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辞海》(第七版)缩印本出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语言学 Author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第七版)缩印本

主编:陈至立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ISBN:978-7-5326-5775-9


百年辞海,历经六次修订


《辞海》是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1915年由陆费逵动议编纂,经二十余年努力,上、下册分别于1936年、1937年由中华书局在上海出版,是为《辞海》的第一版。其主编为舒新城、徐元诰、张相、沈颐等。

《辞海》第一版


1957年秋,毛泽东同志接受舒新城修订《辞海》的建议,并把此项任务交给了上海。时中华书局已迁北京,遂于1958年春在上海成立专门的编辑出版机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舒新城、杭苇先后主持工作。1959年6月,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任主任(主编),罗竹风等任副主任(副主编)。1960年舒新城逝世后,陈望道于1961年任主任(主编)。在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下,《辞海》(未定稿)上、下两卷于1965年4月由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内部发行,是为第二版。“未定稿”对第一版《辞海》做了系统改造,名为修订,实属重编。

《辞海》第二版


1978年1月,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改名上海辞书出版社,继续从事《辞海》编辑出版工作。束纫秋任社长。是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并充实辞海编辑委员会。因陈望道于1977年逝世,由夏征农任主任(主编),先后由副主任(副主编)罗竹风、巢峰主持常务工作。2008年夏征农逝世后,陈至立任辞海编辑委员会主任(主编)。经过持续编纂修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之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是为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




历版《辞海》


《辞海》第三版、第四版,有按部首编排的三卷本及缩印本(一卷本),另有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第五版,新增按部首编排的彩图本(五卷本)、按音序编排的彩图缩印本(五卷本),以及按音序编排的普及本(四卷本)和缩印本(一卷本)。第六版,除了出版纸质版的彩图本(五卷本)、典藏本(九卷本)、普及本(三卷本)和缩印本(一卷本),还顺应数字化潮流,于2010年推出《辞海》电子阅读器。


2020年8月《辞海》(第七版)彩图本出版,并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同步推出网络版。2021年5月,《辞海》网络版(试运行)正式上线,这是《辞海》百年编纂史上的重要突破。为适应不同读者需求,2022年1月,《辞海》(第七版)缩印本出版。


《辞海》(第七版)彩图本


《辞海》(第七版)缩印本


《辞海》自第二版出版以来,各种版本累计发行六百多万套;各学科分册发行近两千万册。第四版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荣誉奖,第五版荣获第四届国家辞书奖特等奖,第六版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七版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誉奖。



《辞海》(第七版)收录词条近13万条,总字数约2300万字。新增条目11000余条,超75%的原有词条都进行了修订、更新。按照词目大类来分,包括语词条目和百科条目两大类;从学科来说,涵盖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哲学社科等100多个学科。


彩图本新增彩图至18000余幅,更新大量照片,重新绘制地图。彩图本和缩印本中还保留并重新手工绘制了大量线描图。《辞海》中最早收录的线描图,由绘图专家们用钢笔手工绘制而成。人民出版社原社长、《辞海》编辑所资深编审曾彦修认为其精美程度“恐怕算得中国出版史上的空前佳作”。




《辞海》中的线描图


《辞海》十年一修,第七版有以下特点:


守正出新

记录人文社科、科学技术领域新事物、新成果,反映时代巨变


《辞海》(第七版)首次以工具书词条形式系统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条目,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重要发展战略。同时,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大量与时俱进的修订和增补,学科架构更趋完善,知识体系更趋系统,集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的新事物、新成果,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及时吸纳我国及世界人文社科、科学技术领域新成果、新事物、新名词、新术语等。


权威准确

全国1800多位各学科顶级专家,历时6年打造一部文化大典


《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过程历时6年,来自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800多位一流专家学者尽心竭力,团结协作,共同打造了一部涵盖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哲学社科等100多个学科知识的文化大典。


《辞海》的每一个词条,从收词阶段起就进入严密的工作程序中,包括收词讨论、词目论证、试写样条、作者写稿、主编审阅、定稿三审、专家通读、专项检查、全稿校对(12遍)等上百道工序。科学严谨的编纂工艺是《辞海》精湛品质的根本保证。


历版《辞海》的专家团队(仅列举少量)


精益求精

语言文字认真贯彻国家规范,语言学科去故纳新反映时代变化


《辞海》(第七版)共收单字字头18100余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个。收录语词条目约42000条,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


《辞海》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并借助计算机手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将全书字头与《字表》逐一核对,确保《字表》中的字在《辞海》中无遗漏,并根据《字表》确定规范字形,审定《辞海》字头与其后括注繁体字、异体字的对应关系;借助计算机手段梳理全书用字情况,将全书用字与全书字头进行反复比对,对正文中使用而未立目的字予以增立,进而实现全书用字内部自洽。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辞海》(第七版)语言学科分科主编杨剑桥表示,根据十多年来国际国内语言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的科研成果,第七版语言学科删除了一部分陈旧的、不常用的条目,增加了许多新的条目,同时修订原有条目,进一步提升了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


如《辞海》第七版语法学方面,新增了“三个平面理论”“变换分析”“重新分析”“广义形态”“持续动词”“非持续动词”等词条。语义学、语用学方面,第六版的内容很少,但这两个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第七版增加了“系统意义”“指称意义”“词汇空缺”“隐含”“语义角色”“有指”“无指”“回指”“有界”等一批条目,向读者提供了新的重要知识。


为了提高编写质量,负责编写的专家学者以高度敬业的精神仔细推敲每一个条目,确保其释义言之有物、理据充分,外行人看得懂,内行人说不错。年近九旬的语言学家许宝华,修订方言部分条目时,在原稿上批注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为了弄清“稷”为何物,以及“稷”与“黍”“穄”等有何不同,语词部分分科主编、年过七旬的王继如教授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论证工作。得出结论,小米称稷,大黄米称黍,糜子称穄,在今日内蒙古依然是这样的叫法。



2021年5月,《辞海》网络版正式上线,这是《辞海》百年编纂史上的重要突破。


《辞海》网络版以第七版纸质版内容为基础,丰富了检索方式,建立起词条关联并构造了多层知识导图,新增词目注音和人声配音、汉字规范笔顺及源流、书法等,尤其是在汉字的各类信息的呈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变化。


《辞海》网络版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往期回顾

弘扬辞书人“编舟精神”  打造新时代融媒辞书——中国辞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李宇明 | 黄建华教授的辞书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