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汉语辞典的历史,都在这本书里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 Author 外研社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为儿童识字读本,辞典类工具书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即使从学术界公认的第一部词典《尔雅》算起,汉语辞典编纂也已有约2200年的历史。

了工具书这一身份,辞典是中华文明和汉语文字至关重要的传承载体,其轨迹和变迁彰显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而了解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背后的那些故事,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中国辉煌文明的风采。外研社全新推出《汉语辞典史(公元前1046—公元1911)》书,全景展现近3000年恢弘中华辞典文化,从不同侧面向世人描述从西周到清末中华辞典文明的厚重史篇。


(点击图片可购买此书)

作者:雍和明、罗振跃、张相明

ISBN:978-7-5213-3977-2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99.90元



内容介绍
  

《汉语辞典史(公元前1046—公元1911)》以史为序,以论为主,史论结合,集中国两千余年辞典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于一炉而冶。通过强调社会文化演变与辞典产生发展、社会文化需求与辞典编纂使用、具体作品分析与辞典史研究体系构架的联系,揭示语言与辞典、辞典与社会、辞典与文化之间的此渗彼透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互动机制,揭示汉语辞典发展的轨迹、特点和规律。


架构历史体系,再现历史脉络,总结演进规律

跨越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时期,在对中国辞典演进的区别性特点严谨分析的基础上,比照世界辞典发展的阶段,将中国辞典发展史分为“萌芽与开创”(西周至两汉)、“探索与建设”(魏晋至宋元)、“沿革与成型”(明清)、“沉寂与兴盛”(20世纪)四个时期。第一次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连贯的、符合汉语辞典发展规律的辞典史研究体系。

突破传统框架,双主线交织,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

突破传统的重独立分析、轻系统理论概括的做法,中国社会文化演进与汉语辞典发展主线交织,将具体作品放到汉语辞典演进的整体框架中加以分析,并通过横向比较将汉语辞典发展放到世界辞典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探析,突出历史的承继性、理论的系统性、史论的整体性和汉语辞典史的民族性。

丰富辞典学理论,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国辞典文化夯实基础,有助于深化汉字学、汉字史和汉文化研究,丰富辞典学理论,为辞典编纂实践总结规律,对词典编纂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指导和借鉴作用,推动辞典编纂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词典编纂使用与语言教学的结合、革新汉语和外语教学,从另一个侧面展现文明古国的风采,有助于大力弘扬、挖掘和开发利用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辞典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作者介绍
 

该书第一作者为广东金融学院校长雍和明教授,从事汉英词典史研究已逾30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英汉词典史研究论文20多篇,主持过2个国家级和4个省部级辞典领域社科基金项目,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劳特里奇出版社等国内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辞典史著作8部。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Terminology、Language and Culture等学刊陆续发表10多篇评介文章。本书也是作者倾情多年打造的力作。



目      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绪      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内容来源:“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微信公众号(2023年2月20日),略有调整。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