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国辉丨辙轼百科社 抡材出版人——悼念老社长单基夫

刘国辉 中国辞书学会 2023-08-2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退休整理腾退办公室,发现了2021年6月25日病榻中的单基夫社长让女儿专门给我转来的一封信,上面写道:“今天是6月25日,距离我党的100周年华诞还有5天时间……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作为一个具有75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年迈有疾,但我的心情也如潮水般澎湃,身在病榻心系我党……100年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祝福大百科出版社在党的领导下,紧跟党走,取得更加辉煌夺目的成就!”

 此时此刻再一次拜读老社长的遗训,思绪、怀念和敬仰再一次充溢内心。


▲单基夫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党组书记单基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3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3月19日单基夫遗体告别仪式在四川成都东郊殡仪馆栖霞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和中央宣传部送的花圈摆在遗像两旁,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这个在出版新闻战线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老党员的高度肯定!因为疫情原因,仅我和出版社的两位相关负责同志代表全社300余名在职员工和2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专程去成都送老社长最后一程。仰望着党旗覆盖下静静卧于鲜花丛中的老社长,听着他的长子单晨光哽咽深情回顾敬爱的老父亲对事业、对工作、对家庭、对子女的所作所为,真切而又高尚,平凡而又伟大!感念泪目之余,身心受到一次新的洗礼和震撼,似乎进一步近距离看到老社长在百科社10年工作的画面、深入走进老社长的精神世界。我和单基夫社长并没有在工作中交接过,但是我在工作岗位上最后一次出差却是送别老社长,情不自禁写下这些文字,深切缅怀、礼敬这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德高望重的老社长!


花甲受命,勇担承前启后的百科社长

 2016年4月我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以前并没有见过单社长本人,但久仰单社长大名,耳闻许多他60岁离休之年“单骑出剑门”、进北京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的故事。2016年7月1日,得知他从成都回京,我到其位于安贞里的家中拜访探望。还记得当时87岁高龄的他,坐在轮椅上,握手时有力地摇动着我的手,谈话时爽朗的笑声,以及离休已近16年仍对百科社的关心关注和了解,当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观其一生,一个从山东农民家庭出身由儿童团长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农村娃,在他所经历的那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时代,和许多人一样,是在时代和革命的浪潮中与时俱进、升沉起伏,由于其坚定的信仰、好学的品格、务实的作风,始终保持初心,成为革命队伍中一个坚强的战士和领导干部。如果他于1990年在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的位置上光荣离休,也可以说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可以在花重锦官城的天府之国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不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人物为时代的乐章增添了响亮的音符。正是在他离休之年,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和安排,他开始谱写了他人生最为传奇的、最光彩夺目的乐章。事实证明,单基夫没有辜负组织的厚望,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特殊时期发挥出特殊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任何人都难以取代的作用!




锐意革新,构架百科社市场经营的基础格局

 单基夫到百科社任社长,是在离休之年被再次重用,但是当时他面临的客观现实是:面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即将杀青,一个庞大的事业编制出版社(不算上海分社,出版社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近600人,当时可谓超级出版社)如何与当时的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同步,在未来的企业管理道路上顺利前行,可以说是一个严峻而又艰巨的挑战。

 单基夫社长单枪匹马到百科社这样一个当时的新闻出版署直属“第一社”(指承担国家大型项目、领导配置、专家人数和人员规模),迅速以一己之力站稳脚跟,获得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与百科社梅益总编辑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并得到百科社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真诚拥护,这是难于“蜀道”、难之又难的工作,相信其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单基夫社长却举重若轻地做到了,这是坦荡的胸怀、丰富的经验、实践性强的扎实理论基础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聚于这个年过60的老人一身,才会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社长。

 由财政拨款、定额补助到企业化管理向市场要效益,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后的主要任务,也是第一次给当时百科社未来发展制定规划、结构框架、辙轼方向。单基夫社长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员工,在收尾百科一版的同时,坚定以转型和改革为抓手,以转变观念为起步、市场图书为导向、制定规章制度为措施,在1991年就推出“编辑发行一条龙”“绩效考核多劳多得”两项制度,在1993年4月1日又推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职工聘任、聘用实施办法》,出版社由此走上全面改革之路。在当时这样一个“高人”众多、规模庞大而市场意识相对淡薄的百科社,这是自我创新之路、更是荆棘重重之路、也容易被误解为“不务正业”之路,单基夫社长有其在四川省的改革实践经验,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功夫,为出版社设立分社、设定编辑部自给自足、自主经营闯市场的模式,很快取得成效,形成了被业内誉为“九龙过江”的局面,快速地实现向市场化过渡。

 回顾历史,我们现在仍然可以说:在当时,这是百科社最好的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记得1997年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任“首都社科十联发行联合体”轮值主席时,百科社时任主管发行的吴希曾副总编辑和发行部刘晓东主任代表百科社申请加入。百科社当时的市场销售规模是1.2亿元,高于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正是单基夫社长改革创新取得的巨大成果。可以说,虽然这种模式已经过去20多年,但到现在还一直对百科社产生影响。




统筹有方,推动百科全书体系化建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为专门编纂百科全书而成立的出版社,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到现在仍然如此,这对百科社来说是铁律。百科社无论如何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和质量都有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独特地位。单基夫社长一到百科社就清晰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鉴于他到百科社任职时,百科一版已经接近杀青,而且由姜椿芳、梅益两位总编辑主持多年,已经形成成熟固定的编纂模式和理路,还聚集一大批优秀的编辑专家和人才,能够确保编纂的质量。有鉴于此,作为社长,单基夫没有过多地干预编纂方面的问题,而是倾全力从侧面维护百科编纂成功的模式,在经济支持、扩大市场影响、调配人力、后勤供给等方面做好辅助工作,甚至拾遗补缺,这样充分让百科社总编辑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和积极性,自己默默在后面做基础和深层的大量工作,起到调和鼎鼐、供应粮草的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全部学科卷在1993年按照总编委会主任胡乔木的要求顺利完成,可以说没有社长单基夫的襄助和配合,不会如此顺利,充分彰显单基夫社长的大局观和心胸气度。在徐惟诚部长任百科社总编辑时他仍然体现出这种全力配合的精神,推出的大书有20卷本《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和国内第一部图说知识的原创《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四卷本)等一大批获得国家图书奖的项目。

▲1993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宋木文、刘杲、卢玉忆、王强华等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现场办公,具体部署《全书》出版和发行工作。图为署长宋木文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梅益、社长单基夫在会上


 与此同时,作为出版社社长的单基夫在产品方面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配合上,和他强力推进出版社改革、加大发行力度的市场意识一致,在产品上全力主抓的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及《简明中华百科全书》《新世纪中学生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大辞典》等。这些百科全书突出的特点是规模相对适中,更适合市场销售,为百科社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推进各分社解放思想,丰富百科社产品,一些社科、知识、文化读物等图书纷纷出版,为百科出版物增添了新鲜品种。

 难能可贵的是,单基夫一到任就确定百科社发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由社领导带队去新华书店拜年走访、利用百科社有自己招待所的便利请新华书店的人到社里举行联谊会,交流图书信息和业务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在北京的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里都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维和举措。可以说,单基夫按下了百科社市场宣传营销的启动键,影响深远。全国各新华书店的上架图书原没有百科全书专架,百科全书仅作为工具书的一种陈列工具书架中,由于百科社在这一阶段出版的百科全书丰富多彩形成规模,影响力渐渐攀升,加之百科社发行部门的强力推动和工作,带动其他出版社纷纷出版百科全书类图书,导致全国新华书店门市都单独开辟百科全书柜台或者专架,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门类。

▲1994年9月,德国出版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图为单基夫社长(左二)向客人赠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百科全书是永无止境的国家工程,百科社有了一版的圆满辉煌,有了市场图书的牛刀小试,还是要接续主业——回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立项上来。因为按照国际百科全书编纂惯例,百科全书10多年编修一次。单基夫任职百科社社长、党组书记时在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领导下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推动了按照国际惯例编排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立项,使得国务院在1995年同意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并指定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虽然二版出版时单基夫因病退休多年,没有在任上完成二版全部工作,但是对于百科全书这样大的工程来说,开头收尾都是最难啃的骨头,而一版、二版的“豹尾凤头”,都是在他任职期间完成、开创,正如百科社出身的中国出版集团党组副书记刘伯根所说:“单社长在推动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设计开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事业中,不遗余力,统筹有方,对推进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居功至伟。”




善做伯乐,为出版界培育大批扛鼎人才

 单社长去世后,我接到很多出身百科社的各级领导的电话,他们沉痛哀悼之余,无不谈到单社长对百科社的种种贡献,特别是在培养人才和干部队伍方面的不拘一格,“单社长培养、教会我们许多。疫情原因不能去成都为老社长送行,请千万代我送上花圈,寄托哀思!”这是他们一致的愿望。

 在成都,虽然因为疫情控制遗体告别仪式人员规模,四川省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青,以及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领导也都想方设法前去为他们的这位老局长送行。单基夫已经离任四川32年,但许多干部谈起他来仍怀着无限深情,四川新华文轩出版发行股份公司前党委书记、董事长龚次敏深情和我谈起单基夫:“一个爱护部下的好领导、好老头、好人!”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作为百科社党组书记、社长,单基夫的“伯乐”品德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包容和严管相结合。从1978年到1990年,百科社第一个创业阶段的人才队伍特色是专家学者治社、“举逸民”会聚文化知识界学养不凡的老知识分子、编辑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优势更多集中在编纂能力方面,这是建社之始和改革开放之初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现象。1990年单基夫到出版社时,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他大胆起用年轻干部,当面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磨炼年轻人的傲气;背后包容支持,提升年轻干部的信心;提拔时则唯才是用,用单基夫的话是“坚持‘五湖四海’”,公心用人,使百科社当时的干部队伍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为此1997年新闻出版署召开的选拔使用干部经验交流会,还专门安排单基夫介绍经验,向全系统推广。

 其二,人尽其才,把干部调整在最能体现其能力的岗位上。“尧有其短,舜有其长”,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单基夫,深谙这个道理,他选用人才特别体现在“把合适的干部用在合适位置上”的原则,打破编辑部、经营部门、职能部门的界限,适合做什么工作就安排到什么岗位,于干部本身来讲是给你一个适合你发挥的平台,于出版社来讲是当下只有你才最有可能在这个岗位作出成绩,相得益彰。这种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些干部由于岗位的变化展示出特殊的才能,当然更有优秀干部在各个岗位都表现优异,堪当大任。

 其三,全方位培养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把部门作为考核中心,充分放权。疑人不用,大胆使用,让年轻干部管理一个全流程的考核中心,自己面对方方面面的困难问题,自己决断拍板,社领导只管把握原则和方向。常言道“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居移气养移体”,一个具有潜质善于学习的干部,自己更多决断无疑会加快成长的步伐。

 正是单基夫这3条“说也平凡、做则颇难”的原则,体现了他的胸怀、远见和“伯乐”品德,造就了百科社出身的干部能在出版界各个岗位担纲大任,挑起大梁。




永葆初心,做群众心中的好公仆

 2000年秋天某日,劳累一天的单基夫社长,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发脑溢血,从此下肢不能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因病离休。

一个70岁的老人,从60岁开始走上“二次创业”,承担百科社改革攻坚、发展规划、市场经营、一版收尾、二版启动、上级协调等等具体工作的重担,可以想见这其中的工作量,但是他以一个老党员的奋斗精神和对百科社的至爱,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努力奉献,全身心投入百科事业,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出版社的领导;即使是周末,也到各地新华书店调研取经,指导发行工作,百科社目前为止没有哪位一把手社长在职期间比他去过全国各地更多的书店。

 如今的百科社,说起单社长,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都念念不忘,但更加令我感动的是许多普通基层员工对老社长的念想和关爱。我到百科社6年,前5年每年一次单社长从四川回到北京度夏,社里一些编辑部、行政、社办、发行、财务的部分员工都自发和老社长相聚一次,我有幸参加3次,看见他们和单社长亲密随意的交谈、回忆中都透着家人一般的亲切、自然、自如,谈笑风生,丝毫没有生硬作态之感,而且大家都期待着每年一次这个聚会!

 一位离休近20年的社长,能够像这样受到员工如此长久的爱戴,其一说明单社长对员工的体贴关爱是发自内心,真心帮助解决员工的困难,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最好代表;其二是务实的作风和没有官僚做派,对领导、对干部、对员工都一视同仁,难能可贵;其三更重要的是由于老社长对百科社所作的贡献,在特殊发展时期,单老完美接续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版的编纂,开辟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企业化市场化的长远规划,奠定了百科社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虽为第三任社长,身为接续,实为开创,堪称功莫大焉!




▲本文作者刘国辉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
中国辞书学会原副会长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微信公众号(2022年6月18日)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