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跟党走|曹建猷:一直跟着共产党,奉献铁路志报国


曹建猷,中共党员,铁道电气化专家 ,湖南长沙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8月开始在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授直至去逝。


5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需要,创办了我国铁路电气化专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作为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25千伏单相工频交流制的主要决策论证者,对确定我国电气化铁道供电制度及电气化铁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工作。在供电系统理论与计算的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7年,70岁高龄的曹建猷向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郑重地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开篇他这样写道:“敬爱的党:请考虑我这个迟到的入党申请人的请求。其实,这三十多年,我自己以为,一直是跟着党走了过来。即使是自己最困难的时刻,也没有失去过对党的信念。因为,我以为,党的事业是最伟大的。党,这些年来,也从未把我看成‘外人’。我也常常这样来看待党……”


虽然彼时已是古稀之年,曹建猷仍以年轻的心态追求进步,他把一颗赤诚的心交付给了党,将自己的一生心血奉献给了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曹建猷院士


回国工作是我最大的事!

1940年,曹建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1945年赴美留学。当新中国成立时,远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求学的曹建猷无比激动,他感觉“忽然看到祖国的光明,那种从死灰中复苏的心理是无法形容的”。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环境,克服重重困难举家回国。


1951年,曹建猷开始在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授,当有学生问及曹建猷为何回国时,他坦然答道:“回国工作是我最大的事!”


1952年,曹建猷受命创办电气化铁道专业,时任院长顾稀问:“你看,何时招新生?”曹建猷斩钉截铁地回答:“今年就招!”1956年,他培养出的第一届毕业生正好赶上我国第一条铁路电气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我国铁路电气化的开路先锋和后来的技术骨干及领导。


钱清泉院士就是曹院士的学生之一,“正是曹院士的高瞻远瞩、爱国精神、爱校如家的精神,召唤着我们这一批人来到学校学习工作。”他回忆起恩师时这样说道,“我感到受了曹建猷院士的治学态度和育人思想,感受了唐院时期的优秀文化,我也将它传承,培养了很多同学。”

曹建猷以高度热情大力支持并亲切指导电气化铁道运动系统的研究课题,使这项研究工作在我国铁道电气化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3年,他的团队完成了宝成铁路宝凤段无接点综合运动装置。宝凤段跨越秦岭的一段铁路地形极为险恶,91公里就有48个隧道,一支近千人的施工队伍开进了秦岭深处,他们风餐露宿,挖坑立杆,架线铺缆,成为电气化铁路这片广袤原野上第一批拓荒者,由此揭开了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的序幕。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


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连实现全民电灯、电话都还是个遥远目标,搞电气化铁路更有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每次听到那些反对声音,曹建猷心里都很难过,然而,他一旦认准目标,便毅然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1956年11月,曹建猷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定地预言电气机车的前途更为广阔,对当时国内外争论不下的“交流制”和“直流制”提出了肯定的论据和建议。1957年经国家正式批准,采用工频交流制为我国电气化铁道从一开始就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发展,这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经验都已证明,曹建猷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铁道运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回忆过往,曹建猷曾在小传中写道:“我们在电流制问题上没有走弯路,这也是我对我们的祖国的一点点贡献。”


1956年,曹建猷(中间做笔记者)参加全国科学规划会交通运输组分组讨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78年8月12日,61岁的曹建猷被任命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副校长,主管科研,彼时的他虽是花甲之年,但在科研方面依旧如同年轻人一般热烈积极。


当他知道四川省教育厅建议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时,意识到计算机发展对全学科科研的重要性的他马上开始着手在西南交大设立电子计算机技术专业,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了开设计算机专业,曹建猷夜以继日地编写教材,曹建猷的儿子曹康白记得父亲那段时间基本上不分昼夜待在学校。那段时间的曹建猷,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着强烈紧迫感的他只争朝夕,始终奋斗在学科建设一线,一如他平日最喜欢的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把心交给党吧!

1987年,将自己融入在为祖国奋斗的事业之中的曹建猷向心爱的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曹建猷的学生、现任西南交大副校长的冯晓云在回忆中谈到,1987年“七一”前夕,待到新党员列队宣誓时,她看到站在前排的曹建猷右手握拳,眼含泪花……“我正好站在他边上。因为我就紧挨着他,先生宣誓时那激动的神情,我现在都能记住,他整个人宣誓的时候,一直在抖,就把我给带得很激动,全身都是那种激动的状态。”


那一年,曹建猷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时写道:“过去我总以为是一匹‘不赶就跑的马’,在为社会主义工作。现在体会到,一个受制约的马与一个放羁的马有多么不同!还是把心交给党吧!”


1997年9月19日,曹建猷院士逝世,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宝凤线铁路上——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起始的地方,这里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他对祖国的爱的证明。他将自己的生前、身后都融入在自己奋斗的事业之中,就像他曾写下的一句座右铭:“一切为了祖国,为了祖国建设。”


2016年曹建猷院士雕像落成


曹建猷用点滴行动践行了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评价他时说到:“曹建猷先生的一生,是精忠报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新局面的一生;是勇于担当,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鞠躬尽瘁的一生。”


他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最终成就满园桃李,传承着他的爱国情怀,发扬光大着他刻苦砥砺、勇攀时代高峰的崇高品格。交大学子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先贤之愿,为实现交大复兴,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YangHua

资料整理|游寒

图源|网络

资料来源|《曹建猷:一颗报国心 毕生铁路情》,李世敏,中国科学报,2019.  《我们宿舍来了一位“80后”院士…… 》,夏小童 贾科,交大新媒体中心,2017.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

编辑|马文颖

排版|马文颖

校核|韩冰

欢迎关注官方新浪微博:扬华研究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