋曲珍哭成了泪人,对女儿唯一的叮嘱是“在部队不要怕苦,好好干”。


2015年年底,一场全国人民参与的“战役”——“脱贫攻坚战”打响了。雪域高原的人民群众迎来了生活变好的机遇窗口期。


“政策好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政府组织我们去拉萨学习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帮我们建大棚,专业技术同志手把手教我们种草莓,提供苗子,全都是免费。第二年,我们家的三个温室大棚种的草莓一个季度就为我们增收了两万块钱。乡里的环境也好了,这山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了。”


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惠边政策,让艰苦偏远地区每一名群众都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而这时的索朗曲珍已经在部队干了一年多,高强度的训练没有让这个高原格桑花一般的女军人退却,她咬牙坚持,在新兵连就被所在单位嘉奖,收到喜讯的贡秋曲珍高兴得把送到家的嘉奖令给乡里亲朋好友看了个遍。


2018年,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为人民警察。此时表现优异的索朗曲珍已经转为了部队的初级士官。是退伍回家还是参加转改考试,成为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索朗曲珍的选择是拿着退伍费,回家开一个超市,让患有疾病的母亲和意外残疾的父亲轻松一点。


图为索朗曲珍帮助母亲清理青稞地里的杂草。


这一次,贡秋曲珍又站在了女儿的对立面。“现在家里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你就安安心心,好好工作,家里有我,我会把你爸爸照顾好,现在政策这么好,党培养你这么久,你必须好好干!”在母亲的坚持下,索朗曲珍顺利考上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国家公务员。


图为索朗曲珍和母亲展示定级授衔喜报。


在新的岗位上,索朗曲珍成为了勒布边境派出所的一名业务民警。掌握政策文件精神、办理辖区案件、撰写工作报告成为了她胜任工作必需具备的技能。


“第一次撰写工作报告就把我难到了,熬了一整夜,愣是没憋出两段话。老家的发小给我说,你现在已经是国家公务员了,那么努力干嘛,工资还不是照发......”理论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学习进度的缓慢和过程的煎熬让索朗曲珍有些泄气了,训练场上虎虎生风的索朗曲珍,在电脑前陷入了迷茫。


她也学着发小的说法心虚地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是公务员了,“躺着”也能拿到工资,她原本认为母亲会为她的轻松日子叫好,不料,没读过一天书的母亲贡秋曲珍却说:“姑娘,混日子人会废掉,干不了会拖单位的后腿,但我相信我最棒的女儿,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就像你十一岁那年,一个人在雪崩路段里,从20公里外的大山上赶回羊群一样。”电话那头的索朗曲珍已然泪流满面。


图为索朗曲珍和单位同事走访辖区群众。


索朗曲珍发现,母亲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数次的“坚持己见”,都在指引着自己,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经过和母亲的这番电话谈心后,索朗曲珍主动向老民警学业务,利用自己语言上的优势,和边民群众打成一片。


“索朗曲珍像变了一个人,同事和老百姓们提到索朗曲珍都赞不绝口,说她活泼开朗,像高山上的精灵一样变着法儿让身边人开心,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困难群众,慰问孤寡老人,负责户籍工作的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因为她工作雷厉风行,在辖区大家叫她‘牦牛妹妹’。”索朗曲珍所属的勒布边境派出所教导员邓伟这样评价。


图为训练场上的索朗曲珍。


“邻居知道我在边境派出所工作,经常向母亲咨询一些办理户籍的政策和需要的资料,母亲给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给大家服务好。”索朗曲珍隔着数百公里,都能感受到邻居投来的羡慕眼光和母亲心里的骄傲。2020年,索朗曲珍把存了6年的积蓄为父亲贷款购买了一台装载机和一辆私家车。


“妹妹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振兴专干,我的工作也稳定下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母亲面对邻居们投来的羡慕很平静,她最关心的是我们是否是对工作负责,对生活认真。”


图为索朗曲珍帮助群众做手工艺品。


今年,索朗曲珍所在的单位开展高低海拔轮换交流,索朗曲珍又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这次我没有让母亲帮我抉择,我只是平静地告诉了她,我要去高海拔试试,我知道母亲这次一定会同意的,因为这是对的事。”


从海拔2800米被称为天然氧吧错那县勒布沟到4500米的浪卡子县城,海拔增加了1700米,记者问母亲贡秋曲珍是否为女儿担心时,贡秋曲珍说:“在哪里工作都一样,都会想念女儿,但是女儿是在守护边境。就像卓嘎央宗姐妹一样,是在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采访快结束时,贡秋曲珍当着记者的面对女儿说,“一定要感谢党,我们这一切都来之不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就是这样一位淳朴高原妇女,她只是用她的人生经验和感恩的心,帮助女儿做着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抉择。


图为索朗曲珍与母亲贡秋曲珍合影。


结束采访,正值高原傍晚,高原的荒芜变成了各式各样或深或浅的绿色,从结巴乡通往市区的路从颠簸的搓衣板土路变成了笔直宽敞的双向六车道柏油公路,摇下车窗,雅鲁藏布江河畔凉爽的晚风,将结巴乡绿油油的青稞吹成了浪涛,这片青稞,快熟了。


文字:应俊、钟鑫                 

图片:勒布边境派出所、应俊 

编辑:郭远敬、戎小磊 


往期回顾

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